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课标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能够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法治观念)【教材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本单元“理解权利和义务”中第三课的第二框的内容,是对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的深化,在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本框内容旨在强调公民权利是有边界的,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并遵循法定程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法治思维,并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时谨守法治意识,对学生合法、有序参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经过一年多的新课程的熏陶和实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情感方面能进行自我教育,但学生的思维能力、法治意识和理性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三、素养目标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树立“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守法意识和程序意识。难点:学会区分并运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种合法维权方式。教法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法:启发式教学、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六、教学过程导入师展示: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在2022年7月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后,她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医院与病床上的爷爷分享这一喜事。她拍下了照片发到社交平台留作纪念。这条动态意外地在网上获得了很高的流量。而热度下的几万条评论指责她染发不“正经”,批评她不配做老师,甚至攻击她生病的爷爷,以及用更难听的词语对郑灵华进行人身攻击。生思考并回答:1.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属于行使什么权利?2.材料中的网友行使权利的方式是否正确,为什么?言论自由,不正确,要依法行使权利。总议题:应对网络暴力,请勇敢说“不”!(设计意图)首先介绍这件网暴事件的来源,为后文做铺垫,并且从这件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有言论自由,但是在发表言论的时候不得伤害到他人,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所以要依法行使权利,引出本课的主题。另外还可以展示出本课的总议题:应对网络暴力,请勇敢说“不”!讲授新课议题一:认清网暴危害,有界限的行使权利议学情境一2022年7月曾因染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的杭州女孩郑灵华。在2023年2月19日一则关于她的令人心碎的消息传来:和抑郁症抗争了半年多的郑灵华走了。议学活动:1.“网暴”指什么?2.郑灵华事件给我们带来什么警示?师归纳总结1.网暴是指网络暴力,是通过发表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个攻击。议学提示2.郑灵华事件给我们带来什么警示?权利行使不能越界、不能滥用,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利益,要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师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生议题总结:1.公民应如何有界限地行使权利?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 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 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设计意图)首先展示分议题一:认清网暴危害,有界限的行使权利,此分议题是上一个总议题的具体化,是对总议题的进一步分解讲解,问题环环相扣,逻辑清晰。接着展示议学情境一:因遭网暴而患抑郁症,最终离开人世的郑灵华的故事,思考什么是网暴,这件事情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组合作,讨论这两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引出第一个知识点公民应如何有界限地行使权利。使同学们懂得权利行使不能越界、不能滥用,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利益,要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这些要求是有相应的法律明文规定的,从而懂得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议学情境二在去年7月被网暴之后,郑灵华记录下网暴者的言论证据。她发现其中一位并不相熟、并没什么交集的学弟在一条攻击郑灵华的朋友圈下附和,侮辱性的言辞意指她遭受网暴是自作自受。郑灵华要求学弟道歉时,对方语气强硬地否认,摆出置身事外的态度。艰难的取证与维权之路让郑灵华更加抑郁,这或许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议学活动:有同学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维权”,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生思考并回答:不可以,因为以暴制暴的方式同样是不合法、违法的行为。所以面对网络暴力,我们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议题二:面对网络暴力,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在大量的网暴案件中,很多施暴人最后也被网暴。当人们获得某种复仇的快感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离开了正当的程序,我们追求的正义的初衷是否会事与愿违?——罗翔师议题总结:2.维护权利守程序的要求和意义?①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②意义: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设计意图)展示议学情境二,是为了让大家知道郑灵华遭网暴后维权的一个艰难的过程,从而思考我们是否可以以暴制暴的方式维权,引出议题二:面对网络暴力,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并且引用罗翔老师的一段话讲解维护权利守程序的要求和意义,这样可以使同学们懂得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树立法治意识。议学情境三被网暴前,郑灵华曾在短视频中告诉大家一个“活了二十多年才领悟的小秘密”:如果有人说你不好,那就把他删掉,这样你就很完美啦。显然,这条人生经验不足以抵抗网络世界野蛮的一面。她的信息被公开,远不是一删了之或是闭上眼睛就可以装作看不见。议学活动:面对网暴者,假如你是郑灵华你会用什么方式维权?生:结合课本思考并回答。师议题总结:3.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应该怎么做?①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②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设计意图)展示议学情境三是为了告诉同学们,面对网络暴力,郑灵华不成熟的处理方式不足以应对网络世界野蛮的一面。所以思考,假如你是她你会用什么方式维权?从而使同学们知道维护权利要守程序,维权的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也能正确对待权益纠纷,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生:小组合作填一填 阅读教材44页-46页,完成以下表格。和解 调解 仲裁 诉讼含义适用情形 ———— ————实施方法分类 ———— ————师分别请各个小组代表起来分享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如下图:师归纳总结如下:(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归纳答案,再小组讨论,即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先自己总结归纳答案再和组内的同学间对比答案的方式,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四种维权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懂得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师:展示并讲解“拓展知识 四种维权方式的优缺点”,如下:(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对比四种维权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到时间和成本问题,采取最划算的方式维权,从而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意图)请学生来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可以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记忆的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学生能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依法行使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课堂练习师展示如下3道练习题,生思考并作答。1.(2022.海南)公民权利受到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以下维权方式正确的是( )A.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向公安机关起诉B.发生合同纠纷,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C.商家怀疑商品被偷,对顾客强行搜身D.受到同学欺负,纠集他人将对方打伤2.(2022.黑龙江)午休期间,同住宿的同学都休息了,小刚还在大声地唱歌,室友多次提醒,他却说:”唱歌是我的自由和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对此你的看法是( )A.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B.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行使自由和权利即可C.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是绝对的,不受限制D.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仇某在微博上使用”蜡笔小球“注册账号发布信息,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相关信息在网络平台扩散后,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当地检擦机关依法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犯罪嫌疑人仇某批准逮捕。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①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 ②违法必然会走向犯罪③要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 ④违法犯罪必然受处罚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教学反思(一)优点:1.本节课采用议题式教学和一案到底的方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2.本节课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3.本节课考法指导清晰,用中考真题来上课,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4.导学案制作的比较好,思路清晰。(二)不足:1.情感价值的引导不到位,如此庞大的事件不好驾驭。2.材料分析不到位,讲完四种维权的方式后回过头解决郑灵华的事件,能力落实不到位。3.没有深究网暴的危害,讲解不到位。4.语速比较快,表情紧张,感染力不够,要多与学生互动。(三)建议:1.多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朗读课文。2.四种维权方式可以采用案例的方式来讲解。3.要多运用学科思维来贯穿课堂,例如为什么要依法行使权利,怎样依法行使权利。要把是什么、为什么贯彻到课堂当中去。4.要多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答案。5.要做到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学生做得怎么样,要有评价,例如有练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