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367-427)名潜(取《易经》“潜龙勿用”),字渊明(晚年改的),早期字元亮,改名之后把自己的名,变成自己的字。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将军参军、建威将军参军等职,任彭泽县令八十余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直至生命结束。
早年生活
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陶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渊明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仕宦生涯
江州祭酒从事(30以前,第一次出仕),9品官(主管户籍治安等),之后辞官回家。
妻子因病去世,再婚娶了翟夫人。
398年,加入桓玄(桓温的儿子)的幕府(33岁,第二次出仕),401年,母亲去世,陶渊明丁忧回家。
桓玄叛乱称帝,刘裕起兵讨伐,陶渊明又加入了刘裕的幕府(40岁,第三次出仕。)之后离职。
江州刺史刘敬宣做参军。(41岁,第四次出仕)。这年秋天,做彭泽令(做了八十多天,第五次出仕),妹妹去世,解职回家。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小序串讲: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sù),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zhǎng)吏,脱然有怀,求之靡(mǐ)途。会有四方之事,
(1)幼稚:指孩童。 
(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
(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 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4)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6)脱然:轻快的样子。
(7)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8)靡途:没有门路。
(9)四方之事:指他接受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情。
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yì)。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dàn)远役,彭(péng)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juàn)然有归欤(yǔ)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jiǎo)厉所得。
(10)诸侯:指州郡长官。
(11)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
(12)以:因为。
(13)风波:指军阀混战。
(14)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5)眷然:依恋的样子。
(16)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
(17)质性:本性。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rěn),当敛(liǎn)裳(cháng)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sì)岁十一月也 。
(18)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19)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20)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21)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2)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23)敛裳:收拾行装。
(24)寻:不久。
作者在序文中对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其归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作答。
参考答案:作者在序文中提到的辞官原因有四点: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三是“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wú)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xī)微。
问题1:这一段要归纳“段意”的话,可以很简
省,只需两个字足矣,哪两个字?
归去。
问题2:陶潜为什么要“归去”,尽量用原文摘
引回答。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
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shāng)以自酌,眄(miǎn)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shè)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jiǎo)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xìu),鸟倦飞而知还。景(yǐng)翳翳(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án)。
9.下列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归家途中,待到“瞻衡宇”时,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里的小路已经荒芜了,松树和菊花却还是原样。这里“松菊”既是作者的天性爱好,又表明了他的志趣。
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从这两句可以看出作者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但后者一直困扰着作者。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触景感怀,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解析:“但后者一直困扰着作者”说法不对,这陋室反而使作者心安,并未一直困扰着作者。
11.第2段中,陶渊明写归隐之“乐”有哪几个方面?表达了他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参考答案:归隐之“乐”有家人相迎之乐、居家之乐、游园之乐。表达了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12. “景”“抚”两句寓意深远。表面上是说夕阳西下,自己仍在松树下徘徊,那它更深的寓意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这两句实际上是说社会黑暗,官场腐败,自己虽已到垂暮之年,但仍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徘徊流连于孤松旁象征作者的耿介之志。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qī)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hóu)。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既窈窕以寻壑(hè),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4.下列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先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B.此段是转承段,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优美而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
C.“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境,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的感伤。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是作者在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之后,所发出的由衷艳羡和岁暮无成的惆怅慨叹。
解析:A项,不是矛盾心情。“请息交以绝游”是断绝与官场往来,“悦亲戚之情话”是写回归田园后生活的惬意。二者话题的角度有别。
A 
15.本段中,陶渊明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
参考答案:①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②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③与乡邻交往之乐——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④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以寻壑,崎岖而经丘。
已(yǐ)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wèi)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yún)耔(zǐ)。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7.下列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感到人生在世没有多少时光,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生活,自由自在地过好余下的日子呢?
B.作者欲伸志而不能,内心的悲哀难以避免,只能顺其自然,自我安慰。
C.“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明作者不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赏识的人生态度。
D.最后两句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上升到哲理高度,卒章显志。
解析: “帝乡”指仙境,此句并非指“不期望得到皇帝赏识”。
C 
18.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
参考答案: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天安命,超脱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表现了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
明确:
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
“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
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
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
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
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
一种表现。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