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42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42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7课
DIERSHIQIKE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建设成就/ 网络构建 史论要旨/ 跟踪训练 过关检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史料实证] 结合史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史实,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的特点。
[历史解释] 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功探索和出现曲折的表现。
[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感悟社会主义建设年代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课标要求
素养达成
内容索引
知识点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知识点三 伟大的建设成就
网络构建 史论要旨
跟踪训练 过关检测
知识点二 “文化大革命”
知识点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召开
①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
②会议内容
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 变为 。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落后的农业国
先进的工业国
③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①时间: 年春。
②意义: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7
2.探索失误
表现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1959-1961年的严重__________
大跃进
经济困难
3.政策调整
表现 (1)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3)1962年初召开的 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4)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 ”的伟大目标
结果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调整
七千人大会
四个现代化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图解历史
视角1 中国共产党对国内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
材料 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决议(1956年9月)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向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年5月)
思考 据材料指出,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影响如何?
提示 变化:中共八大认为,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人民需求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认为阶级斗争和道路斗争仍是主要矛盾。这就从理论上修改了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
影响:导致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出现失误,干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受到挫折。
视角2 八字方针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  1961年应当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思考 依据材料一相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提出“八字方针”的原因,并说明该方针的实施结果。
提示 原因: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
结果:该方针部分纠正了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稳步增长,到1965年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
返 回
认知升华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知识点二
“文化大革命”
1.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毛泽东强调“ ”,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过程
(1)“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夏全面发动起来后,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以阶级斗争为纲
(3)1969年4月,中共 召开。
(4)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武装政变被粉碎。
(5)1972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
(6)1975年,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7)1976年9月,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被粉碎。
3.评价:“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九大
邓小平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有两大成就:一是外交领域,二是科技领域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
思维点拨
返 回
知识点三
伟大的建设成就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巨大成就
工业 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国防与科技 成功地爆炸了 、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农业 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原子弹
文教与卫生 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文化建设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先进典型及精神风貌 (1)先进典型:“铁人” 、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 ,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有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
(2)时代精神: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外交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这些外交成就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1971
1972
2.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1)国防备战是三线建设的最直接原因。
(2)改变我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状况,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三线建设的根本原因。
(3)革命战争年代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三线建设的思想根源。
三线建设的原因
思维点拨
视角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
材料 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思考  阐述“乔的笑”的深刻内涵。
提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深化拓展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增强。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返 回
网络构建 史论要旨
网络构建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2.“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左”倾错误。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3.“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4.中美关系的改善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史论要旨
返 回
跟踪训练 过关检测
1.下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画中情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盲目学习苏联的经济模式
B.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
D.“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
1
2
3
4
5

1
2
3
4
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三面红旗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扩大化,D正确;
A、C是影响因素之一,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
国民经济困难的出现是三面红旗对生产力破坏的结果,B排除。
2.周恩来在一次会上向全国人民宣布: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来说,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七千人大会
C.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2
3
4
5

1
2
3
4
5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曾多次提到要在中国建设现代化;1964年12月,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第一次正式提出要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故C项正确;
中共八大是1956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是1962年初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召开的,排除A、B、D。
3.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化大革命’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得到的。”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A.要一分为二地区别看待“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成就
B.科技、外交方面的成就与“文化大革命”时的政治生活无关
C.“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冲击到科技、外交领域
D.这些成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1
2
3
4
5

4.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了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其中,我们熟悉的“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属于哪一时期的楷模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1
2
3
4
5

1
2
3
4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均是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人物,因此B正确,A、C、D排除。
5.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2020年7月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演说中提到:“明年将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中国半个世纪的一年,距离202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50周年也不远了。”他所提到的这两件事,最终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重大突破。这一“重大突破”是指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邦交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
2
3
4
5

根据材料“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访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访华,第二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因此材料所述“重大突破”是指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
1
2
3
4
5
返 回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