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卖油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卖油翁》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实例,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一上期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是本班学生底子较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应把握好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尤其在背诵和记忆上下功夫。三、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翻译文言语句和背诵全文。2、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3、学习本文通过实例讲明道理的写法,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准确把握句意。2、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古有“百步穿杨”,今有奥运冠军杨倩,在今天看来,他们可以称得上“神射手”了。那么,他们高操的本领是天生的吗?答案自然不是。我们本课学习的“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与他们不相上下,文中也有一位射箭高手。那么,就让我们来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解读课题,走近作者1、《卖油翁》中的“翁”就是老头的意思,就是卖油的老头。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主张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写文章,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澡辞的骈体文,是继唐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又一次文学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写作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所作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著作收在《欧阳文忠公文集》里。三、听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自矜(jīn) 家圃(pǔ) 睨之(nì) 颔之(hàn)忿然(fèn) 酌油(zhuó)发矢(shǐ) 杓油()四、掌握字词,疏通文意。1、通假字:(1)徐以杓油沥之 (2)惟他,但手熟尔2、古今异义:(1)尝射于家圃 (2)久而不去(3)尔安敢轻吾射 (4)但微颔之3、词类活用:(1)汝亦知射乎 (2)尔安敢轻吾射(3) 康肃笑而遣之 (4)但微颔之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明确: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地点:陈尧咨加的空场子上;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2、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点?明确:陈尧咨特点善射、自矜。为后面写卖油翁对他射技的态度埋下伏笔,做好铺垫。3、卖油翁是怎样观射的?他观射时的神态说明什么?明确:“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说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还是认可的,但并不觉得好了不起。小结:这段简介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陈尧咨对自己箭术的评价和卖油翁对他的评价明显有差距,从而产生矛盾,也因此才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六、学习课文第二段1、这段文字从冲突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几个回合?第一回合:“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从说话的意思和语气来看,表现了陈尧咨的自矜、自傲。对其貌不扬的卖油翁老头不屑一顾,而卖油翁则沉着应对,淡淡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轻描淡写,底气十足。第二回合:卖油翁轻描淡写的话,更有损陈尧咨自信自矜的心理,于是引出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陈尧咨忿然作色“尔安敢轻吾射!”火冒三丈,出语狂傲,而卖油翁则心平气和,以自己数十年练就的绝技来教育他。从“我亦”二字就可以看出卖油翁并不因为自己有绝技而自满自夸。第三回合:陈尧咨在亲眼见证卖油翁的绝技后口服心服,由“忿”到“笑”说明陈尧咨还是对自己的缺点有所认识。小结:正是因为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一波三折,才使文章有可读性,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其原因就是因为文章抓住了最富有个性的神态语言来描写。七、合作探究1、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他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明确: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以我杓油知之”。2、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有了那些变化?明确:(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不可一世。(2)当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说“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他的射技不仅不赞赏,反而轻描谈写,难怪陈尧咨“忿然”。(3)最后当看到卖油翁精湛的技艺后,他不能不口服心服,只好“笑而遣之”。3、这篇短文,通过卖油翁酌油的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明确:熟能生巧的道理。4、从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身上,我们应学会怎样做人?明确:从陈尧咨身上学到做人要谦虚,不要恃才傲物,还要知错就改。从卖油翁身上学到对万事万物不要盲目崇拜,要有质疑和批判精神。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要恃才傲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合作。布置作业:1、积累整理文言实词;2、背诵课文;3、写一段话,说说你对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