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醛和酮(教案)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醛和酮(教案)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3.2醛和酮
一、教学目标
1.以乙醛为代表认识醛类物质的结构,通过实验方法探究乙醛的化学性质。
2.比较醛与酮官能团的差异,能依据官能团预测同系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能列举醛类、酮类物质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醛与酮结构与性质;
2.乙醛的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香水、香料、香精的图片
【讲解】某一种天然香料或合成香料单独使用时,往往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香味。但不同香料调和后,能形成具有宜人、稳定香韵的香精。设计香精配方的过程叫调香,专门研制香精配方和调配的人员称为调香师,其具体工作有:设计香料配方、选择天然原料、评价香精产品和对香气进行质量监控,并对工艺进行改进等)。调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化工知识基础并熟悉生产工艺。
许多醛、酮具有特殊的芳香味。例如香荚兰豆的香气成分中含有香草醛,也称香兰素,常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原料,起到增香作用。茉莉花香气中含有茉莉酮可用于制造化妆品。
【讲解】一、醛、酮的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1.概念
醛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2.结构特点
(1)醛的官能团为醛基,其中包含羰基和氢原子。其结构简式为—CHO。
【展示】醛基的正确写法及错误写法
【讲解】甲醛(HCHO)又名蚁醛,是最简单的醛,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35% ~ 40% 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它可以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稀的甲醛水溶液还可以为种子消毒。
、【生】甲醛在1H NMR谱图中有1种特征峰。相当于含两个醛基。
【讲解】乙醛,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生】乙醛的结构式、官能团等。
酮的结构与性质
【讲解】酮的概念: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官能团:羰基()。 通式:。
丙酮在1H NMR谱图中有1种特征峰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的通式均为 CnH2nO,相同碳原子数的醛与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如丙醛和丙酮。
醛、酮中的羰基氧原子可以与水分子形成较强的氢键,所以低级的醛、酮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室温下,除甲醛为气体外,其他低级醛、酮都是液体。
二、醛的化学性质
【讲解】醛基中的氢原子受羰基的影响,变得比较活泼,因此醛基容易被氧化成羧基。此外,羰基含有不饱和碳原子,碳氧双键容易断裂,发生加成反应。
加H去O的叫还原反应。
加O去H的叫氧化反应;
1.氧化反应
(1)可燃性
乙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H3CHO+5O24CO2+4H2O。
(2)催化氧化
乙醛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乙酸的化学方程式:+O2 。
【问】乙醛能使KMnO4/H+褪色吗 能使溴水褪色吗
【讲解】乙醛可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与强氧化剂反应:乙醛具有还原性
【展示】乙醛可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方程式
探究实验1
操作: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 1 mL 2% 的 AgNO3 溶液,边振荡边滴加 2%的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消失,便得到银氨溶液①。接着加入约 10 滴乙醛溶液,振荡后,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①中滴加氨水,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澄清,加入乙醛,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中:AgNO3+NH3·H2O===AgOH↓(白色)+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③中:CH3CHO+2Ag(NH3)2OH2Ag↓+CH3COONH4+3NH3+H2O巧记方程式:水银氨,一二三,再加一摩乙酸铵
银镜反应实验注意事项:
1.试管内壁应洁净。
2.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加热。
3.加热时不能振荡试管和摇动试管。
4.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过多或过少只能加到AgOH (Ag2O)沉淀刚好消失。
5.碱性环境下,乙醛被氧化成乙酸后又与NH3反应生成乙酸铵。
6.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可久置,否则会产生易爆炸的物质叠氮化银(AgN3)。
【问】银镜反应有什么用途? 怎样清洗做银镜反应的试管?
【生】1、银镜反应的应用:
(1)检验醛基,并测定醛基的个数
(-CHO~2Ag)
(2)制镜或水瓶胆(用含醛基的葡萄糖)
2、实验前:洁净的试管——热NaOH溶液洗,再水洗
实验后:银镜用HNO3浸泡,再用水洗。
探究实验2
操作: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 2 mL 10% 的 NaOH 溶液,滴加 5 滴左右 2%的 CuSO4 溶液。再加入约 1 mL 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中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滴入乙醛,加热至沸腾后,③中溶液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有关反应 的化学方 程式 ①中:2NaOH+CuSO4===Cu(OH)2↓+Na2SO4; ③中: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注意:(1) 氢氧化铜溶液一定要新制
(2) 碱一定要过量
应用:(1)检验醛基的存在
(2)医学上检验病人是否患糖尿病
(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
2、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乙醛中的碳氧双键和烯烃中的碳碳双键性质类似,也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HO+H2CH3CH2OH。
与-CHO加成的物质有:H2、HCN
这类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于增长碳链
【展示】酚醛树脂的合成
【讲解】酚醛树脂是酚类(如苯酚)与醛类(如甲醛)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反应的产物,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胶黏剂、阻燃材料、砂轮片等。
【生】 总结:醛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浓氨水催化下,主要得到体型酚醛树脂,体型酚醛树脂是热固性的;在浓盐酸催化下,主要得到线型酚醛树脂,线型酚醛树脂是热塑性的。
【课堂练习】
下列有关醛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用溴水检验CH2===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1 mol HCHO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4 mol Ag
C.乙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类
答案:A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一、醛、酮的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二、醛的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