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清单第四单元:理想和信念必须掌握的词语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革命 解放 彻底 利益 意义 剥削 压迫 批评 兴旺 目标 责任 牺牲 制度 寄托 哀思 震撼 封锁 狡猾 迸射 郅顺义 隐蔽 嘹亮 坚毅 死得其所 五湖四海 接二连三 昂首挺胸 金络脑 千锤万凿 焚烧 幼稚可笑 躲避 啪啪 皮靴 刑法 啃骨头 棉袍张作霖(lín) 阎(yán)振三 娱(yú)乐 暂(zàn)时 宪(xiàn)兵 侦(zhēn)探 押(yā)下去 李大钊(zhāo) 鸿(hóng)毛 李鼎铭(míng) 追悼(dào)会 战壕(háo) 扑哧(chī) 匍匐(pú fú) 凹(āo)地 哼(hēng)课文内容回放古诗三首:《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①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李贺,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人称“诗鬼”,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马诗二十三首》等。《马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②注释: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③诗意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2《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于谦,字廷益,号节庵。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本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如《暮江吟》《游子吟》《白头吟》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③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3.《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①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扬州八怪”。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②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坚劲jìng: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③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④总结:1.《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所作,诗人有“诗鬼”之称。本诗通过描写骏马奔腾于广袤的燕山原野,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苦闷。2.《石灰吟》是明朝诗人于谦所作,诗人是一位民族英雄。本诗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艰辛过程,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3.《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本诗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了作者顽强不屈、刚正不阿的风骨。4.以上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①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父亲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散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写了作为父亲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②写作方法: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强化了文章的中心,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感情。还运用对比的方法,还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李大钊沉着镇定 视死如归 忠于革命 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勇于献身的品质。③形容英雄人物的成语: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临危不惧 奋不顾身 光明磊落 冲锋陷阵④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烈还有很多,我知道的还有:刘胡兰、江姐、邱少云、董存瑞……《为人民服务》①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②“为人民服务”就是指为了人民群众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事,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③“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正确对待批评;3.克服困难,团结起来④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 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压迫人民和剥削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⑤说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每一个人本来都是要死的,但死的价值和意义却有所不同。有的人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就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要轻。《董存瑞炸暗堡》①董存瑞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勇敢奖章” “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在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中,被桥型碉堡火力所阻,董存瑞挺身冲到桥下,托起炸药包,炸掉暗堡,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牺牲时只有19岁。②《董存瑞炸暗堡》这篇课文介绍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掉敌人的暗堡为大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而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③《董存瑞炸暗堡》的过程可以分成请求炸暗堡,逼近暗堡,舍身炸暗堡。我们认识了一位英勇无畏、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机智勇敢、奋不顾身、奋勇向前的董存瑞。三、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做到了首尾呼应。这样写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藏戏》的开头以三个反问构成排比,强调了藏戏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那个星期天》随着故事叙述的收束自然结尾,在景物的描述中流露出生活不易,时光易逝的感慨。《草原》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把自己的愉快心情融入到自然环境的描写中。《匆匆》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手法列出可以复返的一些自然现象,而后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和前面形成对比,突出时间的宝贵,引发读者的思考。结尾再次提出这一问题,引人深思,首尾呼应。《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叹,余味悠长。《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托物言志的课外诗不要人夸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这段外貌描写中可见父亲已经受到酷刑,但依然平静慈祥,突出了父亲坚定的革命信念。如果去掉,会影响表达效果。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这段外貌描写写出了扁鼻子军官的长相凶恶,更能反衬出雨来的勇敢,去掉会影响表达效果。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这段话赞美了骆驼祥子健壮、朴实的外貌,与后文的骆驼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不能删掉。日积月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书本上的知识等到真正用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毛泽东经典语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