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弈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学弈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孟子·告子上》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同学们,你们会下围棋吗?你们观察过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文言文,就与这两种事物有关,一起来欣赏下吧!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典籍,为“四书”之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
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zhuó

wéi
wèi
wéi
默读《学弈》,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
答案是:当然不是这样的。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
弈秋:
通国:
鸿鹄:
“秋”是人名,因为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全国。
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缴(zhuó):
弗若:
与:
然: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不如。
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这样。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句意: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句意: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把它射下来。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句意: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句意: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
二人学弈——师从弈秋
学习之理
贵在专心
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
成功
另一人
三心二意
思援弓缴
失败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写作方法——对比
《学弈》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说明道理。文中描述了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一个 是“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个是“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通过这一正一反的对比,突出了文章中心,清楚地表达了本文想说明的道理。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方法也叫对照。
孟子名句节选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