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专题一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如何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摆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国家之问、时代之问。前言01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有何意义 0403中国式现代化新在何处 05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 录02为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第一章一、外延010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一条前人未走过的人间新路!二、内涵0102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为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第二章三、原因0102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实践证明不可能成功。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到失败,就是牺牲本国利益成为他国附庸。——不能照猫画虎,否则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0102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是多样且独特的,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应立足国情,寻求一条适合其文化底蕴与基本国情的道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0102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化、追赶时代的步伐,就注定了我们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鞋子合不合适,穿了才知道!中国式现代化新在何处 ?第三章西方现代化0102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以邻为壑、恣意毁坏别国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具有侵略性、残酷性、排他性的特征,本质上是追求资产阶级少数人利益最大化的财富膨胀过程,最终导致贫富分化加剧、政治撕裂、霸权争夺和战争冲突不断。“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0102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不超过10亿,而且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大多是建立在对外殖民血腥掠夺、对内残酷剥削人民的原始积累基础上的,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四、本质区别0102历史上,一些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对他国战争、剥削、压迫和殖民的基础上,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中国的发展不是通过剥削他国,而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发展自己实现现代化,同时帮助他国发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超越之处0102中国式现代化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现代化,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整体性、普及性、协调性、持续性和互利性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契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顺应人心、合乎大势的现代化,是人间正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式现代化有何意义 ?第四章六、意义01021.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和“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开辟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01022.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发展迷思。西方一些人认为世界各国只有全盘接受西方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然而中国式现代化证明,通往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不止于“西方独木桥”。从而打破了西方对现代化实践和理论的垄断地位,以及因此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思想束缚或禁锢。01023.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不依赖外部力量、不照搬外国模式、不跟在他国后面亦步亦趋,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拓新路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世界点亮了进步与发展的希望之灯!01024.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也在一定意义上回答和解决了其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发展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第五章01020102七、本质要求01坚持党的领导0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3实现高质量发展04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05丰富人民精神世界06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07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8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09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01021.科学社会主义在21C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式现代化,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和“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链接2.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3.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大复兴的必由之路。4.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文化、理论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要求。6.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以“平视世界”的气度和胸襟,自信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01027.拓展了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注入了新理念。8.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作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建设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9.从20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按照总体战略安排脚踏实地走下去,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够成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目标必达!0102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构成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制度基础。《经济与社会》知识链接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要尽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合作、共赢的开放式发展。3.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都不能少的现代化。01024.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都不能少的现代化。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要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强大而坚实的物质基础。6.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发展措施。实体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7.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优化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谐进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01021.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党始终发挥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政治与法治》知识链接2.党的宗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立场是人民的立场,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现代化建设的人民立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万山磅礴看主峰,沧海茫茫望灯塔!——德莫高于爱民。01023.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广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4.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倾听人民呼声、实现人民利益。5.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和原则。以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有力法治保障。01021. 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哲学与文化》知识链接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据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政策、策略。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4.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准备经受重大考验。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场接力跑,需要全体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共同参与、脚踏实地、久久为功。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01027.辩证否定观。中国式现代化既包含对西方式现代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的肯定,又包括对资本中心论、霸权中心论的否定。8.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选择的标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9.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10.待外来文化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的复制、翻版,而是博采众长、化为己用的反复探索。1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应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为成功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支撑。12.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让中华民族精神巍然耸立,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谢谢观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