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一)(含答案+详细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一)(含答案+详细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一)
一、书写(8分)
1.看拼音写词语。
jī qì zhōng lóu hóng liàng jiē xīn
máng rén jiān yìng wéi kǒng chǒu è
二、选择题(10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弈(yì) 鸿鹄(gāo) 丑恶(è)
B.汝辈(rǔ) 埋怨(mán) 弓缴(jiǎo)
C.屏幕(píng) 弗若(fó) 测量(liáng)
D.蝎子(xiē) 花蕊(ruǐ) 蝈蝈儿(guō)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辨斗 花圃 凹出 无独有偶 B.蚯蚓 玻璃 惟恐 不可思议
C.领域 诞生 花蕊 专心致志 D.恐怖 刎合 无聊 追根求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注我们身边惊人的大事,见微知著,会对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B.《鲁滨逊漂流记》是老师特别推荐的一部外国名著,无独有偶,这也是妈妈着重推荐的。
C.我对各种各样的奥数题早已司空见惯,才会让我对今天的数学竞赛成竹在胸。
D.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除了它能锲而不舍之外,还在于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5.与下面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杏花开了,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呼喊人们赶快种谷子了。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
C.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D.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6.下列学习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勤问勤查,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
B.坚持每天读课外书,只有读名著,阅读才有意义,阅读品位才会提高。
C.边读书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可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D.完成习作后认真读,并用修改符号修改不通顺的地方,这样会让习作更好。
三、填空题(15分)
7.我会给下面形近字组词。
誉( ) 域( ) 腾( ) 蚀( )
誊( ) 惑( ) 藤( ) 烛( )
8.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司空见( ) ( )而不舍 声泪( )下  
追根求( ) ( )马( )花 无独有( )
见微知( ) 全神( )( )
(1)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3)情况很复杂,大家都各抒己见,只有他_______________,找到了破案关键。
9.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青,__________________。——《荀子》
(2)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淮南子》
(3)事物一旦发展到极限就要改变它,正如《周易》中所说: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是个医学博士,他整日在研究所里做研究。爸爸劝他休息几天,叔叔引用《礼记》中的语句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啊!”
(5)习作中引用名言、名句会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请根据中心观点的提示,完成练习。
①当我以“读书”为中心观点进行述时,我想引用________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我以”奉献”为中心观点进行述时,我想引用________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14分)
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真理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①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是人类解开未解之谜的金钥匙。(仿写句子)
科学,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信息匹配(8分)
11.选词填空。
神奇 神气 神秘
1.昨天晚上,人们又看到了一个( )的不明飞行物。
2.( )的九寨沟,以美丽的五彩池闻名于世。
不但…而且…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3.阿慧林斯基关于“睡觉时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的发现,( )凭空猜测,( )经过反复实验得来的。
4.父亲怀里的表( )秒针会自己走动,( )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12.下列句子的引号起什么作用?选择正确的选项填空。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或需要着重指出 D.表示否定或讽刺
(1)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 )
(2)古人曾说过,“谦受益,满招损”。 ( )
(3)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 )
(4)你真是太“聪明”了,坐在这里等候真理出现。 ( )
六、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
学与问
①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你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
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⑤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3.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道理”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14.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两个具体事例,请简要概括。
事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6.阅读短文第4段,完成练习。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全文中还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大科学家沈括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件事他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完文章,你认为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言文阅读(10分)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选自《西京杂记》中央文献出版社)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8.“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读音是___,意思是___。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词为___。
19.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
B.匡衡于是翻过墙去,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
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20.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________________。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书面表达(25分)
22.习作。
在科幻的世界里,你可以到太空和外星人做朋友,可以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还可以去未来世界探险……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一起来创编科幻故事吧。请你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大胆的想象,编写具体的故事。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器”“街”“恐”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鸿鹄(gāo)——(hú)。
B.弓缴(jiǎo)——(zhuó)。
C.弗若(fó)——(fú)。
D.正确。
3.C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A.辨斗——辩斗 释义:争辩﹔争论。
凹出——凹凸 释义:不平滑。
B.惟恐——唯恐 释义:(动)只怕。
C.完全正确。
D. 刎合——吻合 释义:(形)完全符合;相合。
追根求原——追根求源 释义:同'追本溯源'
4.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识记和辨析,本题中使用不恰当的是A项。
A项:见微知著:微:小,指事物的萌芽状态。著:明显,指事物的发展。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里不符合原文的语境。
B项:无独有偶:意思是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
C项: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D项:锲而不舍: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5.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法的掌握。
例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杏花”“桃花”拟人化。
选项A连用三个“容不得……”句式,构成排比的修辞。
B项将“航船”比作“大白鱼”,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通过“挑逗”一词,将花朵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不能盖房子。
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习方法的判断。
B “只有读名著,阅读才有意义”的说法过于绝对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阅读一些有趣并且健康的课外读物,也能使我们学到很多。
7. 名誉 地域 折腾 腐蚀 誊写 疑惑 藤蔓 蜡烛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根据所给生字进行组词,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如“誉”“誊”“藤”这些字的笔画和结构,要写规范、正确和美观。所以在平时要认真观察并积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誉:名誉、声誉
域:地域、区域
腾:折腾、腾空
蚀:腐蚀、侵蚀
誊:誊写、誊录
惑:疑惑、困惑
藤:藤蔓、紫藤
烛:蜡烛、烛光
8. 惯 锲 俱 源 走

偶 著 贯 注 锲而不舍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和运用。
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声泪俱下: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为悲痛。
追根求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
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
无独有偶: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表示两人或两事十分相似。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1)结合语境可知,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不懈,故选“锲而不舍”。
(2)结合语境可知,遇到问题要彻底弄明白才能有收获,故选“追根求源”。
(3)结合语境可知,他能通过事物的一点苗条找到破案关键,故选“见微知著”。
9. 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变则通 通则久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冰心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详解】本题考查谚语俗语与名言警句的掌握。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儒客先师荀子《劝学》。是一个俗语 ,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2)“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只要政策有利于人民,就不一定要效法先人的制度;只要新制度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老规矩。
(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5)①关于读书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②关于奉献的名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一生奉献于两个神明,即荣誉与英勇。——蒙森
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爱因斯坦
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泰戈尔
10. 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吗? 真理没有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詹天佑是工程师。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化解愚昧的灵丹。 不可能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示例:只要有毅力,肯努力,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①改为反问句: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在句中恰当的位置添加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怎能、难道、何尝等);在句末加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适当做些调整,但不能改动太大,影响原句意思。
本句改为: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吗?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首先要把双重否定词加在句子合适的位置上,其次要熟记双重否定词,选择合适的否定词,把一定、肯定、会等词替换或者删掉,加上双重否定词。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本句改为:真理没有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2)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缩写句子的步骤:① 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②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③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本句缩为:詹天佑是工程师。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通国:全国。这句话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出自战国孟子《学弈》。
(4)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科学”比作“金钥匙”。仿写一句比喻句即可。
示例:科学是人类破除封建迷信的有力武器。
(5)本题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其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最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本句改为:不可能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6)本题考查造句。
要求用“只要……就……”造句。“只要…就…”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是“就”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示例: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11. 神秘 神奇 不是 而是 不但 而且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神气:谓神情;神态。有精神,有气魄。也指得意或骄傲的样子等。
1.神秘:难以捉摸;高深莫测。本句写的是人们又看到了一个难以捉摸的不明飞行物,根据语义应选“神秘”。
2.神奇:非常奇妙的。本句写的是奇妙的九寨沟,以美丽的五彩池闻名于世。根据语义应选“神奇”。
3.“阿慧林斯基关于“睡觉时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的发现,凭空猜测,”和“经过反复实验得来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用“ 不是……而是…… ”相连。
4.“秒针会自己走动”和“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用“不但……而且……”相连。
12. C A B D
【详解】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
双引号的作用有以下五种:
①表示直接引用。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②表示特殊含义。在行文中,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③表示着重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④表示特定称谓。(指给事物起一个别名,特殊的名称/专业术语/简称/纪念日等。)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
⑤表示否定和讽刺(也属特殊含义一类)。否定和讽刺指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和讽刺。
(1)本题中引号的作用表示特殊含义,“特殊乘客”并不是指某位较特殊的乘客,而是指物的种子。
(2)本题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古人说的话语。
(3)本题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的称谓,指和平环境像花朵一样美好,也像花朵一样娇嫩,容易受到破坏。
(4)本题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否定或讽刺,说明你坐在这里等候真理出现,是不聪明的。
13.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14. 哥白尼从小喜欢问问题。 沈括发现深山里的桃花和山下的桃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15.B 16.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承上启下 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问妈妈;到深山寺庙去实地观察 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17.我们既要在学中问,又要在问中学。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接受,而要主动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解析】1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句子“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可知,第一自然段中的“道理”具体指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所以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道理”具体指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1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句子“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可知,事例一主要写了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从小喜欢勤学好问的故事。阅读句子“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可知,事例二主要写了我国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小时候爱问问题、爱思考的故事。
15.考查学生补全句子的能力。
阅读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可知,文中应填写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本句出自《论语》,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根据原文第四段的内容可以得出本段文字主要是围绕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和观察。所以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结合上线文的内容也可以得出本段文字是全文的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
(2)根据文段的内容“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可以得出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解决的办法有:问妈妈;到深山寺庙去实地观察。明白的道理是: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17.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即: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在学习中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多问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18. dài 到,及 力有不逮 19.C 20. 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希望能读遍主人家的书 21.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解析】18.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及释义。
结合句意理解,句子的意思是: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逮”读音是“dài”,意思是到,及。“逮”组词:逮捕、力所不逮捕、见不逮闻、逮贱等。
19.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意思是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20.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和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译文可知句子的意思是: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希望能读遍主人家的书。
21.本题考查学习短文后的启发。
这篇短文通过写了西汉匡衡克服种种困难,勤学读书的故事,告诫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写出自己的理解,言语通顺即可。
【点睛】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2.范文:
漫步月球
2026年,28岁的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在月亮上漫步。啊,今天,八月二十六号。神舟二十五号发射的日子!我的脸上挂着微笑,春风满面地来到神舟二十五号的发射基地。
可是,我突然担心起来,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那就是安全问题。如果火箭会爆炸,会坠落,那怎么办?如果氧气泄漏,那又怎么办?那再如果……我的脸上掠过了一丝不安。“铛铛铛……”上火箭的预备铃响了起来。我的心里像揣了只小象子似的,一跳一跳地,很不平静。
上了火箭,我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看电影,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终于,两点三十分,火箭发射了。我那个不安的念头又冒了出来。但是,当火箭穿过大气层时,我笑了。因为这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出安全问题了。我安心地看起书来。
六小时后,一个动听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尊敬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迷人的月球了。请您穿好新式宇航服(一种又薄,氧气供应又充足的宇航服),从变压舱到月球去漫步吧!祝您旅行愉快!”我穿好宇航服,去月球——这个迷人的星球探索、旅游了!刚从变压舱出来,就感到脚底轻飘飘的,像是我突然没有了重量似的。我踏上了月球,但感到这里的陆地和地球没什么不一样,只是每“蹦”一下都有尘土,但为什么别人都说月球是迷人的呢?我很疑惑。
我开着月球车,和同伴一起去月球背面探秘。我想:月球的地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不知我到月球背面会不会掉下去?但是,我豁出去了,猛踩油门朝月球背面奔去。十分钟我们就到达了月球背面。我暗自庆幸我们没有掉下无底的宇宙。突然,一个长着六只眼睛,四只手,怪模怪样的月球人从一个洞里跳出来。打手势想告诉我们,他发现了我们,想和我们合影。这个机会真是求之不得呢!
合过影后,该回去了,我依依不舍地和月球人再见。上了火箭,别人都问我从哪儿得来的照片,我得意洋洋地说:“是和月球人照的!”回家以后,我经常看这张照片,如果明年还有机会去月球,我一定再去!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
展开你丰富神奇的想象的翅膀,编写一篇科幻故事。想象作文必须有一个“美好”的中心。无论是颂扬真、善、美,还是抨击假、恶、丑,都要对人们进行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宣传,或对读者起到启示、教育的作用,或给人展示一种美好的前景,让人充满幸福的期盼。写想象作文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要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现实生活是孕育美丽的幻想和美好愿望的土壤,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就会变成空想,变成胡思乱想。比如孙悟空是想象的产物,可他一半像人,一半像猴,综合了人和猴的特点。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即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的组织,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的内容。
过程:具体进行想象,加入一定的情节,可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把未来的世界和发生的事情写具体。
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