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 立足唯物史观,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意义,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立足家国情怀,深刻领会“五四精神” 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将本节课需要使用的材料印在纸上,并且分发给每个小组。
【导入】
教师: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五四运动”的图片
教师:我们会发现很多地方各种人群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一场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场伟大的运动。
2、梳理文章结构,出示学习目标,请学生阅读书本P59-62并且完成学案自学填空部分。 PPT展示学习目标
说出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课前已经让学生搜索过资料,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迅速预热,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本课主题。同时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新授】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任务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59—60页“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问题2.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2、问题解决: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巴黎和会:播放电影《建党伟业》节选
PPT展示文字、图片材料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顾维钧
教师: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结果目标实现了吗?
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结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问题解决: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4、小组合作探讨:从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设计意图:视频、文字、图片的材料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五四运动的爆发过程,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针对五四运动的性质,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对五四的口号进行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任务二:深入探究】阅读课本第61页“五四运动的扩大”正文部分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问题2.从6月起,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 2、问题解决: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中方:社会各阶层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西方: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
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3、问题解决:从6月起,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 PPT展示文字材料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罢市救国,不办卖国贼不开行,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口号
预设:表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主导力量→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
中心→由北京转变为上海
教师:这是工人阶级首次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并且体现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4、五四运动的结果
教师:阅读教材,回答这场运动最终取得了什么结果?
预设: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归纳五四运动的过程
(设计意图:视频、文字、图片的材料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五四运动的爆发过程,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针对五四运动的性质,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对五四的口号进行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PPT展示文字材料
教师:阅读下列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毛泽东: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材料三: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自己斗争的政党。一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应运而生。
预设: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任务三:合作探究】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斗争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教师: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设计意图: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在这一环节,通过材料分析、合作探究、比较对比等方式,从不同维度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总结全课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尝试构建着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师: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运动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革命面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