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音乐教案《荡秋千》授课人:授课学科:音乐授课课题:《荡秋千》授课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童心和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引导学生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时光,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学生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和欢乐的时刻。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孩子们愉快荡秋千的情景及心情。能力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通过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并准确表达的能力。启发学生能发现和表现歌曲在节奏和旋律上的特点及规律。指导学生掌握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节奏、下行六度和下行七度大跳、八分休止符。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孩子们愉快荡秋千的情景及心情。教学难点:通过仔细聆听发现歌曲在节奏和旋律上的特点和规律,并指导学生掌握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节奏、下行六度和下行七度大跳、八分休止符。教学准备:钢琴 录音机 教学磁带 自制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从你们一年级入校以来,洪老师和你们一起共同度过了三年的美好时光,不知不觉中,你们慢慢长大了,成为了一名四年级的学生,那么相对来说学习任务更加重了,玩的时间少了。不过,作为一名童心依旧纯真的孩子,内心仍然渴望拥有多一点属于自己的娱乐时光,那么我想问一下你们在学习之余最喜欢玩什么最有乐趣的活动或游戏呢?”(学生回答)2、师:“在我国的边远山区有一群仡佬族的孩子们,他们年龄和你们差不多大,想知道他们在课余时间最喜欢玩什么吗?由于条件有限,他们的业余生活没有你们那么丰富多彩,每当学习之余,他们会和自己要好的同学一起荡秋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仡佬族儿歌《荡秋千》。”二、新课教学: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荡秋千”时的感受。师:“请你们用一句话和一两个词来表达自己玩荡秋千时的感受,(学生回答),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共同感受仡佬族孩子们荡秋千时的情景吧。”2、聆听歌曲,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初步印象。(速度、情绪)3、学生有感情地读歌词。4、老师按节奏来读歌词,让学生说说有何不同。5、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6、聆听老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学生仔细感受表现如何“荡秋千”的乐句在旋律上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这些乐句的旋律上下起伏的幅度较大,把“荡秋千”上下来回、荡来荡去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师总结:“让我们通过学校这首歌曲来感受它旋律上下起伏的特点带给我们的惊险、刺激和快乐吧!”7、学唱歌曲(第一遍),要求学生给每个乐句编上序号(1—6)。8、学唱歌曲(第二遍),设问:“歌曲在旋律上除了起伏较大的特点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得出结论:2、5乐句旋律相同,3、6乐句旋律相同)9、指导学生完整地练唱歌曲。设问:“歌曲中运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有特点的节奏型和音乐符号?”(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前八后十六节奏、 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圆滑线、 八分休止符)10、引导、启发学生说出这些节奏型和音乐符号在歌曲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及营造出的歌曲氛围。(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 ——跳跃、有弹性,营造出欢快、活泼的气氛;“ ”、“ ” ——圆滑、连贯,营造出享受、陶醉的感觉;“ ”——短暂停顿,营造出紧张、惊险的气氛。)三、拓展延伸:1、启发学生针对每个乐句进行感情处理。师:“通过以上对歌曲的学习,你认为这首歌曲只能用欢快、活泼这一种情绪去表现它吗?(学生回答,得出结论:1乐句——欢快、活泼;2乐句——享受、自由;3乐句紧张、担心;4乐句——刺激、惊险;5乐句——平静、陶醉;6乐句——高兴、快乐)2、学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让我们和仡佬族的孩子们一起带着这种既快乐又紧张的复杂情绪来表现歌曲吧!”总结点评: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歌声玩了一把‘荡秋千’,你们真的很棒,不光能在生活中玩好‘荡秋千’,还能用音乐无穷的魅力来表现‘荡秋千’的真实情景。希望今后能接触和学习更多反映我们孩子们快乐生活、学习的歌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