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基于2022版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导语:写景记游、状物抒情历来是文人墨士的喜好和专长。古代作家往往通过写景、记游、状物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内心深情,从而使许多写景、记游、状物的文章成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本单元的课文,除了第四课外,其余四课全是写景记游的名篇佳作。虽然他们各人当时的境遇不同,写作的背景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但他们都是通过写景、记游寄寓自己深深的情怀。学习这个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单元目标:1.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意。2.学习古人描写景物的方法。3.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4.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5.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写作心境理解诗文含义。单元技法指导:(1)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仔细品味诗文,背诵优美文段。(3)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写作心境理解诗文含义。教学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全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注重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学会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积累文言词汇,同时能理解相同主题文章的内在联系,能较为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旨。教学内容: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关雎》、《蒹葭》。活动一:文言词语积累教学目标:1.进一步阅读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评论文章语言的精炼以及布局的巧妙提高学生的美感,学会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背诵的速度。教学过程:一、实词积累我最棒课题 实词《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关雎》.《蒹葭》二、理解虚词我最准课题 虚词《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关雎》.《蒹葭》三、背诵课文我最快(背诵比赛)四、小结评出表现优秀的学习小组。 活动二:感受古人智慧教学目标:1、学会速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合作探究的能力。2、将整体感知与精彩段落的深入理解相结合。3、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体会美好境界。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构思,学习作品不同的语言风格。2、研讨重点语段,感受作品意境。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一、谈话导入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读熟了,好多意思自然而然然就悟出来了,对文章主旨及感情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大家一定有兴趣吧。二、课文回顾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关雎》. 《蒹葭》,请大家四个人一个小组,合作讨论、填写老师发给大家的读书卡。课题 文体 作者 整体感知 每课一得《桃花源记》 文言文 陶渊明 本文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幸福美好的人间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文言文句子翻译《小石潭记》 文言文 柳宗元 本文通过对小石潭优美景色的描写,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因贬官而无法排解的忧伤凄苦之情。 文言文断句《核舟记》 文言文 魏学洢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表现了作者对雕刻者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一词多义《关雎》. 《蒹葭》 诗 歌 《诗经》 《关雎》通过描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蒹葭》通过描述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了他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反复咏叹,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与心上人相见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感情状态。 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总结:通过五篇篇美文的回顾,我们发现每一篇佳作,都把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正如清代王国维先生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三、精彩赏析1、找出精彩语句进行赏析,以“我以为……句美,写出了……”的句式或者以“我从文章的……领悟出作者……的心情”的句式发言。2、制作读书卡片课题精彩语段感受: 四、小结同学们,让我们以古人为师,向古人学习,去观察我们周围的山川风物,去感受自然山水的灵秀吧,相信你也会有独特的感受。活动三:学写读后感一、导入新课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第、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二、写法指导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首先一定要读懂文章,领会中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感”从何来呢?其次就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写的一点来写。具体方法1.拟题。读《……》有感;读《……》后想到的;读《……)的感想;读《……》后的感想;《……》读后感;有感于《……》。2.读后感写法。(1)开头:关键字:篇名 感点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名,说明感点。几种开头方法:1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养花》一文,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接着再谈自己领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段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2开头提出题目。如:“学习上难免有挫折,一个学生该怎样对待挫折呢?最近学习了老舍《养花》一文很受教育。”然后参照上一种写法,从第二段开始,逐点谈体会。③开头指出某种不良现象。如:“班上有些同学把读书看成是苦差事,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在课堂上没精打采,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养花》这篇文章,逐点谈体会。(2)中间:关键字:介 议 联1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于与感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②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③联:以所给原文的基础为基点,具体联系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生发开去,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或相反的现象,谈感想感受。(3)结尾:关键字:照应 总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点,总结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3.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2)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的感触颇为丰富,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3)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例如:就拿“滥竽充数”的故事来说吧,有两个感受:一个是没有真本领,早晚要“露馅”;另一个就是我们不能给不学无术的人提供吃“大锅饭”的机会。第一个更贴近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总而言之,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写作时应注意避免。三、写作实践(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提示: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二)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提示: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校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四、小组交流学习小组内互相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班内交流、点评。五、自主修改根据交流点评中出现的问题自主进行修改。六、例文欣赏《社戏》读后感我特别喜欢《社戏》这篇文章,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使我读了还想读。每当我翻阅时,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桥、小巧玲珑的船。“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河边,他们下船、点篙。飞一般地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麦散发出香味,河边的小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群山、依稀的赵庄、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点点渔火等等。这些本来是农村中很普通的景色,也是农村孩子很熟悉的,但经过鲁迅的一番艺术加工,看上去简直变成了人人向往的仙境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鲁迅对农村的怀恋,对他小时候在外婆家的眷恋之情。同时更激起了我们农村孩子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