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二轮复习 二力平衡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1.小张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i)把小车放在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端完全相同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盘砝码的质量 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滑轮的摩擦)
(ii)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F2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小车扭转回来,当小车静止时,拉力F1、F2又回到同一直线上.
(2)由上述实验可得: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
2.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1)实验中发现两边的砝码质量不相等时,小车运动;砝码质量相等时,小车静止,说明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是力的 。
(2)接着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到小车会转动回来,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3)实验表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中
(1)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探究方案中研究的对象是 ,如果在两端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减小 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2)实验中保持F1和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两个力 。
4.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14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5.甲、乙两组同学合作探究“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两个力的大小关系”。他们将一根粗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两个细绳套[如图 (a)]。接着用两把测力计钩住绳套,甲组同学沿同方向、乙组同学沿反方向拉橡皮条至O点[如图 (b)、(c)],记录F的大小。然后用一把测力计拉橡皮条也至O点[如图 (d)],记录F的大小。他们改变O点的位置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表一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 。
表一 甲组
序号 F1 F2 F
1 1.5 0.5 2.0
2 2.0 1.0 3.0
3 2.5 1.5 4.0
(2)分析比较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
表二乙组
序号 F1 F2 F
1 5.0 3.0 2.0
2 7.0 4.0 3.0
3 9.0 5.0 4.0
(3)两组同学交流了表中数据后发现
甲: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于其中较大的力。
乙: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小于其中较小的力。
(a)就上述数据而言,以上发现 正确(选填“只有甲”、“只有乙”、“都”或“都不”)
(b)基于得出的初步结论进行推理,其中一个发现不具普适性。请拟定一组F1、F2的值,以支持该推理:F1= 牛,F2= 牛。
6.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
(1)如图,甲装置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一种方法,实验中通过改变砝码的
来探究二力大小的关系;通过扭转小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状态,来探究二力是否 。
(2)小明发现用图甲装置无法完成全部探究过程,又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
。把硬纸板支撑起来,不再与桌面接触的目的是 。
7.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图 (填“甲”或“乙”)装置更科学。
(3)在图乙装置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 (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左图所示:
(1)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等重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平衡/不平衡)。
(2)现保持 和 相等,将木块换成卡片,然后按右图所示方向扭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卡片 (能/不能)保持静止,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一定 。
9.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选择木块为研究对象,发现两边的钩码质量不相等时,木块运动,两边的钩码质量相等时,木块静止,这样的设计是否合理? 。 若不合理,不足之处是 。
(2)在另一小组实验中,小华用小车代替木块,如图乙所示,有同学认为小华的实验装置优于小明的实验装置,其主要的优点是 。
(3)大家讨论了这两小组的实验过程,提出了新的方案,用轻抚小卡片代替木块、小车,这样可以使研究对象与接触面 ,在进一步的实验探究中,将 是为了验证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了验证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个物体上,接下来的操作是 。
10.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小红同学也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能否用小红的装置进行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1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甲同学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两端所挂钩码质量相等时,小卡片才能保持静止,说明平衡的两个力大小 ;
(2)当小卡片平衡时,甲同学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瞬间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若乙同学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乙所示),你认为 (选填“能”或“不能”)用该装置进行实验;丙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方案,同学们认为该方案没有甲同学的好,主要原因是丙同学的实验 。
12.如图所示,小明在光滑桌面上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当左右砝码质量相等时,木块将保持 ;
(2)当左边砝码的质量大于右边砝码的质量时,木块将向 运动;
(3)当两侧的砝码质量相等,但二力作用点的连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时,木块将 .
(填“静止”、“偏转”或“匀速直线运动”)综合上述实验,小明认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 的两个力,如果它们 、 、 ,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
13.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如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14.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大禹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大禹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的,大禹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若要避免产生这种现象,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
(3)大禹认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速度可能会增大,你认为她的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1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明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两边所受的拉力 (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于是他把木块换成小车,并选择较 (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
(2)在左右两盘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再将小车水平 ,松手后,观察小车运动状态,这样做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
(3)小明用轻质硬纸片代替图中的木块,两端的小盘中加质量相等的砝码时,硬纸片保持静止,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硬纸片向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 .
1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恒采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小恒实验时,通过调整 来改变F1、F2的大小。
他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会处于 状态。
(2)小恒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恒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木块,松手后观察木块是否平衡.
答案
1、(1)光滑;相等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改变施力的方向
2、(1)大小相等 (2)同一条直线 (3)相等;相反
3、(1)小车;大小;摩擦力 (2)在同一条直线上
4、(1)小车 (2)大小;方向 (3)同一直线
(4)a方案对实验结论影响小,因为小卡片重力可以不计,它只受两个拉力的作用,而B方案中小车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较大。
5、(1)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
(2)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
(3)都;8.0;1.0
6、(1)质量;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7、(1)匀速直线运动 (2)乙 (3)直线
8、(1)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平衡 (2)不能;在同一直线上
9、(1)不合理;木块滑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会和桌面产生摩擦,木块在水平方向上不是只受两个拉力,还会受到摩擦力
(2)小车代替木块,摩擦小,对实验影响小
(3)分离;小卡片旋转一个角度释放;用剪刀将卡片一分为二、
10、(1)相反;钩码的数量 (2)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4)能 (5)A
11、(1)相反;相等 (2)不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3)能;实验用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
12、(1)静止 (2)左 (3)偏转;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3、(1)相反;钩码数量 (2)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3)把小卡片剪成两半
(4)A
14、(1)匀速直线 (2)木块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平衡;将木块换成小车进行实验 (3)错误
15、(1)相等;桌面与木块有摩擦力;光滑 (2)扭转一个角度 (3)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16、(1)砝码数量(质量、个数等);静止 (2)木块与桌面间有摩擦力 (3)旋转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