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选择题精选精练(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选择题精选精练(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选择题
精选精练附答案解析
1.读下列句子,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超市大促销,生鲜(xiǎn)区的水果很便(pián)宜,大家都在抢购。
B.做核酸检测的人们不能挨(āi)得太近,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感染。
C.学习是日积月累(léi)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D.村长的一番讲话驱散了笼(lóng)罩在人们心头的疑云,疫情期间,我们不信谣、不传谣,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我们要多读几遍,细细体会。
B.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C.“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那天,王安石独自一人在外,非常思念家人,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3.下面的手工过程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开始洗碗啦!我先把碗放在溶有洗洁精的水里,接着用洗碗布蘸水清洗碗盘,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把洗好的碗盘放入碗柜里。
A.溶→蘸→冲洗→清洗→放 B.放→溶→清洗→冲洗→放
C.放→蘸→清洗→冲洗→放 D.溶→蘸→清洗→冲洗→放
4.“见到好的就应该学习,有了错误就应该即使改正。”下列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名句是( )
A.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B.过改不吝,从善如流。
C.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下列劝说不得体的一项是( )(填序号)
A.你这么健壮,给老人家让个座不成吗?(劝人让座)
B.爸爸,香烟含有尼古丁,会危害身体,别抽烟了。(劝人戒烟)
C.花朵和我们一样,都需要关爱呀!(劝勿摘花)
D.请不要横穿马路,这样太危险了!(劝遵守交通)
6.下面对不倒翁的制作过程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先在鸡蛋下方轻轻地戳一个小洞,再用一个牙签捣破蛋黄,把蛋清和蛋黄倒在碗里,接着把鸡蛋壳清洗一下,用布轻轻擦干,然后把细沙倒进蛋壳里,最后给不倒翁画上鼻子、眼睛、嘴巴。
A.捣→戳→倒→洗→倒→擦→画
B.戳→捣→倒→洗→倒→擦→画
C.戳→倒→捣→洗→擦→画→倒
D.戳→捣→倒→洗→擦→倒→画
7.下面句子中,与“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的修辞手法不同的是( )
A.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飘落下来。
C.他手上的那本字典好像是我丢失的那一本。
D.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8.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
B.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C.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D.克雷洛夫寓言包含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
9.下列关于关键语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B.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C.不是所有的自然段都有关键语句。
D.文章的关键语句都在一段话的开头。
10.同学们在讨论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时,我们不应该( )
A.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说的是否有道理。
B.尊重不同的想法。
C.发言的时候先表明你的观点,再说清楚理由。
D.当别人发言时,遇到不同意的观点,能立即打断别人的讲话。
11.我能把下面语序混乱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 )
①于是,他请人在弓上雕刻了各种各样的花纹。
②将军高兴极了,想试一下弓。
③古时候,有位将军得到一张射得又远又准的弓。
④那些图案看上去非常精美。
⑤没想到他用力一拉,弓断了。
⑥他很珍爱这张弓,想把它修饰一下。
A.⑥②①③④⑤ B.③⑥①④②⑤ C.③⑥④①②⑤ D.⑥②③①④⑤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不要像井底之蛙-样目光短浅。
B.你真是杞人忧天,这地区地势高,即便下大雨,也绝对不会被水淹的。
C.老师画完一幅画的轮廓后,要求学生画蛇添足地给这幅画涂上颜色。
D.他刚刚说上午去看电影了,现在又说今天一直待在家里,显然是自相矛盾。
13.和“赗”的意思相近的是哪一项?( )
A.财物 B.帽子 C.食物 D.动物
14.下列词组搭配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传播花粉 B.雕刻图案 C.发展经验 D.满足需要
15.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寓言故事?( )
A.狐假虎威 B.乌鸦喝水 C.揠苗助长 D.守株待兔
16.在我国古代科技领域中,发明者与其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
A.张衡:发明地动仪 B.毕昇:发明造纸术
C.蔡伦:改进火药 D.祖冲之:发现圆周率
17.在下列学过的古诗中,哪一项不是描写春天的? ( )
A.《绝句》 杜甫 B.《山行》 杜牧
C.《咏柳》 贺知章 D.《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18.下面的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9.我会选。下列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感情相同的一项是( )(填序号)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0.下面词语中“触”与“兔走触株”的“触”意思相同的是( )
A.触摸 B.触角 C.触礁 D.触目
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一人是( )
A.哥哥 B.兄弟 C.杜牧 D.王维
22.下列短语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伟大的贡献 便宜的价格 B.雄伟的石桥 宝贵的遗产
C.热闹的街市 亲切的关系 D.娇嫩的花朵 生动的语句
23.“无忧无虑”的近义词是( )
A.愁眉苦脸 B.无时无刻 C.无牵无挂 D.无法无天
24.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因为) B.千门万户曈曈日(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C.鲜为人知(少见,少有) D.赵州桥非常雄伟(雄壮而伟大)
25.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他迟迟才回, 迷路, 被山林的风景吸引住了。
A.虽然……但是…… B.不是……而是……
C.不但……而且…… D.因为……所以……
2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腹部(fù) 钳子(qián) 水缸(kāng) 逆反(nì)
B.大概(gài) 阻力(zhǔ) 空隙(xì) 灼热(zhuó)
C.苏醒(xǐng) 稍微(shāo) 芬芳(fēn) 优雅(yǎ)
D.陌生(mò) 超长(chāo) 掀开(xīn) 吻合(wěn)
27.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我猜“篙”“搞”“缟”这三个字分别与( )有关?
A.手部动作 竹子 丝织品 B.丝织品 手部动作 竹子
C.竹子 手部动作 丝织品 D.竹子 丝织品 手部动作
28.下列句子中,“骄傲”一词的意思为“自豪”的是( )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我们都为自己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
C.她抬起头,骄傲地说:“哼,你们谁都比不上我。”
D.如果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起来,这是不行的。
2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迟日江山丽”描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B.“雅人四好”是梅兰竹菊。
C.西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出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D.《蜜蜂》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写的。
30.下列对寓言故事的道理揭示有误的一项是( )
A.《南辕北辙》告诉我们:做事之前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B.《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也能过上好日子。
C.《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
D.《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判断它的好坏。
31.下列属于“雅人四好”的是(  )
A.笔墨纸砚 B.琴棋书画
C.梅兰竹菊 D.望闻问切
32.下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要多阅读,不断开拓眼界,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
B.这幅画已经很完美了,你就不要再画蛇添足了。
C.你一会儿说作业丢了,一会儿说作业被弟弟撕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D.考试结束,小明有好几题不会,他杞人忧天地担心自己考不好。
33.过节了,可因为疫情,爸爸远在外地不能回家,他非常想念爷爷、奶奶、妈妈和我,以下诗句最符合他的心境的是( )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生鲜(xiǎn)——xiān。
B.完全正确。
C.日积月累(léi)——lěi。
D.笼罩(lóng)——lǒng。
2.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的积累与巩固。
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唐王维。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这首七言绝句。
因此,D选项不正确。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关键性信息的提取。
“我先把碗放在溶有洗洁精的水里”本句中涉及到过程的字词有:放;
“接着用洗碗布蘸水清洗碗盘”本句中涉及到过程的字词有:蘸、清洗;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本句中涉及到过程的字词有:冲洗;
“最后把洗好的碗盘放入碗柜里”本句中涉及到过程的字词有:放;
综上所述答案为:放→蘸→清洗→冲洗→放。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
A.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出处:鲁国 左丘明《左传》。
B.过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意思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改过不吝”最早见于《尚书》,“从善如流"出于《左传》,苏轼把这两条古训合二为一。
C.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出自《周易 益》。
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出自:孔子 春秋《论语 卫灵公》。
故选C。
5.A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A.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不够委婉,不易让人接受,所以劝说不得体。
故选A。
6.D
详解:略
7.C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A.结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知,句中把“黄河”比作了“民族的摇篮”,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B.结合“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飘落下来”可知,句中把“火红的枫叶”比作“火花”,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结合“他手上的那本字典好像是我丢失的那一本”可知,此句没有采用修辞手法。
D.结合“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可知,句中把“春雨”比作了“纺出的线”,故使用比喻的手法。
结合“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可知,句中把“池水”比作“一面镜子”,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故选:C。
8.D
详解:此题考查与寓言有关的文学知识。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A.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表述正确。
B.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表述正确,寓言就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因此能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C.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表述正确。先读懂故事内容,才能体会到故事中的道理。
D.克雷洛夫寓言包含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表述错误。《克雷洛夫寓言》收集俄国作家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203篇寓言。这些寓言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蕴含着他自己的以及从父辈们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实际经验。与古希腊的民间故事无关。
9.D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关键句起到一个概括的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一段的开头的第一句,有时也会出现在一段话的中间或结尾,句意简单明了。故D项说法错误。
10.D
详解:本题考查讨论的方式方法。
D.当他人发言时,如果自己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应该先耐心听别人讲完,再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征求对方的意见,和对方友好地探讨,所以“立即打断”错误。
11.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按事情的先后顺序排列:先总写“古时候,有将军得到一张射得又远又准的弓”,拿到弓之后,说了他对这张弓的态度“他很珍爱这张弓,想把它修饰一下”,接着写如何修饰的“于是,他请人在弓上雕刻了各种各样的花纹”,接着描述花纹,写了“那些图案看上去非常精美”,然后看到这么精美,就写到将军的反应“将军高兴极了,想试一下弓”,最后结果是“没想到他用力一拉,弓断了。”。
故答案为:③⑥①④②⑤,选择B。
12.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做这类题时,首先要大致理解成语的意思和感彩,然后分析运用得是否恰当。A项中,“井底之蛙”指的是“见识狭小的人”,与句子中的“目光短浅”相吻合,因此合适;B项中,“杞人忧天”指的是“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面忧虑”,句中说的是“这地区地势高”“绝对不会被水淹”,说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此合适;C项中,“画蛇添足”指的是“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是一个贬义词,句中老师让学生为画涂上色,属于一般语气,没有贬义,因此错误;D项中,“自相矛盾”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句中说“他刚刚说上午去看电影了,现在又说今天一直待在家里”,显然是前后说法不一致,因此合适。本题选C。
13.A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
“赗”的部首是“贝”,结合古代用贝壳做货币可以联想到“赗”与财物有关。
14.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发展”:意思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
与发展搭配的词语可以是:发展水平、发展前途、发展经济、发展事业、发展关系等。
“经验”:意思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人的亲身经历。
与经验搭配的词语可以是:积累经验、积攒经验;也可以是丰富经验,宝贵经验等。
经验是积累的或者在经验前面加形容词,不能是发展经验。
15.B
详解:本题考查寓言故事的掌握。
A.《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
B.《乌鸦喝水》是一个伊索寓言故事。
C.《揠苗助长》是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D.《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16.A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故B、C、D选项错误,A正确。
17.B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积累。
A.杜甫的《绝句》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意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由此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
B.杜牧的《山行》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是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由此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而不是春天。
C.贺知章的《咏柳》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意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由此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
D.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意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由此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
18.B
详解:本题考查中心句的理解。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写的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写的是春天到来,一切变得生机勃勃。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具体描写山、水、太阳、小草焕发生机的样子。
由此可知,这段话是围绕“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话来写的。
19.D
详解:本题考查的诗文的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思乡之情。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20.C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
兔走触株:是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去。这里“触”的意思是:撞到。
A.触摸:以身体的一部分短时间地挨抚。这里“触”的意思是:接触。
B.触角:昆虫、软体动物或甲壳类动物的感觉器官,生在头上,一般呈丝状。这里“触”通常指节肢动物头上分节的附肢。
C.触礁:在航行中撞上礁石。这里“触”的意思是:撞到。
D.触目:容易被看到。这里“触”的意思是:接触。
综上所述选择C。
21.D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家乡兄弟们登高的时候,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所以这里“少一人”指的是王维自己。
选择D。
2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名词要和合适的形容词进行搭配,C项中“亲切的关系”搭配不当,应改为:亲密的关系。
23.C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指意思相近或者相同的词语。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愁眉苦脸:形容愁苦的神情。
无时无刻: 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之意。
无牵无挂: 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
无法无天:形容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综上所述,“无忧无虑”的近义词是“无牵无挂”,选择C。
24.A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因释其耒而守株”出自《守株待兔》,意思是:于是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因”的意思是:于是。选项错误。
B.“千门万户曈曈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选项正确。
C.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的意思是:少见,少有。选项正确。
D.雄伟:雄壮而伟大。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25.B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他迟迟才回”后面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此用不是……而是……这样的关联词进行连接,故选B。
2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水缸(kāng)—— gāng;
B.阻力(zhǔ)—— zǔ;
D.掀开(xīn)—— xiān;
故选C。
27.C
详解:本题考查形声字。
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篙”的偏旁是“竹字头”,所以跟竹子有关系。
“搞”的偏旁是“扌”,所以跟手部动作有关系。
“缟”的偏旁是“纟”,所以跟丝织品有关。
28.B
详解:考查词语的理解。
骄傲:(形)自视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形)自豪;(名)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A项,不符合。
结合语境“骄傲使人落后”来看属于贬义词,指自视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
B项,符合。
结合语境“为自己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来看属于褒义词,指自豪。
C项,不符合。
结合语境“她抬起头,骄傲地说”来看属于贬义词,指自视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
D项,不符合。
结合语境“如果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起来”来看属于贬义词,指自视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
29.D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关于文学常识的积累。
在选项A中,“迟日江山丽”描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全诗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在选项B中,“雅人四好”雅人四好也叫文人四友,指的是琴棋书画。琴是古琴,棋,专指围棋,书指书法,画是说国画,是古时候风雅人士修养身心的艺术爱好。
在选项C中,东汉朝代。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30.B
详解:本题考查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
B项理解错误,《守株待兔》讲的是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故事告诉我们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不要死守着一个简单的死道理、既定的目标或人和物,一辈子,从不改变最初的想法,妄想从此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时或幻想的成果,要知道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31.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笔墨纸砚属于文房四宝。
C中梅兰竹菊属于花中四君子。
D中望闻问切属于看病最基础的四步。
所以正确答案为B。
32.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A.井底之蛙: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要不断开拓眼界,不能见识短浅。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画蛇添足: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这幅画已经很完美了,不需要再多做什么。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自相矛盾: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你一会说作业丢了,一会说被弟弟撕了,两种说法不一致,相抵触。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考试已经结束了,小明有题目不会,所以他才会担心自己考不好。词语使用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33.C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运用。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意思是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B.“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意思是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 唐代杜牧的《清明》,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本题中因为疫情的影响,爸爸过节时在外地,不能与家人团圆,他非常想念自己的亲人,所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最符合爸爸的心境。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