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2022版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之前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系,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构成。“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交流平台”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结合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编排体系旨在引导学生经历由读到写的过程,实现学生的主动建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么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习作要求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这是习作最基本的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就是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有真意,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出真情实感”,就是为人真诚的体现,引导学生明确表达真情实感既是习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是小学阶段习作一以贯之的要求。在以往的习作中,学生无论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写人,都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本单元提出真情实感的要求,既是对小学阶段习作要求的总结和强化,也是让学生对习作产生进一步的认识。
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精读课文情感的抒发既真切自然,又各具特色。《匆匆》侧重于用诗一般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那个星期天》通过孩童的视角观察世界,通过对自己内心感受的细腻描写抒发情感,把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回顾以往的习作,在写某个景、某个物、某件事,某个人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本单元习作教学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精读课文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了解两篇精读课文表达情感方法的异同。
纵观统编教材,与本单元“体会文章是怎么表达情感的”相关联的阅读训练要素的安排具体如下: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二上 第七单元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二下 第二单元 读句子,想象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上 第一单元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四上 第八单元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四下 第一单元 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下 第三单元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感情。
五上 第一单元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下 第六单元 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五下 第一单元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下 第三单元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通过表格可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真情实感,是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要求。小学低年级要求学生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中年级要求学生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的阅读策略,借助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年级要求学生能领悟作者把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入人、事、景物中的写作手法。本单元的学习侧重点在于,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初步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这既是对小学阶段习作要求的总结和强化,也是引导学生对习作产生进一步的认识。
大单元教学思路
大概念提炼与成功标准梳理
从上面的内容和目标解读可以判断,本单元在课程内容上从属于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课程标准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和定位”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和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指出:“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习作主题内容和要求,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和定位,以及学习内容的要求等,具有一致性。
结合单元内容安排、目标定位和课程标准中相关的要求,单元学习KUD目标、大概念、学习证据和成功标准等,梳理如下。
KUD目标 学习证据 成功标准
K 1.什么是真情实感。2.真情实感应该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3.真情实感可以被直接或间接的表达出来。 1.阅读饱含真挚情感的散文,丰富情感体验,想到身边类似的人和事,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2.阅读描写人、事或景物的文章,能找到描写作者内心感受变化的句子,在课堂活动中分享自己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3.自己所写的文章中,选材是自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事情,真情实感是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的。 1.能自主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会写方格里所有的字,做到正确美观,熟练运用。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感受,并在阅读活动中展示学习成果。4.能围绕情感体验选择合适的材料,在实践中感受“情以物迁,辞以情发”。5.能围绕情感体验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将事情发展中的情感变化写清楚,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
U 1.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事物,也可以直接写出来。2.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更容易使得读者产生共鸣。
D 1.写文章时,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或是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2.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将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大概念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学习情境创设与核心学习任务设计
1.学习情境创设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这样的主题熟悉且陌生。在校园生活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老师对于自己的敦敦教诲,同学对于自己的安慰和鼓励,自己对于校园生活的喜爱,这些情感都是真实、自然的,都是源于日常生活的,而用文字自然而然地表达真情实感,对学生而言是充满挑战的。迁移运用所学方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变化,是学习本单元是否成功的关键,根据上述分析,本次大单元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联结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主题,结合“回忆往事”中“制作毕业纪念册”的活动建议,以“小学生活中的真情时刻”为主题,撰写毕业纪念册的序言。
2.核心学习任务设计
本单元的核心学习任务可以设计为:以“小学生活中的真情时刻”为主题,为毕业纪念册撰写序言。为了让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借助单元文本和内容,学习迁移运用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每位学生为毕业纪念册撰写序言,共同制定成功标准,小组内交流分享,班级内展示交流,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一篇作为毕业纪念册序言,刊印成册。
子任务分解与学习活动设计
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单元大概念,有层次地建构和内化学习体验,需要将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进行有逻辑地分解,并设计相应的、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根据单元整体解读和目标落实的需要,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话题交流,分享自己的真情实感
除了要创设学习情境,发布单元核心学习任务,明确单元学习成功标准,还需要结合KUD目标和大概念,对学情进行了解和判断,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期待。六年级学生即将迎来毕业季,马上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在此境遇下,学生会对校园生活产生依依不舍的深情,借此契机,引导学生联结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一话题,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子任务二:学习课文,探索表达情感的方法
在单元课文学习和写作过程中,边实践边梳理总结对“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的理解,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提示,提炼概括抒发自己真实情感的表达方法,结合具体事例,交流自己对于“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理解。
子任务三:撰写序言,表达真情实感。
这一任务既是对前面学习体验的整理,同时也可以巩固和深化对单元大概念的理解。以“小学生活中的真情时刻”为主题,为毕业纪念册撰写序言的创意写作挑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元认知,从而在以后的读写实践中,自觉进行迁移,指导自己的阅读和写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