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 短文两篇》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学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认定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惟吾德馨( ) 鸿儒( ) 调素琴 ( )
案牍( ) 西蜀子云亭( ) 苔痕( )
2.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共同探究】
1.文章开头由山水写起有什么作用?
2.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全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4.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一说它妙在何处?
5.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这两处是否矛盾,为什么?
【归纳整理】
文章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拓展练习】
1.阅读下列短文,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值书橱。②觌:相见。
2.你知道哪些座右铭?试举出几个例子。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xīn rú tiáo dú shǔ tái
2.(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共同探究】
1.以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有仙之山”“有灵之水”比喻“陋室”也具有“名”和“灵”的性质,引出本文主旨句“惟吾德馨”。
2.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3.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4.“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5.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优雅,生活情趣高雅,主人品德高尚。
【拓展练习】
1.表达了作者嗜书如命,徜徉书海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和对文学的深沉的爱。
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叶挺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恒、恬、诚、勇。 ——朱光潜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学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认定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预习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颐( ) 蕃( ) 淤( )
濯( ) 涟( ) 亵( )
噫( ) 鲜( )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共同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它们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的含义是否一样,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3.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谈谈你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一句子的理解。
5.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整理】
文章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拓展练习】
1.阅读下列短文,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寒松赋》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莲花的诗句?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yí fán yū zhuó lián xiè yī xiǎn
2.(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共同探究】
1.菊花不畏严寒、迎寒斗霜、超凡脱俗、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同时也衬托自己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菊花又被作者称作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们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和鄙视的,因此作者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衬托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不一样,虽然都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颐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他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3.表达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志趣。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4.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5.运用了排比修辞和反问句式。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拓展练习】
1.表达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和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2.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采莲曲》
开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莲花坞》
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 ——《荷花》
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 ——《莲藕花叶图》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江神子·江景》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莲》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采莲子二首》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鹧鸪天·赏荷》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钱氏池上芙蓉》
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钱氏池上芙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