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测试(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测试(含解析)

资源简介

必修二第七章测试
化学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用硫酸铜溶液除去乙炔中的杂质气体
B.苯和溴水在溴化铁溶液催化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C.用溴水可以鉴别苯酚溶液、2,4—己二烯、甲苯和酒精
D.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它们与H2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同系物
2.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对应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 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B C2H4与SO2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的洗气瓶 除去C2H4中的SO2
C 将电石和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硫酸铜溶液中 验证生成的是乙炔气体
D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
A.A B.B C.C D.D
3.丙酮与柠檬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合成假紫罗兰酮,再进一步可以合成有工业价值的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酮与柠檬醛合成假紫罗兰酮的过程中先后发生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B.假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都能发生加成、氧化和酯化反应
C.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分别与足量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分子中都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D.假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一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能够发生银镜反应
4.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的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用乙醇和浓硫酸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5.下图为实验室制取乙炔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水可减小生成乙炔的速率
B.若用溴水验证乙炔的性质,不需要除杂
C.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还原性
D.将纯净的乙炔点燃,有浓烟,说明乙炔不饱和程度高
6.异戊烷和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7.下列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一定共面的是
A.CH3CH3 B.CH3CHO C.CH3CH2OH D.CH2=CH2
8.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F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结构式:O=C=O
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N≡N:
9.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盐酸滴入0.5 mol/LFe(NO3)2溶液中 溶液变黄色,有无色气体逸出,后又变成红棕色 Fe2+被HNO3氧化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 得到蓝色溶液 淀粉没有水解
C 向FeCl3和BaCl2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 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为BaSO3,BaSO4的混合物
D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 试纸变红 该气体是氨气
A.A B.B. C.C D.D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醇的分子式C2H5OH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分子式 D.苯的最简式CH
11.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鉴别乙酸、乙醇、苯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溴水 D.汽油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新制悬浊液并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B 将石蜡蒸气通过灼热的碎瓷片,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石蜡裂解生成了乙烯
C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D 室温下,取两份完全相同的铁粉分别投入溶液和溶液中,后者反应更快 相同条件下,反应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A B.B C.C D.D
1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以水解
B.蔗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C.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D.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指浓硝酸使蛋白质变黄
14.某物质在组成元素上与其他三种不同,该物质是
A.蔗糖 B.果糖 C.蛋白质 D.油脂
1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4H14O6
B.1mol该有机物最多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D.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8种
16.某学生设计石蜡加热催化分解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碎瓷片有催化作用,同时可以增大气态石蜡油的受热面积
B.装置B中试管中产生了液体,说明汽化的石蜡油重新冷凝
C.装置C、D中溶液均褪色,说明石蜡油催化分解生成的气体为乙烯
D.装置D中溶液颜色变浅,装置E中的气体可以燃烧,说明装置E中收集了
二、填空题
17.有下列几组物质,请将序号填入下列空格内:
A.苯和乙苯 B.12C60和石墨 C.和 D.35Cl和37Cl E.乙酸和乙二酸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
(2)互为同系物的是___;
(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
(5)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体,也不是同素异形体,但可看成是同一类物质的是___。
18.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须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放_______(填标号)的洗气瓶。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浓硫酸,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D.溴水,浓硫酸
三、计算题
19.为了测定某有机物A的结构,做如下实验:
①将2.3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0.1molCO2和2.7g水;
②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得到如图1所示的质谱图;
③用核磁共振仪处理该化合物,得到如图2所示图谱,图中三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2∶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
(2)写出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__。
四、实验题
20.如图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请回答:
(1) 写出乙酸、乙醇酯化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2) 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3)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向 a 试管中加入沸石,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B.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产物中混有的乙酸
C.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透明、密度比水大的油状液体
D.若原料为 CH3COOH 和 CH3CH218OH,则乙酸乙酯中不含18O
21.乙酸乙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I.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流程如下;
(1)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II.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1)实验前,向试管a中加入3mL______,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______和2mL乙酸。
(2)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_____溶液。试管b中的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
(3)反应结束后,从试管b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方法是______。
(4)下列描述不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_____(填序号)。
a.单位时间里,生成l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lmol水
b.单位时间区,生成l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c.单位时间里,消耗l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d.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e.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由于电石中可能含有硫化钙、砷化钙、磷化钙等杂质,与水反应后易生成H2S、PH3、AsH3等杂质气体,通常我们用硫酸铜溶液除去这些杂质气体,A正确;
B.苯和液溴在溴化铁溶液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制取溴苯,B错误;
C.苯酚溶液与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2,4—己二烯能使溴水褪色,甲苯可将溴水中的Br2萃取到甲苯层,酒精与溴水互溶,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正确;
D.乙醛和丙烯醛的结构不同,所以二者一定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分别生成乙醇和丙醇,所以与氢气加成的产物属于同系物,D正确;
故选B。
2.A
【详解】A.碘单质遇淀粉会变蓝,可以检测溶液中是否有淀粉,来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A正确;
B.C2H4也会被KMnO4氧化,不能利用KMnO4溶液除去乙烯中的SO2,可用NaOH溶液,B错误;
C.乙炔不与CuSO4反应,不能判断生成的乙炔气体;将电石和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CuSO4溶液中,是为了除去乙炔中的杂质气体,如H2S;C错误;
D.溴乙烷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加入AgNO3,Ag+会与OH-反应,会干扰Br-的检验,应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D错误。
答案选A。
3.A
【详解】A.丙酮中醛基和甲基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羟基,然后生成的醇羟基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选项A正确;
B.假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都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但均不含有醇羟基或羧基,不能发生酯化反应,选项B错误;
C.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分别与足量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分子中 ,α-紫罗兰酮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选项C错误;
D.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这三种物质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所以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不饱和度为3,若形成芳香族同分异构体则不能再含有醛基,则不可能有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4.B
【详解】A.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木材纤维为纤维素,纤维素遇到碘水不显蓝色,A说法错误;
B.食用花生油中含有酯基,鸡蛋清为蛋白质,水解可生成氨基酸,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说法正确;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属于烃,聚氯乙烯中除C、H外,还含有Cl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C说法错误;
D.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为可逆反应,用乙醇和浓硫酸不能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D说法错误;
答案为B。
5.B
【详解】A.电石跟水反应比较剧烈,若向电石中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电石与水反应,消耗水,使得NaCl在电石表面析出,减小了电石与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反应速率,A正确;
B.乙炔气体中混有的硫化氢可以被Br2氧化,对乙炔性质的检验产生干扰,所以需要用硫酸铜溶液除杂,B错误;
C.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乙炔使酸性溶液褪色,体现了乙炔的还原性,C正确;
D.对于烃类物质而言,不饱和程度越高,则含碳量越高,燃烧时火焰越明亮,烟越浓故,D正确;
故选B。
6.D
【详解】同分异构体的定义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异戊烷和新戊烷分子式均为C5H12,异戊烷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3,新戊烷的结构简式为C(CH3)4,二者的结构不同,则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选D。
7.D
【分析】甲烷是正四面体,只有三个原子共平面,—CH3中只有三个原子共平面,乙烯六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苯十二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详解】A选项,CH3CH3含有—CH3,—CH3中只有三个原子共平面,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
B选项,CH3CHO含有—CH3,—CH3中只有三个原子共平面,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
C选项,CH3CH2OH含有—CH3,—CH3中只有三个原子共平面,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C错误;
D选项,CH2=CH2是乙烯,六个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8.B
【详解】A.F的核电荷数为9,核外电子数为9,结构示意图为 ,A错误;
B.CO2是直线型结构,C、O之间形成双键,结构式为O=C=O,B正确;
C.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书写,简单阳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阴离子要加括号,并写上离子所带电荷,NaCl的电子式为 ,C错误;
D.N2分子中氮原子与氮原子间形成三键,结构式为N≡N,D错误;
答案选B。
9.A
【详解】A. 硝酸根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则将盐酸滴入0.5 mol/LFe(NO3)2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NO,NO很容易被氧气氧化为NO2,则可观察到溶液变黄色,有无色气体逸出,后又变成红棕色,A项正确;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得到蓝色溶液,是Cu(OH)2与稀硫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生成了硫酸铜,该现象不能说明淀粉没有水解,检验葡萄糖需要碱性环境,需要在淀粉的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判断淀粉是否水解,B项错误;
C. 氯化铁溶液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钡,没有亚硫酸钡,C项错误;
D.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试纸变红,说明该气体为酸性气体,不可能是氨气,因为氨气为碱性气体,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检验葡萄糖需要碱性环境,需要在淀粉的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判断淀粉是否水解,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
10.D
【详解】A.乙醇的分子式C2H6O,故A错误;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故B错误;
C.四氯化碳的分子式是CCl4,故C错误;
D.苯的分子式是C6H6,最简式是CH,故D正确;
选D。
11.B
【详解】A.加入氢氧化钠,与乙醇不反应,与乙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A不选;
B.碳酸钠溶液与乙酸溶液反应产生气泡,与乙醇不反应但混溶,与苯不反应但溶液分层,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B选;
C.溴水与乙酸、乙醇不反应且混溶,无法鉴别,故C不选;
D.三种物质与汽油均不反应不分层,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乙酸与氢氧化钠尽管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12.C
【详解】A.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应在蔗糖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A错误;
B.将石蜡蒸气通过灼热的碎瓷片,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可知石蜡被催化裂解,生成了不饱和烃,但不一定是乙烯,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故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正确;
D.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故前者反应速率快,D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以水解,A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B错误;
C.葡萄糖中含-CHO,具有还原性,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
D.某些含有苯环的蛋白质能与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可鉴别部分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14.C
【详解】蔗糖和果糖属于糖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油脂属于酯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中含有肽键,主要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还可能含有其他一些元素。
答案选C。
15.B
【详解】A.由结构简式,分子式为C14H14O6,故A正确;
B.分子中有一个苯环,一个碳碳双键,1mol该有机物最多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故C正确;
D.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8种,左侧苯环上3种,右侧环上5种,故D正确;
故选B。
16.A
【详解】A.A中碎瓷片有催化作用,催化分解石蜡油,同时石蜡油汽化后,碎瓷片可以增大气态石蜡油的受热面积,A正确;
B.B中试管中产生了液体,不仅仅是冷凝的汽化的石蜡油,还有石蜡油分解生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烯烃和烷烃,B错误;
C.C、D中溶液均褪色,说明石蜡油催化分解的产物含不饱和烃,C错误;
D.D中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装置E中的气体可以燃烧,说明气体是小分子烷烃,可能含有甲烷,D错误;
答案选A。
17. D A B C E
【详解】A.苯和乙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故互为同系物;
B.12C60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
C.和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
D.35Cl和37Cl两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
E.乙酸和乙二酸都属于酸类;
(1)互为同位素的是D;
(2)互为同系物的是A;
(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B;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C;
(5)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体,也不是同素异形体,但可看成是同一类物质的是E。
18.D
【详解】A.澄清石灰水不能吸收乙烯,不能除去乙烯气体,A不正确;
B.溴水能吸收乙烯,从而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但甲烷中混有水蒸气,甲烷仍不纯净,B不正确;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混在甲烷中,使甲烷不纯,C不正确;
D.溴水吸收乙烯生成液态二溴乙烷,浓硫酸除去甲烷中的水蒸气,从而得到纯净的甲烷,D正确;
故选D。答案为D。
19. 46 CH3CH2OH
【详解】(1)在A的质谱图中,最大质荷比为46,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故答案为:46;
(2)将2.3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0.1molCO2和2.7g水,根据蒸馏水可知:n(C)=n(CO2)=0.1mol,m(C)=0.1mol×12g·mol-1=1.2g,n(H)=×2=0.3mol,m(H)=0.3mol×1g·mol-1=0.3g,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元素的总质量为:1.2g+0.3g=1.5g,说明其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质量为:m(O)=2.3g-1.2g-0.3g=0.8g,则n(O)==0.05mol,所以n(C):n(H):n(O)=0.1mol:0.3mol:0.05mol=2:6:1,A的实验式是C2H6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6,故其实验式即为分子式,由A的核磁共振氢谱知A中有3种氢原子,个数比为1:2:3,所以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故答案为:CH3CH2OH。
20.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催化剂、吸水剂 AB
【详解】
(1)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吸水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
(2) 乙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3) A.乙酸、乙醇沸点低,液体加热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可防止溶液暴沸,A正确;
B.因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乙酸能和碳酸钠反应,可以除去乙酸,B正确;
C.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C错误;
D.酯化反应的机理为酸脱羟基、醇脱氢,所以若原料为CH3COOH和CH3CH218OH,则乙酸乙酯中含18O,D错误;
答案选AB。
21.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nCH2=CH2 乙醇 浓硫酸 碳酸钠 防止倒吸 分液 ac
【分析】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B为乙醇,乙醇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制得C乙醛,乙醇和D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制得乙酸乙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制得聚乙烯;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为:实验前,向试管a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据此分析。
【详解】(1) B乙醇与D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反应类型: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2)反应③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制得聚乙烯,化学方程式为:nCH2=CH2;
II. (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时,由于浓硫酸的密度较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实验前,向试管a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
(2)制取的乙酸乙酯和挥发出的乙酸和乙醇一起蒸出,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溶解乙醇,吸收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试管b中的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倒吸;
(3)反应结束后,制得的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是互不相溶的,是分层的,从试管b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方法是分液;
(4) a.单位时间里,生成l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lmol水,都代表正反应方向的速率,不能代表达到化学平衡,故a符合题意;
b.单位时间区,生成l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代表的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证明达到化学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单位时间里,消耗l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代表正反应方向速率,不能代表达到化学平衡,故c符合题意;
d.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代表达到化学平衡,故d不符合题意;
e.混合物的各物质的浓度是一个变值,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代表达到化学平衡,故e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c。
【点睛】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时,一定是正逆方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为易错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