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之知识梳理(一):历史与社会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之知识梳理(一):历史与社会部分

资源简介

配套仿真试卷:http://book.21cnjy.com/store/7364.shtml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之知识梳理一
主题一 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一节地球仪和地图
1.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道最长,到两极逐渐缩短成点;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等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一个经线圈均可以平分地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特点
所有经线都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相互关系
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经纬网,除南北极外,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其位置
表示方法
经度
纬度
2.经度和纬度
经 度
纬 度
定义
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角间的夹角
即该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度数起
点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21世纪教育网
划分方法
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l80°
以0°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90°
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
0°纬线以北为北纬度,0°纬线以南为南纬度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21世纪教育网
分布规律
以0°经线为界,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半球的
划分
以(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
以赤道为界划分21世纪教育网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3.地图的主要特点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大基本要素,被称为“地图的语言”。
(1)方向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21世纪教育网
具体表示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指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
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
适用于有经纬网的地图
特点
最常见,普遍采用的定向法
需标注出正北方向
最准确的定向法
(2)比例尺
比例尺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数字式比例尺
1:10 000 000或1/l0 000 000或一千万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图上l厘米代表实地距离l00千米
线段式比例尺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21世纪教育网
范围
详略
精确度
举例
大比例尺

详细

军用地图、城市交通图
小比例尺

粗略

地图册、中国政区图
第二节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1.我国领土四至
方位
端点地理位置
经纬度
差距(度)
端点距离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即东经135°
东西跨经度62°
约5200千米
西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即东经73°

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
南北跨纬度40°
约5500千米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即北纬53。
2. 中国的海陆位置及优势
我国的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濒临海洋
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
台湾岛(中国最大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舟山群岛(我国最大群岛)
疆域
优势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国、英国、美国、蒙古的不同之处
中国、美国: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英国:岛国;蒙古:内陆国家
3.中国地势特点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一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地形
主要特点
主要表现
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形复杂多样
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实现地区间的优势互补等。如:长江三角洲——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内蒙古高原——牧人的天堂等
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占全国面积的2/3
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和山区特色产业,但给交通建设带来不便等。如:东南丘陵——茶叶、竹制品在全国享有盛名;高寒的青藏高原,适合种植青稞,藏人喜食青稞酒和糌粑。
地势西高东低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有利于海洋中的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内陆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如四川盆地可以种植水稻;使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有利于沿海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东西部经济文化交流
5.知道长江和黄河的概况
比较项目
黄河
长江
分水岭
秦岭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 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
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
级行政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下
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自治区)
中、下游分界点:孟津(19南省)
上游特点:水力资源丰富;中游特点:含沙量大;下游特点:“地上河”
上、中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北省)
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上游特点: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特点:河道弯曲,湖泊众多;下游特点:
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主要支流
湟水、洮河、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一一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一宁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
著名峡谷一一虎跳峡、三峡
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
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比较项目
黄河
长江
原因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遇雨易被侵蚀;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
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
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防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首要任务
地上悬河
洪涝灾害
如何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
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人海新河等措施
历史地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21世纪教育
6、南北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差异因素
南方(秦岭一淮河以南)
北方(秦岭一一淮河以北)
自然环境
地形
以平原、丘陵为主
以广阔的平原和高原为主
气候
气候类型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比较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比较干燥
1月均温
高于0℃
低于0℃
年降水量
大于800毫米(湿润地区)
少于800毫米(半湿润地区)
河流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耕地
以水田为主
以旱地为主

文环境
农业生产
水稻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为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主要
生活方式

喜欢吃米饭
喜欢吃面食

注重通风、防雨,一般没有取暖设备,屋顶坡度大
注重防寒,墙壁、门窗严密,一般有取暖设备,屋顶平缓

内河航运较发达
基本没水运
文化生活
游泳、赛龙舟、泼水节、黄梅戏、“梅花三弄”“二泉映月”
滑雪、溜冰、京剧、秦腔、豫剧、、北京话、“阳关三叠”“十面埋伏”
7、东西部差异
中东部地区
西部大开发地区

然条件
地形
平原广阔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
较为湿润
气候干旱
资源
水资源丰富,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土壤
肥沃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环境
工业污染严重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会经济条件
人口
人口稠密,科学文化素质较高
人口稀疏,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城市
众多
稀疏
交通、通信、教育
发达
相对落后
人才、资金、技术
丰富
相对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
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
①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等社会经济条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中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①地势较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②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③人口稀疏,人力资源缺乏,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也相对缺乏
第三节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
1.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
地形类型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特征
世界主要地形区
山地
500米以上
高大 排列有序 脉络分明
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
平原
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主要分布在大河
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是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区
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西伯利亚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
5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
较陡峭
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
丘陵
200米到500米
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山东丘陵、江南丘陵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2.大洲和大洋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
陆地
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
大洲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①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大洋:太、大、印、北
大洲位置分布特点
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
大洲间的分界线
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海峡、山脉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
索山脉、黑海、土
耳其海峡
苏伊士运河、红海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
红海和地中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太平洋和北冰洋
重要的海峡
重要海峡
地理位置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印度洋和太平洋
直布罗陀海峡
欧、非之间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印度洋和大西洋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提供淡水资源;提供渔盐之利、能源之源;促进世界各地的物资交流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气温带
气候类型
主要特征
分布主要地区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热带雨林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南北纬25度至35度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度至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气候
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全年降水平均
南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纬度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温暖,冬季严寒,常年干旱少雨
南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
寒带
寒带气候(包括苔原
气候和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少
两极地区
4.澳大利亚草原与中国的内蒙古草原和青藏牧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
典型地区
生产生活特色
形成原因
澳大利亚草原
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大、定居生活,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气候较干燥,近70%的土地是干旱地;草原平坦辽阔;国家工业化程度高
青藏牧区
畜牧业靠天养畜,畜种(牦牛、藏山羊、藏绵羊)有耐高寒特点;牧民着藏袍、住帐篷,游牧生活
海拔高,气候寒、旱,太阳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牧草营养成分高,草原面积广大
内蒙古草原
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牧民穿蒙古袍、住蒙古包,喜食奶茶、牛羊肉是主食,文化有浓厚的草原民族特色(如那达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等运动)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草原平坦辽阔,工业化程度低
5.中国新疆的绿洲地带与波斯湾沿岸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
典型地区
生产生活特色
形成原因
新疆绿洲地区
利用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是其特色,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经过地
深居内陆,气候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沙漠、戈壁连绵,水资源缺乏
波斯湾地区
利用石油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推广节水灌溉来发展绿洲农业;通过海水淡化增加淡水,来美化环境改善生活;沙漠城市兴起
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极为干旱,沙漠连绵,水资源缺乏;石油储量丰富
6.上海、筑波、巴黎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
典型地区
生产生活特色
形成原因
上海
八百年前就商旅云集,近代被称为“东方的巴黎”,现代上海是中国重要的国际性大都市。金融业、远洋运输业、国际会展业发达
位于长江的人海口,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
筑波
著名科学城,是具有国际水准的科研和高等教育中心;日常生活便利安全,文化生活丰富充实,自然环境整洁优美,邻里关系和睦友善
毗邻东京,政府决策,人为努力
巴黎
世界文化艺术之都,不同时代的艺术杰作在巴黎和谐共处;人们日常生活中对艺术的热爱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巴黎人民对美有独特的鉴赏力
地图知识
(一)关注地图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配套仿真试卷:http://book.21cnjy.com/store/7364.shtml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之知识梳理(二):
我们传承的文明
第一节 历史上不同地区文化交流
1.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对比
时间
航海的规模
航海技术
目 的
重大影响



西

15世纪
上半期
208艘海船。按船只大小性能分为宝船、马船、粮船、厘船和战船五类。其中,宝船载重量约1500吨。每船可容400~500人。船队出航人数最多时达27 800余人有使节、随员、翻译、医生和技术、军事人员
备有航海图、罗盘针
为了加强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为了弘扬国威
加强了中非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15世
纪末
哥伦布用的是小旗舰。船只数量、大小,携带的货物、随行人员的数量远比不上郑和下西洋,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次17艘,最多一次l0000多人
基本上运用了中国当时的技术成果
获取商业利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
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各地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
2.主要人物及航线
时间
1487~1488年
1492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人物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国别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线
西欧一好望角
西欧一美洲
西欧~好望角一印度
环球航行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第二节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
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及重大影响
名称
时期
人物
内容
备注
火药
唐发明,宋元广泛应用
震天雷
是人类战争史上巨大转折点
印刷术
隋唐
雕版和《金刚经》
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大大促进了书
籍和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毕异
活字印刷术
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指南针
战国
指南仪器

指南针(北宋)、罗盘针(南
宋)
用于航海事业
棉纺

黄道婆
学习黎族纺织术
松江(上海)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第三节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
1.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主要思想家及其成就和主张
学派
思想家
主要成就
儒家
孔子
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兴办私学;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智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道家
老子
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庄子
同老子的观点相类似
墨家
墨子
主张“非攻”,反对战争;主张“兼爱”,就是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法治”。认为违反法律都必须严惩;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
兵家
孙武
著有《孙子兵法》,主张打仗要“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膑
著有《孙膑兵法》,继承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2.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名称
人物
国籍
称谓
主要成就
文艺复兴
(兴起14世纪的意大利)
达·芬奇
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蒙娜丽莎》
科学革命
(16、17世纪的欧洲)
培根
英国
科学家
知识就是力量
哥白尼
波兰
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提出了“日心说”
牛顿
英国
科学巨人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
启蒙运动
(兴起于17、18世纪的法国)
伏尔泰
法国
旗手
提倡“天赋人权”思想
卢梭
法国
启蒙思想家
提倡“人民主权”思想
孟德斯鸠
法国
启蒙思想家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3.英、美、法的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国别
时间
革命爆发原因
领导人
颁布的法律文献
确立的政治体制
处死的国王
影响
英国
1640~
1688年
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的
发展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查理一世
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美国
1775~
1783年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华盛顿
《独立宣言》
民主共和制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
欧洲、拉美革命
法国
1789~
1793年
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罗伯斯庇尔
《人权宣言》
共和制
路易十六
①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②打击
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③确
立了共和政体
4.两次大战的比较
一战
二战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双方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英法俄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与反法西斯盟国
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
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
战役或其他
最惨烈的战役——凡尔登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奥斯威辛集中营
日本人的罪行——南京大屠杀
第四节历史上的政权更替
时间
事件
相关
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赢政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60年
汉武帝死后,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
西域(新疆)正式归属中国版图
581年
隋朝建立
大运河、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589年
隋朝统一
618年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1276年
元灭南宋,统一中国
蒙古族忽必烈
1727年
驻藏大臣(册封达赖、班禅)
加强西藏管辖
1912年元旦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南京孙中山
1912年2月12日
末代皇帝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结束
第五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唐朝至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变化
朝代
关系
唐朝
和亲、会盟
唐朝时与西藏已经“和同为一家”
元朝
设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
清朝
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是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域之一
第六节近代中国逐渐没落
1.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概况
鸦片战争前欧美的政治经济概况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概况


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如英、法、美,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并开始实行对外殖民侵略扩张政策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专制皇权达到顶峰,人民没有民主和自由,国家严密控制人们的思想。实行闭关自守对外政策,只准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


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法、美等国相继发生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
虽有些地区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手工业发展,商业发达,但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概况
名称
时间
标志(特点)
主要技术发明成果和发明人
工业发展领先国家
工业革命早
期阶段
18世纪60
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蒸汽作为动力)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蒸汽机(瓦特)1782年英国;蒸汽机车(史蒂芬孙) 1814年英国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工业革命的
新阶段
19世纪后
半期~20
世纪初
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作为动力)
电动机(格拉姆) 1870年 比利时;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 1831年英国;发电机(西门子)1866年德国;电灯(爱迪生) 1879年美国;飞机(莱特兄弟) 1903年美国;电话(贝尔) 1876年美国;汽车(卡尔本茨)德国
美国、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
侵略战争
双方时间
签订条约
条约内容
影响
鸦片战争
英国
1840-1842
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赔款银元2100万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开端
第二次
鸦片战争
英法1856-1860
北京条约
割让九龙半岛,赔款白银1600万两,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准许在华募工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甲午战争
日本1894-1895
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口岸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之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1900-1901
辛丑条约
赔款白银4.5亿两,拆毁大沽炮台保证严禁人民参与反对列强的活动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
第七节近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1.近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的重大事件比较
代表的阶级
历史事件
领导人或代表人物
主张(口号)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
地主阶级
开明知识分子
开眼看世界
魏源、林则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洋务运动
奕诉、曾国藩、李鸿
章、左宗棠
口号:自强、求富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资产阶级
维新派
维新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革命派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口号:民主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中共领导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奋斗历程:
阶段(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伟大的开端(1919——1923)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二大、三大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国民革命,取得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
①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②进行长征,召开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③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①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②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6)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
会议
内容
意义
中共
一大
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 、上海、嘉兴南胡的一艘游船上)
中共
二大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
遵义
会议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月)
十一届三中
全会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
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进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
4.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时间
原因
标志
统一
战线
影响
第一次合作
北伐
战争
1924-1927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第一次分裂
土地
革命
1927-1937
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第二次合作
抗日
战争
1937-1945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第二次分裂
解放
战争
1946-1949
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
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
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两岸发展的趋势
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启示
和则中华民族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5.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历史性巨变
伟大人物
理论成果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1912)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新中国成立(1949)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 中国近现代以来,改变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
(1)1840年的鸦片战争(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