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探究液体压强实验题(提升题)-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复习【福建省期中真题】一、实验题1.(2022春·福建南平·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1)在安装好液体压强计后,用不同的力按压住压强计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内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原因可能是_______;(2)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有高度差,通过______方法(下面选项)可以进行调节;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加适量水(3)比较图甲和图乙,将探头放入水中,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表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4)比较图丙和图丁,可知探头在水、盐水中的深度相同时,液体压强与________有关;(5)实验时发现当探头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为了改进,下面操作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 )。A.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C.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 D.使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加大且保持相同2.(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福州三牧中学校考期中)可以用调节好的U形管压强计做“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1)图甲是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_________(选填“薄”或“厚”)一些的较好,通过比较U形管两端液面的________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_;A.探究同一直线上合力与分力的关系B.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接触面上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C.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2)分析图乙和丙,能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_________;(3)将液体压强计进行改造,如图丁。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两端水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A、B容器内密度分别为和的两种液体中,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右侧水面比左侧高,则________。(选填“>”、“<”或“=”)3.(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福州华伦中学校考期中)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1)压强计上的U形管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为了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正确的调节方法是______(选填“A”或“B”).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液体压强的大小与______有关;(4)比较图______,可以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5)已知图丙中U形管右侧水面到管底的高度为h=23cm,则此U形管底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Pa;(6)根据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判断在如图中的a、b、c、d、e五点中压强最大的是______点。4.(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厦门市莲花中学校考期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在使用压强计的,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2)正确操作后,分析图乙、丙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_;(3)玲玲保持图丙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_____;(4)小鹭用如图E的容器也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由图丁可推断:a、c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c_____ρa。5.(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中)小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1 水 5 朝上 4.92 水 5 朝下 4.93 水 5 朝侧面 4.94 水 10 朝侧面 9.75 水 15 朝侧面 14.6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液体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比较序号为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3)比较序号为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液体______相同时,液体压强随液体的______增加而增大;(4)根据序号为5、6两组数据,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有关;(5)该实验主要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有______和______。6.(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中)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因素有关。下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用微小压强计进行探究的三次实验步骤:(1)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芳同学却观察到如图 A 所示的情景,此时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①从 U 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③向 U 形管内添加适量水(2)要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作___________法;(3)微小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4)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步骤丙和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来进行研究;(5)对比以上的步骤甲和步骤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6)在图乙中,固定探头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探头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 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___。7.(2022春·福建宁德·八年级统考期中)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探头用来做“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系有关”的实验。(1)如图所示,紧密蒙在探头下端的橡皮膜,形变程度越大,说明橡皮膜所受的液体压强越______;(2)实验时的情形如图所示,比较甲图和______图,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比较甲图和丙图,可得出结论:同一深度,液体的______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______。8.(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厦门市第三中学校考期中)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 ______变化来反映的;(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其调节的方法是______;A.拆除软管重新安装B.往水面低的那边管中加入适当水C.将水面高的那边管中高出的水倒出(3)正在使用中的液体压强计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4)由图B、D可得到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______的增加而增大;(5)由图D、E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____越大,压强越大;(6)由图A、B、C可得到结论:______。9.(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校考期中)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a),(b),(c),(d)所示,[图(a),(b)(d)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p盐水>p水](1)根据图_____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2)根据图(b),(c)可验证:____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根据图(b),(d)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_____;(4)若在图_____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选填“(a)”、“(b)”、“(c)”或“(d)”]10.(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_____的变化,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_____(选填“内凹”或“外凸”).(2)通过比较C、D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同一液体的压强_____的增加而增大.(3)通过比较D、E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___越大,压强越大.(4)通过比较A、B、C三个图,可得到结论:_____.11.(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中)小芳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1)实验时要比较探头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主要是观察:___________;(2)开始时小芳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发现按与不按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两边液面均处于同一水平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3)小芳后来选用了另一个能正常使用的压强计进行实验,实验的情形如图所示:①比较图A、B、C三次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液体,___________越大,液体压强越大;②若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要选择图___________这两个图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12.(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厦门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小寒同学利用如图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1)实验通过比较 ___________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2)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她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 ___________(选填“A”或“B”);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3)调好后,将探头放入水中,并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如图乙,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 ___________的关系;(4)某同学认为液体内部压强还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为验证此猜想,完成实验后得出当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所处液体的密度越大,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 ___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5)小寒在此基础上又做了拓展实验。如图丙,她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底端橡皮膜向下微微凸起,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为h1,然后将玻璃管缓慢插入装有盐水烧杯中,直到橡皮膜表面与水平面相平,测出管底到盐水液面高度为h2(如图丁)。用小寒测得的物理量推导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水=___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参考答案:1. 装置漏气 B 不变 无关 液体密度 A【详解】(1)[1]当装置完好时,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不同,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会发生改变,用不同的力按压住压强计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内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2)[2]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有高度差,说明U型管两边液面上方的压强不相等,应通过拆除软管重新安装,使U形管中两边液面相平,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3][4]由图甲乙得,将探头放入水中,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同一种液体中,压强的大小与方向无关。(4)[5]由图丙丁得,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探头在盐水中U型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大于探头在水中U型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5)[6] AB.液体密度不变,探头深度不变,U型管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变,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U型管中液体密度不变,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即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两边酒精的液面高度差变大,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当液体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因此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可以使压强计受到的压强变大,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D.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使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加大且保持相同,可以使压强计受到的压强变大,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 薄 高度差 C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详解】(1)[1]橡皮膜越薄,橡皮膜越容易发生形变,所以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薄一些的较好。[2][3]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液体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A.探究同一直线上合力与分力的关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A不符合题意。B.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不符合题意。C.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判断力的作用效果,用到了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故选C。(2)[4]由乙、丙两次实验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液体越深,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所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5]由图可知,压强计的探头在两液体中的深度是相同的,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左边小于右边,说明A中的压强更大,根据p=ρgh可知ρ1>ρ23. 不属于 B 液体的深度 丙丁 2300 d【详解】(1)[1]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压强计的左端是密闭的,所以不是连通器。(2)[2]为了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3)[3]比较图乙和图丙两图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压强不同,故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4)[4]要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图丙、丁符合题意。(5)[5]已知图丙中U形管右侧水面到管底的高度为h=23cm=0.23m则此U形管底受到水的压强为p=ρ水gh=1.0×103kg/m3×10N/kg×0.23m=2300Pa(6)[6]ab两点处的液体密度相同,b的位置较深,根据p=ρgh可知b点的液体压强大于a点的液体压强;bc两点处的液体深度相同,c点的液体密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c点的液体压强大于b点的液体压强;cd两点处的液体密度相同,d的位置较深,根据p=ρgh可知d点的液体压强大于c点的液体压强;de两点处的液体深度相同,d点的液体密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d点的液体压强大于e点的液体压强;综上可知在a、b、c、d、e五点中压强最大的是d点。4. 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增大 上移 <【详解】(1)[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接下来的操作是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在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型管中两管上方的气压压强就是相等的,当橡皮莫没有受到压强时,U型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2)[2]正确操作后,分析图乙、丙的实验现象可知,液体密度相同,丙中深度较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较大,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3]由乙丙两实验图比较可知,为了控制深度相同,正确的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上移。(4)[4]由图E可知,a中液体的深度要小于c中液体的深度,橡皮膜向左发生形变,说明此处的压强不相同,根据可得,a的密度要大于c的密度,即ρc<ρa5. 高度差 不漏气 1、2、3 相等 密度 深度 液体的密度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详解】(1)[1]液体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越大,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越大。[2]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较好,不漏气。(2)[3][4]要探究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应控制液体密度和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相同,改变橡皮膜的方向,故应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三次实验中压强计两侧液面高度差相同,故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5][6]比较序号为3、4、5的三组数据,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压强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也不同,故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液体压强随液体的深度增加而增大。(4)[7]由序号为5、6两组数据可知,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压强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也不同,故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5)[8][9]在探究某一因素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时,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故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6. ② 控制变量 高度差 乙 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相同【详解】(1)[1]由图A可知,安装时软管一侧进入了过多的空气,使得软管侧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导致软管侧页面低于另一侧,此时无论是加水或者倒出水,都无法消除两边的压差,液面高度差仍会存在,故需拆除软管,重新安装。(2)[2]物理学中对于有多个影响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变化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3)[3]微小压强计是通过U型管两侧液面的液面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橡皮膜所受压强越大,液面高度差越大。(4)[4]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需要使探头浸入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故应选步骤丙和步骤乙。(5)[5]步骤甲和步骤乙是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了浸入深度,从图中可观察到,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探头浸入深度越深,液面高度差越大。故可得出结论:当液体密度不变时,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6)[6]在图乙中,探头深度不变,探头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 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即液体压强大小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同。7. 大 乙 密度 大【详解】(1)[1]把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橡皮膜形变程度的大小来判断,形变程度越大,表示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2)[2]要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探头的方向相同,而深度不同,故选甲、乙两图即可。(3)[3][4]比较甲图和丙图可知,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液体的种类不同,液体的密度越大,橡皮膜的形变程度越大,说明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故可得出结论: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8. 高度差 A 不是 深度 密度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详解】(1)[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2)[2]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此时,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3)[3]U形管本身是一个连通器,但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这一特点,因此,正在使用中的液体压强计不是连通器。(4)[4]B、D两个图为同种液体,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表明液体的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5)[5]D、E两个图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图中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表明液体压强较大,故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6)[6]A、B、C三个图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不同,但图中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表明液体压强相等,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9. (a) (b) 同种液体中 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c)【详解】(1)[1]在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时,因液体压强与多种因素有关,故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验证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则除了容器形状不同外,其他因素均相同,符合条件的是a、b。(2)[2]比较b、c可知液体为同种液体,容器的形状相同,不同的是液体的深度,故可得结论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3]比较b、d可知容器形状相同,液体深度相同,不同的是液体密度,故可得: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4)[4]若在某容器中轻轻放入一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即液体深度增加,故比较可知只有在c图中放木块液体深度增加。10. 高度差 内凹 随深度 密度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分析】(1)液体压强大小通过U型管内液面的差来反映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是一种转换法的运用;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大于橡皮膜内部的压强,橡皮膜会向内凹;(2)(3)(4)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深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方向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详解】(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大于橡皮膜内部的压强,橡皮膜会向内凹;(2)C、D两个图为同种液体,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大,U型管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D、E两个图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盐水中U型管的高度差大,压强大,故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4)A、B、C三个图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不同,但压强相等,可得出结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答案:(1). 高度差 (2). 内凹 (3). 随深度 (4). 密度 (5).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11. 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实验装置漏气 深度 C、D 同一深度下,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详解】(1)[1]探头处的液体压强可以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面高度差越大,探头所受液体压强越大,故实验时要比较探头处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主要是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2)[2]若实验装置气密性较好,则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会出现高度差,而当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仍处于同一高度线,则原因可能是实验装置漏气。(3)①[3]由图A、B、C三次实验可知,液体密度相同时,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越大,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故可知同一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②[4][5]若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故应选择C、D这两个图进行比较,由图中可知,探头深度相同时,探头在盐水中时,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更大,故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12. 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B 深度 越大 【详解】(1)[1]液体压强计就是利用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说明压强越大。(2)[2]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应该就是相平的,若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了高度差,就说明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要调节,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3]调好后,将探头放入水中,并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如图乙,同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4)[4]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5)[5]当橡皮膜的表面相平时,盐水对其向上的压强与水对其向下的压强相等,即利用测得的盐水的深度h2和其密度ρ盐水,表示出p盐水;即同理表示出p水,即两者相等即由此可以求得盐水的密度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