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课件(4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课件(49张PPT)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创设真实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落实核心素养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堂教学点评
Contents
目 录
情境创设
1.
2.
3.
4.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程序
5.
改进提升
01
一、重视情境创设
地理教学情境分类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本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1.地理教学情境分类
教学设计要重视创设三大真实情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生活性情境)、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境(生产性情境)和地理学术情境(学术性情境)。
2.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1)基于直观地理图像的教学情境
利用情景创设,将地理事物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能让学生感觉到地理课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乐趣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2)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网络技术则拥有的特殊效果,它具有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还可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创设直观情境,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接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不仅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更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互动平台。
2.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3)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设置教学情境,以“设疑、探疑、解疑”的步骤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从而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既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又需经一番努力才能解决,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意向。
2.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4)基于社会实践的教学情境
例如:两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讲述了解天气的途径与方法,利用情景教学,将新知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3.本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1)关注情境的交融
任何一种情境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种元素交融的,而教学中这类生活、生产和学术相互交融的情境(“交融性”情境),更能够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本节课在情境创设中,以水稻生产的情境(生产性情境)为载体,同时融入了稻米品质品鉴等情境(生活性情境)、俄罗斯水稻适宜种植区探究等情境(学术性情境),各种情境元素相互交融,在增加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3.本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2)关注情境的体验
听觉体验:通过视频解说,激发学生探究水稻种植的好奇心。
视觉体验:通过视频欣赏、图表解读,促进学生地理观察等基本技能的形成。
味觉和嗅觉体验:通过越光大米的品尝,引导学生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地理学科美育价值。
决策体验:通过对寻找俄罗斯水稻种植区的探究、通过对黑龙江五常大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探究,体验地理学科的决策价值,并凸显地理教学的思辨性。
3.本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2)关注情境的体验
地理学的决策功能,要求建构地理课堂教学的决策文化
地理学在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研究方面具有优良传统,已经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决策依据;地理学每每走在时代的前列,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知识经济及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等都为国家提供了决策依据。从目前中学基础学科设置来看,具有决策特性的学科并不多,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通过问题分析、制定方案、方案对比、模拟决策等环节,充分展示地理科学的决策功能,这也是展现地理学科魅力的重要途径。
——耿文强.充分关注学科特性,重塑地理课堂教学文化[J].教学与管理,2009,(09):54~55.
3.本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3)关注情境的育人价值
要实现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除了在课程标准和教材等文本编制 、乃至在考试命题的导向上作出努力以外 ,更重要的是依靠广大地理教师的身体力行。从为考试而教 ,到为育人而教需要理念上的转变 ,同时也必须要有行为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领域 ,及时增补与充实教育资源是很重要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互相整合,也是提高地理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
——陈胜庆.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J].地理教学,2015,(04):12~14.
3.本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3)关注情境的育人价值
水稻培育过程视频:劳动精神(德育)、因地制宜理念(德育、学科必备知识)
河姆渡文化:家国情怀(德育)
越光大米:世界眼光(德育)
品鉴大米:生活情趣(美育)
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德育、学科关键能力)
3.本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4)关注情境的深化
引导学生探究不良结构问题,落实核心素养
3.本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5)关注一境到底
围绕五常大米产业的发展,探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基础知识落实、思想方法渗透),寻求人地协调、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人地协调观、学科德育)
(3)关注一境到底
引导学生探究不良结构问题,落实核心素养
02
二、教学目标清晰
基于课标制定教学目标
基于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1.基于课标制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选必二:2.5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基于课标制定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模块:人文地理
单元:产业区位
章节:农业区位
充分实现大概念引领下的地理教学
个体差异
心理特点
知识技能基础
A 对人文地理现象认知表面化
B 具有一定的地理技能和探究能力
A 思维差异
B 能力差异
C 知识储备差异
A 思维活跃
B 对人文地理现象既熟悉又陌生,探究欲望较自然地理有一定差别
C 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
学科思维和方法基础
A 初中具有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
B 综合思维还显不足
2.基于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目标制定高屋建瓴
宏观与具体有机结合
目标达成的载体确定合理
03
三、教学程序合理
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区域认知,凸显特色
合作探究,深度学习
关注反馈,强调发展
1.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由一粒米引出一个产业
(产业活动与生活息息相关)
由一粒米引出一组地图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1.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由一粒米引出相关反思
(大米品质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一粒米引出国家战略
(元阳红米产业与乡村振兴)
2.区域认知,凸显特色
整堂课出现13张地图和景观图,充分地图和景观图在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落实中的作用,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3.合作探究,深度学习
情感投入高,协作程度高,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感与协作是达成深度学习的重要体现。
【设计意图】利用感性认知,结合理性的材料分析,同桌间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科学分析不同地域农产品差异的自然原因,开展深度学习。
4.关注反馈,强调发展
什么是作业?
●课后作业是指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的目的布置给学生并且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作业研究项目组,2013年)
作业有哪些价值?
●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影响
●对诊断改进教学的影响
●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
4.关注反馈,强调发展
课后作业设计
●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内容覆盖全面,强化重点难点
●形式多样,促进全面发展
●数量合适,减负增效
●﹍﹍
提质增效
4.关注反馈,强调发展
04
四、教学方法科学
注重体验式教学
注重可视化教学
注重引导式教学
注重探究式教学
注重价值观渗透
1.注重体验式教学
如何选择大米
如何销售大米
大米品质品鉴
……
2.注重可视化教学
水稻生产流程视频
水稻生产分布地图
水稻区位分析地图
水稻区位选择地图
知识结构板书板图
……
板书设计清晰合理
3.注重引导式教学
活动
问题链
项目化学习
……
3.注重引导式教学
活动:以“日本越光米”为例
2.注重引导式教学
问题链
3.注重引导式教学
项目化学习
4.注重探究式教学
5.注重价值观渗透
5.注重价值观渗透
05
五、改进提升空间
情境创设还需精简
小组活动还待优化
细节部分还要推敲
1.情境创设还需精简
提倡将完整呈现问题和相应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背景,避免将情境仅作为“导入”的做法,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情境的前提下展开学习。
——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1.情境创设还需精简
在地理课堂实施“一境 到底 ”的情境教学,能够在一节课 中 ,将情境的导入 、展开及结束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让情境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 。以情境中事件的发展引领课堂各环节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思考、分析、讨论、体验、感悟,自主构建知识,全面发展能力。
——张芳.例析“一境到底”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8),57~58.
1.情境创设还需精简
商超购买大米
河姆渡文化水稻
水稻生产过程视频
五常大米
越光大米
大米品鉴
俄罗斯水稻种植
元阳哈尼梯田红米
如何聚焦“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小组活动还待优化
探究活动如何指向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如何体现协作发展
活动展示如何有效交流呈现
3.细节部分还要推敲
材料呈现能否精简
知识落实能否精简
动态变化能否强化
课程思政能否凸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