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回收废品》说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单元的课时内容《回收废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回收废品》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文用一幅连环画的形式引出加减法两个问题,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开拓更大空间。教材安排具体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抽象出算式,以进一步体会加减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二、说教学目标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3、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三、说教学重难点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四、说学情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有着丰富的想像力,但计算枯燥泛味,反复单调的操练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他们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学生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会了一百以内不退位减法和不进位加法,本节课主要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说教法本节课我以情境创设法和实物操作法为主。首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接着,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的目标。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1.用竖式计算。30-10= 49-23= 15+24= 53+20=2.比18多11的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1.20 26 39 73 2.18+11=29)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一个废弃的塑料瓶子,你们知道该如何处理它吗?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不会腐烂,污染环境,影响庄稼的生长,所以我们可以将它回收再利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废品回收中的数学问题。板块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情境图。师:他们好像在说什么,你能读出他们说的话吗 (学生读信息)师:从信息当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提问题)重点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1)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小棒表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呢 请大家先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小组合作,小声讨论。(2)问:谁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再把你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让学生说,列出算式,教师同步板书,演示过程,得出得数。) 小结:原来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以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多少。2、解决问题这堂课我们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也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也就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教学我分为这样几个层次:(1)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与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2)读:把找到的数学信息与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初步感知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3)摆:指导学生动手摆小棒,通过摆小棒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更多,谁更少”等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做好铺垫。小结:像这一类比多比少的问题可以用加法或减法来解决,如果是求一个数增加一部分后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如果求一个数去掉一部分是多少,则用减法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并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小组解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板块三、课堂练习1、学校买了25副乒乓球拍,14副羽毛球拍,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少买多少副?2、农场有37头水牛,黄牛比水牛多12头,黄牛有多少头?3、停车场有面包车12辆,小轿车比面包车多15辆,小轿车有多少辆?参考答案1、25-14=11(副) 口答: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少买11副。2、37+12=49(头) 口答:黄牛有49头。3、12+15=27(辆) 口答:小轿车有27辆。板块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采用提问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还起到了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最后,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多比少”的问题。这不但巩固了课堂上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也使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七、说板书设计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1.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系列符合一年级特点的教学活动。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用生活中的“回收废品”的场景引入新知,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还使学生树立了环保意识。让孩子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回顾旧知,引入新知。通过主题情境,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学习内容,教学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的情境,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能主动地学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以提高,建立较强的数感。3.尊重学生,给予语言的鼓励,学生用词不当时,委婉纠正。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