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3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步步高2015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二册 第一单元 第3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资源简介

第3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最新考纲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知识体系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考纲解读 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学会综合分析影响某地人口分布的各类因素。2.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考点一 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
一、人口分布
1. 世界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
(2)人口密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大部分、美国东部。
2. 我国人口分布
(1)分布不平衡
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区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少;汉族集中地区多,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少。
(2)人口分布界线
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力逐渐减小,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 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1.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区 原因
区域性 人口密集区 亚洲东部与南部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区域性 人口密集区 西欧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口稀疏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地带性 纬度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海陆分布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分布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
自然环境 地形 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200米以下的平原 人类的生产生活多集中于平原地区
气候 气温:8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温带;降水:较丰富地区 气候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
水资源 干旱地区人口依水源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 人口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土壤 土壤肥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矿产资源 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人口的聚集 矿产开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社会经济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影响最为显著:农业社会居民点比较分散;工业社会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
政治文化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宗教、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政策、历史因素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012·大纲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流与地形。 ( √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解析 根据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及图例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甲、乙人口密度较大,甲城市位于地形平坦的成都平原,乙城市为位于两河交汇处的重庆,因此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河流、地形。
2. (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加拿大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然后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加拿大东南部的地理特征,作出符合实情的具体分析。
考点二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 环境人口容量
(1)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人口的最大负荷量,是一个警戒值。
(2)影响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
(3)主要特点
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2. 人口合理容量
(1)含义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谋求途径
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
1.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参考角度 资源、科技、消费水平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大 小
(1)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
(2)人口的合理容量不仅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1)制约因素相同:制约环境人口容量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同,且二者都与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因素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如下图所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注:横轴表示的是各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
(2)特征相同
①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②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2013·上海地理)人口容量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图回答1~2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 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 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考查人口容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计算。根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
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第2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 (2011·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解析 根据图中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及其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关系分析判断绿洲的分布特点,其思路是:高山冰雪、河流→水源→绿洲,由此可得出绿洲分布于山麓冲积扇与河流沿岸。干旱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自然特征,因此干旱缺水导致该地区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练出高分
一、选择题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图,回答1~2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 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欧洲比亚洲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平原比山区多
2. 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D.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平原地区适宜人口生存,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分布肯定比山区要多。图中东半球明显比西半球多,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都分布在东半球。而亚洲人口数量也比欧洲要多。高纬度过于寒冷生活的人类较少。第2题,①是东亚地区,人口增长率已经是现代型的三低模式,②是印度地区,城市化水平不太高,逆城市化不明显,④是美国,是产业转移的迁出区。答案选择C选项。③地区是西欧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
下图是“我国各省区某项指标统计图”(省区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大小),回答3~4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3. 该指标最有可能是 (  )
A.人口数量 B.石油储量
C.耕地数量 D.年降水量
4. 造成图中东部省区面积大于西部省区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B.矿产资源含量的差异
C.劳动力素质的差异 D.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图中各省区面积与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量相符。第4题,图中东部地区临海、平原地形、季风气候等使得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西部省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人口较稀疏。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5~6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5.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6. 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①国人口集中在国土东南部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南部,与澳大利亚相符;②国人口集中在莱茵河、多瑙河流域,为德国;③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相符;④国东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吻合。第6题,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以山地为主,开发较晚,人口稀少;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7~8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7. 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
8. 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黄河沿岸各县级行政区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人口容量大,而干旱的南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淡水资源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第8题,与之相对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适度开展生态移民是宁夏南部人口发展的有效措施。
下表为“陕西省关中地区人均自然生态服务需求与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数量比较表(含预测)”。据此完成9~10题。
年份 人口(万人) 人均需求量(gha) 供给总量(gha) 人均供给量(gha) 生态赤字(gha)
2003 2 180 1.5 555万 0.255 -1.245
2010 2 500 1.5 555万 0.222 -1.278
2020(预测) 2 700 1.5 555万 0.206 -1.294
9. 表中数据说明,关中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  )
①资源数量 ②科技水平 ③消费总量 ④开放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协调关中地区人地矛盾,可行的措施有 (  )
A.少生优育,减轻人口压力
B.发展经济,消除生态赤字
C.厉行节约,降低人均需求
D.扩大资源开发,增加供给总量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生态赤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增加的原因为人口的增长导致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而供给总量不变。第10题,由于关中地区的资源供给总量不变,要协调该地的人地矛盾,需要从其他地区输入资源,增加供给总量,同时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压力。
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11~12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1.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 (  )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
12.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答案 11.D 12.A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位于海拔1 000~1 500米之间,只有D中东非高原与刚果盆地的过渡地带,因位于赤道附近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1 500米之间的东非高原上。其中四川盆地在200~500米左右,恒河平原在200米以下,巴西高原低于1 000米。第12题,该地区400米以下地区位于刚果盆地,因位于赤道附近加上海拔低,气候过于湿热,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二、综合题
13.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2)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
(3)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答案 (1)大体上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相反(负相关)。
(3)人口数量与分布或者说人口承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人口数量和分布。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读图回答。第(2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结合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对比图回答。第(3)题,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不仅看人口密度,主要看该地区的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
14.阅读下列表格,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
距离(千米) <200 200~500 500~1 000 >1 000
人口(万) 39 054 26 740 33 452 10 344
占总人口数(%) 35.9 24.3 30.4 9.4
面积(万km2) 97 133 235 495
占总面积(%) 10.1 13.9 24.5 51.5
人口密度(人/km2) 407 201 142 21
材料二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200 200~500 500~1 000 1 000~2 000 >2 000
人口数量(万) 73 345.1 19 427.8 8 647.5 10 037.1 1 590.8
人口比重(%) 64.9 17.2 7.7 8.9 1.3
面积数量(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面积比重(%) 15.0 10.2 16.9 25.0 32.9
人口密度(人/km2) 507.6 199.9 53.2 41.8 5.0
(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2)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我国西部内陆地区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
答案 (1)沿海地区人口稠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陆地区人口稀少(人口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递减);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随海拔增加人口密度减小)。
(2)不能。因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较差,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环境人口容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