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五年级下册语文
《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摔跤》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文中对小嘎子和胖墩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去勾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比喻性动作和连续性动作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胖墩儿两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也是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之一。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4个生字和儿化音,会写4个生字,感受河北白洋淀地区的方言特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法,感受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学习运用比喻式动作短语和连续性动作描写突显人物个性的写法,进行迁移运用。
4.激发学生阅读《小兵张嘎》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比喻式动作短语和连续性动作描写突显人物个性的写法。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单
2.多媒体课件
3.随堂小练笔
课前活动
游戏:猜猜我是谁?一人表演经典名著中的人物的经典语言、动作、神态等,其他同学竞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小嘎子、胖墩儿,认识两个新朋友。(了解“嘎”的意思)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运用题目扩展法,指名说片段的主要内容。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了解片段北方方言词、儿化音的语言特色。(儿化音,带有浓浓的北方方言味儿,此片段写的是河北白洋淀地区的儿童生活,文中还有一些方言词)
2.出示儿化音,要求:读准儿化音、生动有趣。(开火车自选词语读)
3.读准儿化音短语。
4.游戏:看图猜词语、理解词义
虎势儿 公鸡鹐架 走马灯
总结:看图能联想到词语,看词语脑海中又浮现出图片,这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三.聚焦动作,深入研读
1.出示自学要求:请默读这个片段,思考: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分别画出俩人动作描写的一处句子,圈出关键词,在旁边作上批注。然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2.出示交流流程,汇报交流:
预设重点句一: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1).指名交流。(板书: 机敏、有心计)
(2).角色扮演: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小嘎子和胖墩儿,其他学生当导演,联系上下文,指名说:此时的胖墩儿怎么站?(虎势儿一站,很有气势)小嘎子怎么蹦?(板书: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两位学生表演。
(3).采访扮演胖墩儿的学生及其他学生,走进小嘎子的内心:小嘎子,你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究竟在想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相机理解“下冷绊子”的意思。
(4).比较句子,思考: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学生回答后,师指出:像这样在动作前面加上比喻修辞,人物的形象就更鲜明了。我们把它称为比喻式动作短语(板书:比喻式动作)
(5).请学生找到文中其他几处比喻式动作短语及句子
虎势儿一站 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 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男女生赛读,边读边想象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3.仿说训练:
请根据语境,用上比喻式动作短语把句子补充完整或自己写一句话。
运动员_____________似的冲出起点,奔向终点。
小宝宝______________似的张开双臂,投入妈妈的怀抱。
①预设重点句二:“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还是随便摔?”
(1).指名交流(板书:老练)
(2).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板书:跳、退、闪、脱、叉)
②预设重点句三: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1).指名交流(板书:沉稳 胸有成竹)
(2).找一找,这句话用了哪几个动词?(板书:塌、合、鼓)
(3).出示两处描写小胖墩儿的句子,请大家观察一下,描写小胖墩儿动作和描写小嘎子有什么不同的写法?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还是随便摔?”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4).指名说:这两句话都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描写小胖墩儿的活动。
(5).师小结:这两句话描写出小胖墩儿的“连续性动作”,把他的“活动情形”一口气地展现给读者,就像放电影一样,这样的写法叫——连续性动作描写。(板书:连续性动作)
(三)感受动作描写彰显人物人性的写法
1.这个片段重点通过什么描写彰显人物个性?(板书:动作刻画)
2.课件出示全文,动词用红色显示:这个片段包括标点仅仅355个字,竟然用了这么多动词。
课件出示:只有描写行为,人物才能站起来。——老舍
3.调换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动作,比较,同桌交流:
(1)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指名说,师小结:动词描写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板书:显个性)
四.课堂练笔,读写结合
1.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夺冠场景的视频,观看前提出要求: 这段视频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飞人刘翔夺冠的场景,把目光聚焦到他的动作上,认真观察刘翔“赛前准备—跨栏时—获胜后”的动作神态等。
2.提出练笔要求:
(1)以动作描写为主,要符合人物的特点;
(2)可用上连续性动作描写;
(3)可用上比喻式动作短语。
3.课堂练笔:
雅典奥运会上,男子110米栏决赛就要开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坐姿和握笔姿势。
5.展示交流,师生紧扣写段要求点评
五.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出示各种版本的《小兵张嘎》原著,激发阅读兴趣,推荐课后阅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