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课件(共29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课件(共29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
1.词的基本常识和作家、写作背景
2.朗读两首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把握情感基调
3.疏通诗意,初步了解两词内容。
4.把握两首词的创作背景,明确其题材和创作缘由。
学习任务一:词的基本常识和作家、写作背景
学习要求:
(1)自主学习《导学案》45-46页“助读资料”,
边读边勾画关键信息。
时间:3分钟
(2)完成填空检测
文体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或“诗余”(如《草堂诗余》)。
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标题和词牌之分,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1、词按照字数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
2、词按照风格可以分为_____、_____。
3、曲调舒缓的词叫_____。
4、姜夔字_____,号_________,_____词人。
5、柳永字_____,名_____,_____词人。
小令
中调
长调
豪放派
婉约派
慢词
尧章
白石道人
南宋
耆卿
三变
北宋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以词抒写落魄文人的羁旅情怀、描绘都市生活的繁华旖旎、表达市井儿女的男欢女爱,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拓展了词的审美境界,在词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一生未入仕途,过着清客生活。他多才多艺,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十七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丽典雅
学习任务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把握情感基调
学习要求:
1、同桌齐读,纠正错误读音。
2、自读两词,边读边划出韵脚,体味其声韵美,感知情感基调。
3. 时间:3分钟
4. 学生展示:指出韵脚、情感基调,其他人补充指正。
宋词朗读指导:诗歌有和谐律动的声韵之美,不同的韵脚可以帮助表达不同的情绪。。
补充“四呼”知识:
开口呼:韵母为a、o、e、e、er、i(前)、i(后)或以a、o、e开头的韵母;
齐齿呼:韵母为i或以i开头的韵母,如:iu、iao、ie、ia等;
合口呼:韵母为u或以u开头的韵母,如:uo、uai、uei等;
撮口呼:韵母为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如:üe、uan等;
开口呼的发音响亮,多用来表达欢快、开阔、明朗、有力的情绪,
齐齿呼的发音低沉,多用来表达愁苦、悠长、低沉、细腻的情绪。
1.《望海潮》押“ua”“ia”“a”韵,韵脚是:华、家、沙、涯、嘉、花、娃、牙、霞、夸——这些音是开口呼,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适合表达自由、繁华、百姓安乐、喜气洋洋的感觉。
2.《扬州慢》押“ing”“eng”韵,韵脚是:程、青、兵、城、今、惊、情、声、生——这些音都是齐齿呼,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表达词人面对劫后孤城的深沉喟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 海 潮 (柳永)
男生齐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姜夔(kuí)
女生齐读


学习任务三:初读诗词,理解词义——《扬州慢》
①初霁(jì):
②荠(jì)麦:
③戍(shù)角:
④度(dù):
⑤黍(shǔ)离之悲:
⑥淮左:
{DATE \@ M/d/yyyy|6/9/2021}
⑦解(jiě)鞍少(shǎo)驻:
⑧春风十里:
⑨胡马窥江:
⑩清角:
杜郎俊赏:
纵豆蔻(kòu)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学习任务三:初读诗词,理解词义——《望海潮》
①形胜:
②烟柳画桥:
③风帘翠幕:
④云树:
⑤怒涛卷霜雪:
⑥天堑(qiàn):
⑦珠玑:玑:
⑧罗绮(qǐ):
⑨重湖:
{DATE \@ M/d/yyyy|6/9/2021}
⑩三秋:
桂子: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
莲娃:
高牙:
吟赏烟霞:
图将: 将:
归去凤池夸:
学习任务四: 疏通诗意,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学习要求:
1、结合注释,逐句翻译两首词,写在作业本上
2、针对词句翻译中的问题,学生质疑解疑,老师补充
望海潮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一般的柳色、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飘荡着羌管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朗读译文,加深理解
扬州慢
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快意游赏扬州,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学习任务五:整体性阅读,把握题材学习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研讨《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题材和写作缘由,从诗词中寻找答案。时间:3分钟《望海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干谒词——他日你将杭州美景画出来,回朝后向人们夸耀。表达了对杭州的赞美,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推销自己,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扬州慢》:感慨今昔咏史怀古词——表示怀旧之情、国家残破、山河破碎之痛。可见这首词的主题---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干:求取,追求。为某种目的而求见[地位高的人]。指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赞美 示才 显志《望海潮》《扬州慢》群词阅读
第二课时
预习检测:翻译下列句子
①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②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④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⑤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望海潮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一般的柳色、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飘荡着羌管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朗读译文,加深理解
扬州慢
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快意游赏扬州,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内容,赏析表现手法。
2.在比较阅读中分析意象及组合方式、意境的不同,把握情感。
3.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不同情怀。
向诗词更妙处漫溯!
学习任务一、深入理解内容,赏析表现手法
学习要求:
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代表回答:
①速读《望海潮》,结合相关词句,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突出了杭州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手法
②速读《扬州慢》,找出相关词句,概括作者眼前的扬州和昔日的扬州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用原句回答造成今昔扬州巨大反差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8分钟
代表展示:①相关词句、杭州的特点、哪些方面、手法
②相关词句、眼前的扬州和昔日的扬州特点、手法、原因
自然景观雄奇美丽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重湖叠巘,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市井面貌繁华富有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士庶生活
平和安乐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钓叟莲娃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美丽
繁华
安定
比喻
夸张
互文


钱塘自古繁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这是一种纵的铺陈,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
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描叙木兰出征前紧张的物资器具准备,渲染了紧张热烈的气氛,展示了木兰气度从容的决心和代父从军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在大敌当前的危难时刻,同仇敌忾、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
知识补充:
“点染”艺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在诗词中是一种艺术手法。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总写),有些地方侧面渲染(分述)。在写景抒情诗中,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知识补充:
《扬州慢》
破败
荒凉
“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清角吹寒”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对比/反衬
昔盛今衰的感伤
昔日
今日
名都
(虚写)
空城
(实写)
对比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淮左名都”
“波心荡,冷月无声 ”
“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用典(化用)
视听结合
通感 拟人
以乐景写哀情
自胡马窥江去后
借代
学习任务二:品读意象, 深入意境,探究情感
《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截然不同。比较词人在意象选取、意境营造和所抒发的情感上的不同。
课堂活动一:
1、自读,边读边圈画《望海潮》选取意象和《扬州慢》实写的意象,概括其意境特点。
2、小组合作,交流圈画出的意象和概括意境特点,形成统一意见,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3分钟
篇目 意象 意境特点 情感
望海潮
扬州慢
(1-6组)
(7-12组)
学习任务二:品读意象, 深入意境,探究情感
篇目 意象 意象组合方式 意境特点 情感
望海潮
扬州慢
烟柳、画桥、人家、珠玑、罗绮
云树、怒涛、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箫鼓
荠麦、废池乔木、
清角、空城、
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
繁华热闹
美丽雄奇
安乐祥和
萧条残破
凄凉冷寂
先写白天的“荠麦”,再写黄昏时的“清角”,最后写夜中的“冷月”。按时间顺序组合意象,有序而全方位地呈现了扬州城的特点
将描写自然景色的意象和描写人文风情的意象进行交叉组合。多变的场景,从自然风景、市井面貌、百姓生活多方面表现了杭州的特点。
惊叹
赞美
艳羡
昔盛
今衰
的感伤
《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截然不同。比较词人在意象选取、意境营造和所抒发的情感上的不同。


相同意象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念桥边红药
烟柳画桥
二十四桥
云树绕堤沙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参差十万人家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课堂活动二:找出两首词中相同或相似的意象进行对比,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学习要求:同桌合作,找出两首词中写“花”“树”“桥”“街景”的诗句,比较作者寄寓的情感。
时间:3分钟
学习任务二:品读意象, 深入意境,探究情感
芍药开于暮春时节,当它开始绽放时,百花已开始凋谢,有寂寞之情。因此芍药往往又成为落寞、凄凉之境的代表,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时光不再。
乔木:残存的古树,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乔木”这个意象,因为《孟子·梁惠王下》有“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通常所说的故国,不是指那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它有累代的功勋之臣。)的句子,人们往往会把“乔木”与“故国家园”这一情感联系在一起。
《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题材和写作缘由不同。干:求取,追求。为某种目的而求见[地位高的人]。指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赞美 示才 显志同是描写历史名城,为什么词人要选取不同的意象,营造不同的意境?即使选取相同的意象也寄寓不同的情感?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投赠他,赞美杭州,借以歌颂孙何治理有方,政绩卓著。并希望得到提携。干谒词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姜夔路过扬州,见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痰, “荠麦青青”,词人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扬州慢》这篇名作。——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咏史怀古词 在《望海潮》和《扬州慢》的比较阅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承平盛世与劫后孤城的词人,境遇不一样,心境不一样,所写之词的意境,也是截然不同的。 《望海潮》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 《扬州慢》则是兼采代表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的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感伤哀婉的情境。而意境的不同,又取决于所选意象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同。景—境—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历史的真实来看,繁华和灾难是人类进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就是在这样的起起落落中向前发展的。从文学的表达来说,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
《望海潮》和《扬州慢》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内容不同, 一欢歌一悲吟,意趣亦相异,共同构成了历史的真实,体现了文学的价值。
课堂小结
拓展阅读
鉴赏柳永的《雨霖铃》,从意象、意象的组合方式、意境以及情感方面进行赏析。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学生展示: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意象:
上阙: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千里烟波 暮霭, 下阙:杨柳岸 晓风 残月
意象的组合及意境:
选取的意象带有伤感迷离色彩,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伤感冷清的意境氛围,同时,“千里烟波”“沉沉暮霭”凸显了悲伤和思念的连绵不绝和厚重。
情感:分离的浓浓悲伤和依依惜别之情。
布置作业
1. 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因词引兵:相传金国皇帝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2.赏析“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