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氮及其化合物5.2.1第一课时:氮气和氮的氧化物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氮的存在形式空气中的氮气土壤海洋中硝酸盐和铵盐动植物蛋白质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氧气21%其他成分1%氮气78%空气成分示意图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氮元素的位置与结构(1)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 VA族(2)写出氮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电子式结构式N N NN球棍模型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难以与其它物质反应。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但高温、高压、催化剂或者放电等条件下,可以和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氮气的化学性质N2 + 3Mg Mg3N2氧化性氧化性以上反应中,氮气表现什么性?N2 + O2 2NON2 + 3H2 2NH3还原性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氮的固定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思考:NH3→NH3·H2O能称为氮的固定吗?分类自然固氮高能固氮(如雷雨天气N2转化为NO)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上合成氨)仿生固氮(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可起到根瘤菌的作用)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例1】下列关于N2的说法错误的是( )C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例2】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① 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 ② NO2和H2O反应生成HNO3和NO ③ Mg在N2中燃烧生成Mg3N2 ④ NO被空气氧化为NO2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④C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不同价态的氮的氧化物氧化物 NO N2O3 N2O5对应氮的化合价 +1 +2 +4 +4 +5N2ONO2N2O4+3N2O俗称笑气,具有麻醉作用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课本实验5-5】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水溶性 收集方法NO 气体 ___溶于水NO2 气体 ___溶于水无色无味不排水法一氧化氮(NO)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NONO2红棕色刺激性有毒易向上排空气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NO和NO2的性质2NO + O2 = 2NO23NO2 + H2O = 2HNO3 + NO结论:在一定条件下,NO 与 NO2 可以相互转化。现象一:无色气体变红棕色 NO → NO2现象二:红棕色变为无色 NO2 → NO(工业制取硝酸)课本实验5-5:在一支50 mL 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 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观察现象。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 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振荡注射器,再观察现象。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实验5-5”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如果将注射器中的 NO 充分转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上述实验对工业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 + O23NO2 + H2O = 2HNO3 + NO2NO + O2 = 2NO22NO + O2 = 2NO2NO和NO2的性质4NO2 + O2 + 2H2O = 4HNO34NO + 3O2 + 2H2O = 4HNO3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NO NO2颜色 无色 红棕色毒性 有毒 有毒溶解性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与O2或与H2O反应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与人体、 环境的关系 ①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②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NO和NO2的性质比较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例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属于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 )(2)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 )(3) C易燃烧而N2需放电才反应,说明C的非金属性比N的强。( )(4) NO2与H2O的反应,NO2只作氧化剂。( )(5) 闪电时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的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的过程,属于自然固氮。( )√√√××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例4】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例5】在NO2与水的反应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C.NO2只是还原剂D.3 mol NO2参加反应转移2 mol电子D课时一氮气和氮的氧化物【例6】氮氧化物会严重污染大气,所以实验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用NaOH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方程式如下:①NO+NO2+2NaOH=2NaNO2+H2O②2NO2+2NaOH=NaNO2+NaNO3+H2O(1) 在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2) 在反应②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3) 在反应①②中,参加反应的NaOH均为2 mol时,两个反应转移电子数的关系是①________②(填“>”“=”或“<”)。23∶15NaNO3NaN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