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
学科:高中思想政治
课题: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材分析
本课第二框是在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的基础上,展开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优势,引导学生在制度层面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由两目组成:第一目“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主要讲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地位;第二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机关的高效运转以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上的显著优势。第一目是第二目学习基础,本框侧重对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等学素养的培养。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初步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课前学情调研中了解到学生能够掌握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基础。另外,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3月初开幕,相关的话题讨论仍在继续,为学生学习本框内容提供了时政背景。最后,高中生对于政治热点的探究积极性较强,拥有进一步去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优势的学习动力。教师需要借助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分析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法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复杂情境中能够分析出我国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全面分析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树立法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涉及的几个方面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环节
合力佑护一江清水
环节一:课堂导入
聆听歌曲《长江之歌》的选段: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
问题:大家听了这首《长江之歌》,对于长江有何感受?
设计意图:《长江之歌》耳熟能详,歌曲旋律优美,意境辽阔,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
阅读长江“病”了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横跨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蕴含全国三分之一的水资源、五分之三的水能资源,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今天的长江“病”了。
长江流域工业布局不合理、排污口和取水口犬牙交错、污水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城市江段近岸水域受污染,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威胁,居民生活甚至都受到影响。水体污染、生态破坏、乱采泥沙,这些“病”让长江不再年轻。
问题:如何才能让长江回到歌曲中的风采呢?
设计意图:将学生对于《长江之歌》中的长江的想象与长江生“病”的材料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探究如何保护长江的兴趣。
环节二:任务阅读——归纳我国的政权组织
阅读长江保护法的出台和实施的材料,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一和任务二。
·出台长江保护法
2016年1月、2018年4月、2020年11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长江保护作出重要部署。2016年党中央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要点,都明确提出制定长江保护法。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2017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领衔提出了《关于制定长江保护法的议案》。周洪宇在2018年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联合30名代表提出《关于尽快制定长江保护法的议案》。
2018年7月,周洪宇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制定长江保护法的议案》得到回应,正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此后周洪宇代表参加了一次次审议并积极发表意见。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实施长江保护法
2020年12月16日,国家主席(注:国家主席是国家机构)习近平签署第六十五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根据《长江保护法》,国务院相关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长江流域的省、直辖市的政府相关部门、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检察院认真组织实施。
在长江保护法实施过程中,人大代表们监督实施情况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长江保护法规定,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在湖南省人大代表资程看来,“生产性捕捞”这一概念理解界定不够清晰,执法中容易产生争议。他建议通过司法解释加以说明,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以便执法更加有章可循。
2022年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用法治力量守护长江母亲河。
小组任务一:运用脉络图梳理长江保护法出台和实施的过程。
小组任务二:归纳出我国的国家政权是如何组织运行的。
设计意图:第一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梳理长江保护法出台和实施的过程来直观地感受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与第二个学习任务密切相关,第二个学习任务更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象的材料中去分析归纳出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另外,由于情境的涉及到的主体比较丰富,使得该情境比较复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更容易完成两个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环节三:探究思考——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1、结合任务一的脉络图,思考问题1。
思考1:长江保护法的出台和实施是如何体现民主的?有何意义?
设计意图:长江保护法的出台和实施的全过程都有民主参与,学生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对脉络图进一步分析,探究出长江保护法出台和实施过程中所体现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引导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阅读长江流域十九省市落实长江保护法的相关材料,思考问题2。
长江流域十九省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做好长江保护法贯彻落实工作,依据长江保护法并结合本省市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方案。
为依法做好长江禁捕工作,上海市市人大常委会推进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协同立法工作,于2022年2月率先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2022年2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方案》,以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问题2:分析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长江的保护有何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长江流域十九省市落实长江保护法的材料,理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明确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3、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的不同,思考问题3。
西方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经常扯皮,互相牵制,致使许多重要国事无法得以及时决断。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往往被总统否决,仅在罗斯福就任总统期间就达580次之多。美国总统提出建立海军部的议案得到国会同意用了10年,建立内政部用了39年,建立司法部用了40年,建立劳工部用了45年。
《长江保护法》实施后,长江生态保护的效果明显。2022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8.1%,同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问题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西方国家与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的不同,意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明确长江保护法顺利出台和有效实施的原因在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结合任务二中归纳出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思考问题4。
问题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问题的探究,结合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加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环节四:总结提高
自主对本节课探究的问题进行总结,形成知识框架。
春江水澈,江豚先知
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显示,母子豚数量显著增加,预示着种群繁衍不断壮大。江豚游弋的喜人景象从只能在保护区偶遇,到如今全流域常见——其背后是全面长江禁捕退捕和长江保护法的实施。
问题: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为江豚重塑生存空间的?
设计意图:学生基于长江保护法的真实情境的学习和探究,加深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学生通过自主总结,形成知识框架的形式能够内化知识逻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政治认同。
课后作业:
迁移创新:如何更好地施行黄河保护法?
新华社北京电 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保护法是中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于2022年10月30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
1、查找资料,梳理黄河保护法出台的过程
2、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考如何更好地施行黄河保护法
3、作为一名高中生,你认为自己可以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黄河保护法在4月1日正式施行,是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与长江保护法有许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性,以黄河保护法作为作业的情境能够很好地对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三个任务具有不同的梯度,第一个任务注重对于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的锻炼,第二个任务注重对于问题的探究能力的锻炼,第三个任务侧重于学生的情感和价值的提高。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都能够为下一个任务提供阶梯,引导学生提高迁移创新能力。
课堂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