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船受到的( )大于( )时才能浮在水面上。
A.重力;拉力 B.拉力;浮力 C.浮力;重力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
A.向两边 B.向上 C.向下
3.将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放在盛有清水的水槽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比乙水槽中的橡皮泥质量大
B.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比乙水槽中的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大
C.甲水槽中的橡皮泥比乙水槽中的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
4.跟帆船相比电动风扇小船的优势是( )。
A.动力可以持续 B.行驶速度可调节 C.以上说法都对
5.我们用橡皮泥或者铝箔片,造一艘有一定承载能力的船,下面( )不适合用来表示船的承载能力。
A.相同的铁垫圈 B.大小不同的铁块 C.相同的玻璃珠
6.电力风扇小船在行驶中容易偏离方向,需要能随时调整方向,可以安装( )。
A.两边放船桨 B.船舵 C.方向盘
7.给船体分仓有利于装载货物,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防止货物滑动导致船受力不均匀 B.防止船侧翻 C.以上都对
8.独木舟是古代常用的一种船,它的动力是( )。
A.风能 B.水能 C.人力
9.竹筏不容易侧翻,是因为它具有( )的特点。
A.竹子的韧性好 B.竹子容易浮起来 C.底面积大,高度低
10.在测试橡皮泥造的小船的载重量时,某同学放了20个相同的重物后 ,小船沉了下去,那这艘船的载重量是( )。
A.19 B.20 C.2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1.把小船和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_________托起的力,这个力称为水的_________。
12.船底的龙骨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不但能使船更加_________,而且使其抗御_________的能力大大增强,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3.端午节赛龙舟是中国的民俗传统。龙舟体形窄长,这是为了减少它在水中行走时受到的________,划船的人员左右分配均匀,是为了保持_________。
14.当一独木舟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了_______力和浮力的作用。如果有人坐上它时,它排开水的________,受到的浮力也_________。
15.竹筏的载重量比独木舟大,它的底部比独木舟的底部____,稳定性更_____。
16.我们完成了竹筏的制作之后,接下来分别测试了竹筏和独木舟的载重量,每次实验都要放3次螺母(或钩码),最后取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由弹珠在船上翻滚导致船不稳定的现象,我们继而想到设计出船舱的___________结构。
18.___________的材料和___________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制造船。
19.根据实验,我们发现,当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相同时,制作的船的___________越大,能装载的货物量越多。
20.橡皮泥在水中是___________(填“浮”或“沉”)的,把橡皮泥做成___________的形状就可以浮在水上。
21.为了保持船的平稳,可以把船分隔成几个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2.“石沉大海”的石头沉入了水底,所以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
23.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是否空心有关。( )
24.潜艇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控制沉浮。( )
25.橡皮泥和铝箔是水中容易上浮的材料。( )
26.给船安装好船舵后船就可以控制方向了。( )
四、连线题(共5分)
27.把对应的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连接起来。
船的大小 船的载重量
船的材料 船行驶的速度
动力系统 船的坚固程度
船舵 船行驶的方向
船的外形 船受到的阻力
五、实验题(共24分)
(9分)我们发现大多数船的船首都是“尖”型的,某同学准备了这些材料:若干回形针、棉线、装满水的水槽和两块一样的木板(形状如右图)。他打算设计一个对比实验用甲乙两种方式前进,探究船首形状与阻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28.(3分)该同学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研究。
改变的条件是船的______________。
不改变的条件船的_______、材料、排开______的体积、与水的接触面积。
29.(2分)我们可以用_______来作为船的动力。
A.回形针产生的重力 B.船自身的重力 C.手的推力
30.(2分)这艘船动力的产生方式和下面交通工具________比较像
A.缆车 B.推车 C.电动车
31.(2分)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分工合作
B.绳子要绑在木块中间的位置不然会偏离方向
C.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用手拉一拉绳子帮助船不偏离方向
(8分)课堂上我们打算设计并制作一个竹筏,准备了这些材料:钩码、橡皮筋、竹子和长木条,准备研究竹筏的载重量。
32.(2分)我们统一全班的标准,只要水碰到钩码就算达到了最大载重量,某同学在实验时放到第8个钩码时,只要水碰到了钩码,那这个竹筏的载重量是________。
A.7个 B.8个 C.9个
33.(2分)班上的所有小组完成实验后,汇总数据如下:
组别 最大载重量(个) 组别 最大载重量(个)
第一组 6 第五组 3
第二组 5 第六组 7
第三组 6 第七组 7
第四组 8 第八组 6
通过分析表格,发现第五组的数据比全班其他小组要小得多,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4.(2分)第四组的载重量是全班最大的,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他们在放钩码时轻轻地放了
B.他们放钩码时,让钩码分布均匀
C.他们的竹管比其他小组要粗大一些
D.以上都有可能
35.(2分)为了让竹筏能承受更多的钩码,下面改进方法可行的是_____和______(选填序号)。
A.给竹筏套上塑料袋 B.给竹筏绑上泡沫塑料 C.把竹子破开
36.(7分)阳阳为了探究船首的形状与船受到水的阻力的关系,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1)实验步骤:
A.在船型模型上画出___________形和___________形两个不同的形状。
B.再将画好的形状进行裁剪。
C.在细线的一端系上垫圈,再分别系在两个不同形状的木片前方。
D.同时将两个不同形状的木片放入水中测试,比较它们在水中行驶的快慢。
E.实验重复三次,及时记录。
(2)实验中,必须改变的条件是_____,保持相同条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3)实验结论:_________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
六、综合题(共20分)
(10分)阳阳利用同样大小的两张铝箔纸制作了两艘船。两艘船的折法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垫圈个数 甲船 乙船
6 浮 浮
8 浮 浮
10 浮 浮
12 浮 浮
14 沉 浮
A. B.
37.(2分)观察数据,分析可知,甲船采用的折法是___________(填“A”或“B”)。
38.(2分)甲、乙两艘船在结构上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2分)由此可知,材料相同时,___________越大,装载量越大。
40.(2分)如果想用同样的铝箔纸折成丙船,且它的装载量小于甲船,则丙船的高度可以是( )。A.2 B.3 C.4
41.(2分)甲、乙、丙三艘船稳定性最好的是___________船。
(10分)阳阳在课堂上研究了竹筏和独木舟的载重能力,如下图所示。
43.(2分)如图所示,独木舟上放了两个螺母,如果拿掉其中一个,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2分)如果拿掉竹筏上的任意一个,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2分)根据以上两个现象,说明竹筏和独木舟的___________不同。
46.(2分)为了让图中的竹筏装载更多货物,我们可以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2分)下列船体中载重能力最好的是( )。
A. B. C.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B 6.B 7.C 8.C 9.C 10.A
11. 上 浮力
12. 坚固 风浪
13. 阻力 平衡
14. 重 重量在增加 增加
15. 宽 好
16.最大值
17.分格
18. 沉 浮
19. 材料 质量 体积
20. 沉 船
21.船舱
22.× 23.× 24.× 25.× 26.√
27.
28.船首形状 载重量 水
29.A
30.A
31.C
32.A
33.钩码没有均匀放置
34.D
35. A B
36. 尖 圆 船首的形状 垫圈数量 同时放手 木片材料 尖
37.B
38.体积大小不同
39.体积
40.C
41.乙
42.独木舟不平衡,易倾倒
43.竹筏仍保持平衡
44.稳定性
45.用更多的竹子把竹筏做得更大
46.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