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案
第一课时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认定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意义及主旨;
3.感受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
【预习检测】
·根据预习,完成下列填空。
1.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______,汉族,京兆万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______”,著有《樊川文集》。杜牧人称“小杜”,与______并称“小李杜”。
2.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______,又号______,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共同探究】
1.品味 “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2.“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蕴含了什么意思?
3.如何理解“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4.“可怜夜半虚前席”当中,“虚”字蕴含了什么意思?这一字有什么作用?
【拓展提升】
1.作者写《泊秦淮》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贾生》是意在赞扬文帝求贤若渴,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吗?说说你的看法。
3.《贾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樊川居士;杜樊川;李商隐
2.玉溪(谿)生;樊南生
【共同探究】
1.笼,即笼罩的意思。它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2.形象地写出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
3.前半句“求”“访”二字,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待贤态度之谦诚。为了“求贤”甚至要“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后半句是对贾谊的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4.“虚”者,徒然之谓。一个“虚”字,轻轻一点,便让读者对文帝前面求贤的举措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留下了悬念,使得诗歌跌宕起伏。这一字可谓是举重若轻。
【拓展提升】
1.诗歌的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因为她们居然在高唱那首不祥的《后庭花》;实际上是指责那些纸醉金迷、沉醉于灯红酒绿的人,即达官贵人之流,亦即他们的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不知亡国恨”。
2.诗歌并非赞颂文帝求贤若渴。“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诗人对文帝不顾苍生疾苦,只知穷尽鬼神的批判与讥讽。
3.诗歌运用了欲抑先扬、托古讽今的表现手法,先是赞扬文帝求贤若渴,“夜至前席”,而后“可怜”一词点出诗人的真实态度,借汉文帝求问贾谊讽刺晚唐皇帝只知求仙问道,不知任贤治国,感叹自己不遇明主,生不逢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二课时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认定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意义及主旨;
3.感受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
【预习检测】
·根据预习,完成下列填空。
1.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_____,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_____》《_______________》《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2.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_____。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_______”。
【共同探究】
1.品味“赚得行人错喜欢”,这一句妙在何处?
2.试赏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3.“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4.诗中有一字用得特别好,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拓展提升】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试分析《约客》有何语言特色?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结合你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作者所感悟的哲理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诚斋;中兴四大诗人;小池;宿新市徐公店
2.灵秀;永嘉四灵
【共同探究】
1.“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一个“错”字又突显出“行人”被赚后的失落。
2.“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3.这一句点明诗题,也承接了前两句,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表达了诗人对客人久候不至是被雨所困的猜测。诗人夜深不寐,苦苦等待,又显示出诗人对此次约定的希望之殷、期待之切。
4.诗中的“敲” 字用得好。诗人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以本来用来“下”的棋子变成“敲”棋子,写出了他约客久候不到,寂寞、无聊、苦闷的心情。
【拓展提升】
1.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诗歌用语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动,以拟人手法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2.①诗歌用对偶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②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③全诗语言朴素,意境自然亲切、淡泊悠闲,特别是最后两句,有余音绕梁之感。
3.人生之路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同时,也不能因为解决了当前困难就被蒙蔽,不能为一时的成功沾沾自喜,要居安思危,保持理智、自信勇敢地去解决所遇困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