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教学设计(表格式,试题不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教学设计(表格式,试题不含答案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教学设计
课题 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对象 高二级学生
日期 设计人 节次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2.3 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类比推理的含义及其方法。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理解类比纳推理的含义;理解归纳推理的方法。 3.学生怎么学 (1)根据中国式现代化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类比推理。 (2)根据仿生技术的新发明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归纳推理的方法。
教材 分析 本框内容包括两目:第一目“类比推理的含义”和第二目“类比推理的方法”,采用渐进式的表述方式,以类比推理为主线,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类比推理这一逻辑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第一目主要说明了类比推理的含义,揭示了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并将类比与比较、比喻进行对比,揭示其特点及实质;第二目主要阐释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说明了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要注意的问题,阐述类比推理在日常说理论证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概括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实质与作用。 本框的类比推理与第一框学习的归纳推理及第六课学习的“演绎推理”属于依据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区分的三种推理类型,三者属于并列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政治选考班学生,学生通过学习必修教材《哲学与文化》,初步具备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为逻辑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对归纳推理的概念有所了解,能利用归纳推理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本课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从逻辑学的视角下更为系统地掌握正确进行归纳推理的方法,对归纳推理说明道理、论证思想、说服他人、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的作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目标叙写 学习目标 (1)根据中国式现代化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类比推理。 (2)根据仿生技术的新发明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归纳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类比推理的特点、功能,掌握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方法
评估任务 (1)根据中国式现代化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类比推理。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2)根据仿生技术的新发明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
活动设计 1.活动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各个议学任务。 2.活动三:限时完成针对性训练题。 3活动四: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新课预习检查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 全体学生都能完成。
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生目标。 (1)根据中国式现代化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类比推理。 (2)根据仿生技术的新发明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归纳推理的方法。 全体学生明确学生内容和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一、类比推理的含义 1.类比推理的含义: 2.逻辑表现形式: 3.客观依据: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议学情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一些国家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 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任何国家都不会例外,中国也不会例外。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你赞同西方学者的观点吗?请分析理由。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所有国家“国强必霸”,只是根据西方国家发展历史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的或然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西方学者由所有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强强必霸”,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不真实。西方国家与中国在国家性质、文化传统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学者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议学小结 一、类比推理的含义 1.类比推理的含义: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逻辑表现形式: A对象具有属性a、b、c、d B对象具有属性a、b、c、 所以,B对象具有属性d 例如:惠更斯在研究光的性质时,曾将声与光这两类现象作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在许多性质上是相同的,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扰等; 并且已经知道声的传播具有波动状态。 由此惠更斯作出推断:光的传播也可能具有波动状态的性质,从而提出了“光波”这一科学概念。 3.客观依据: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我们看到一头有角有蹄的野生动物,就可以从牛、羊等有角有蹄而且是食草动物的情况,推知这头野生动物也是食草动物。 这是因为动物有角有蹄与其食草的习性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议学评估 古代有个书生读《淮南子》,得知有只螳螂藏身于一叶之后,成功捕到了蝉,他引为经验。后来,他用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到闹市行窃,刚一伸手就被抓住了。这个书生运用了“类比推理”,对其“类比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 ) A.正确,因为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其行窃被捉也是有可能的 B.正确,书生运用的类比推理符合规则,这与其被捉不是一回事 C.不正确,书生仅依据表面现象进行类比,并没有抓住其本质属性 D.不正确,书生把两个根本不可能比较的现象联系在一起,犯了胡乱联系的错误 根据中国式现代化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类比推理。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讲授新课 4.类比不同于比较、比喻” 5.类比推理的实质: 二、类比推理的方法 1.类比推理的方法: 形式分类——①相容选言推理 议学情境 例1:小红和小明都在参加读书节活动。小红在《哲学概述》一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研究对象不同,前者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后者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例2:化肥中所含的主要养分是钙、镁、氮、磷、钾,这些养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而且,化肥呈粉末或液体状态时,植物更容易吸收。 石煤渣中也含有较多的钙、镁、氮、磷、钾,把石煤渣磨成粉末,植物也容易吸收。 所以,我们可以把石煤渣磨成粉末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 例3:小明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看到这样一段描述:“(她)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议学任务:上述示例评析是用的类比推理吗?不是的话,又是什么呢? 提醒: 比较 类比 比喻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4.类比不同于比较、比喻 判断以下是类比?比较?比喻? ①瓦特类比蒸汽中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②较之于其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的理论知识系统 性和稳固性较弱,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更快。 ③儿童是中国的花朵。 议学情境 传说伯乐的儿子曾在路边看见一只癞蛤蟆,对照其父在《相马经》中所说的好马特征: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他自认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并对其父说,他发现的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只是蹄子不够大!伯乐哭笑不得。 议学任务:伯乐的儿子犯了怎样的逻辑错误?说明理由。 议学提示 “马”与“癞蛤蟆”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不能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则,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议学小结 5.类比推理的实质: 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 议学评估 南极的企鹅是“滑雪健将”,每小时能滑雪30千米。人们观察企鹅滑雪时让肚皮贴在雪面上,雪面承受全身重量,双脚作“滑雪杖”蹬动。人们由此设计了“极地汽车”。车身贴在雪面上,两边的“轮勺”作“滑雪杖”,这样,极地越野汽车试制成功了,时速可达50千米,比企鹅还快。这一陈述中包含了_____推理。 A.演绎 B.归纳 C.类比 D.模态 《庄子)里有一个鲁侯养鸟的故事。讲述了鲁侯以供养人的方式供奉鸟,给鸟奏乐 、敬酒,并给它最好的伙食, 结果鸟三天就死了。鲁侯的可笑之处在于 A.机械类比 B.虚假前提 C.轻率概括 D.偷换概念 议学情境 蛙眼具有准确地跟踪空中飞行目标的特别功能。人们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研制出能够跟踪卫星、监视空中飞行目标的“电子蛙眼”。 蝙蝠具有发射和回收超声波的功能。人们根据蝙蝠的这种功能,发明了能够测定、跟踪空中飞行目标的雷达。 人们模仿水母,制成了自动漂浮的浮标站,用于气象观测。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仿生技术的新发明使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 议学提示 仿生技术使用的思维方法是类比推理。仿生学所运用的是模拟方法。 议学小结 二、类比推理的方法 1.类比推理的方法: (1)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2)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请思考:下列类比是在对象之间“比”什么? ①由蜘蛛结网,到不需要在深水处建筑桥墩的吊桥。 ②由儿童刮木听声的游戏,到听诊器的发明。 ③由人工培育珍珠,到人工生产牛黄。 2.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相同或相似属性的量) 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属性的相同或相似的程度) 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防止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3.类比推理的重要作用: (1)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4.综合运用逻辑推理: ⑴实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⑵作用: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 ⑶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 议学评估 浙江黄岩盛产柑橘,美国人对黄岩进行考察后,发现加利福尼亚州与黄岩的地形、土壤、水文、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便推断出黄岩的柑橘移植到加利福尼亚之后也能获得高产。事实证明果然如此。美国人运用的推理方式是 A.演绎推理 B.必然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根据仿生技术的新发明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归纳推理的方法。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
课堂小结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学习对应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反思,对没有达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跟进。 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反思
作业布置 必做: (1)反思课堂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限时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题; (3)熟记原理内容 2.选做:《五三高考》 3.预习:下节课教材内容、练习册预习内容 笔记留痕、错题的归因分析
板书设计
复盘反思
基于目标的复盘式评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