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排查落实练5 人口与城市一、判断正误,回归基础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年龄构成。 ( ×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 √ )3.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的。 ( √ )4.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总是先从出生率下降开始的。 ( × )5.一个国家或地区,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时,人口总量达到最大,此后将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 × )6.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死亡率有所上升。 ( √ )7.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过渡型。 ( × )8.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 )9.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总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 × )10.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适合养活多少人。 ( × )11.人口合理容量的实质是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 ( × )12.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 ( √ )13.我国必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 )14.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 √ )15.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 × )16.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增长速度快,一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17.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城市化的发展的主流。( √ )18.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 ( × )19.各城市功能区有明确的界线,彼此间不混杂。 ( × )20.商业区集聚成团状,是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 ( × )21.住宅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 × )22.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两侧分布。 ( √ )23.低级住宅区多分布于城市的外缘,与高地、工业区联系。 ( × )24.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影响不大。 ( × )25.由市中心向外,地租越来越低。 ( × )26.城市环线与纵向干道交会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 )27.在一个区域内,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 )28.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因此在一个区域中,应加快中小城市的建设,使之成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 × )二、掌握特征,明确规律1.主要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出生率=新生人口/人口总数;死亡率=死亡人口/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总数/总面积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城市化率=该地区城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基本规律(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2)人口增长模式①转变过程: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从死亡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迅速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从而完成从“高高低”型向“低低低”型模式的转变。②影响因素: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3. 不同国家人口问题的特征(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童比重过大,经济、就业、资源、环境压力大,导致积累减少;形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对策: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4. 人口容量的基本特征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极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数、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最佳人口数),即适合养活多少人。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5. 城市化过程的基本特征(1)概念、内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主要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时间发展:世界城市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目前,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初期或中期阶段。(4)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趋缓,一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但城市发展不 合理。(5)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力。过快的城市化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等)和社会问题(交通拥堵、居住紧张、就业困难、秩序混乱)等。6. 城市功能区的基本特征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形式和城市功能区的结构与组合。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主要的功能区。(1)住宅区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建筑质量上出现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2)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土地利用集约,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多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3)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三、常用答题术语、用语再规范1. 人口增长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 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增长率)、机械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型、壮年型、老年型);人口问题(人口惯性、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调)。(2)用语①说明表达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主要用语。答案 出生率高(低),死亡率高(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人口增长迅速(缓慢)。②从哪几方面描述人口问题及其影响?答案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缓慢),青少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儿童比重过大(人口老龄化)。影响、后果:资源、环境、经济、就业压力大;形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2. 人口迁移所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政策、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等);迁入地(廉价劳动力、就业压力)、迁出地(人口压力、加强交流、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等。(2)用语①说明分析人口迁移(流动)原因的主要用语。答案 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人口迁入地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迁出地区)。②从哪几方面描述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答案 迁出地:有利——缓解人口压力;加强对外联系;不利——导致劳动力短缺(人才流失)等。迁入地:有利——增加劳动力;加速城市化;不利——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表述。3. 城市化所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 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人口增加、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范围(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群(带)、逆城市化、城市化问题、热岛效应、城市环境污染、社会问题(交通拥堵、居住紧张、就业困难、秩序混乱)等。(2)用语①说明描述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用语。答案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形成城市带(群)。②从哪几方面比较城市化发展特点的不同?答案 城市化起步早(晚),水平高(低),速度快(慢)。有时要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逆城市化现象或城市发展不合理。4. 城市空间结构(等级体系)所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聚效应;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中心商务区);交通通达度、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地租、付租能力;城市等级、城市职能、服务范围、服务种类等。(2)用语①说明描述功能区特点的主要用语。答案 占地面积小(大),呈点状或条状(团块状或片状),位于市中心(城市外缘)。②从哪几方面分析影响地租高低的原因?答案 离市中心远近;交通的通达程度;环境条件——河流上(下)游、盛行风上(下)风向、邻近风景区或文化区(工业区)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