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促进民族团结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促进民族团结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七课 第一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
九年级全册初三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教科书 书 名:道德与法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7月第5次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型民族关系 2.自主预习和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3.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懂得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民族平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中华民族唱起来视频导入—— 环节一:民族家庭我了解 教师:从这首歌反映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图片展示:少数民族分布地图 思考:结合图片,说说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总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随着交通通信的发展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环境二:民族政策我知道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共同回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者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 图片展示,阐释民族平等的内涵: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注意几种容易混淆的观点 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民族团结 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出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特别要知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各民族共同繁荣 通过图片文字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语音,“一个少数民族都不能少。”得出结论:我国各民族始終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课堂小结
配套练习
1.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时强调,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原因是( )
①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各民族在社会各领域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④民族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支支悠扬的民乐唱响了民族团结的欢歌,唱出了繁荣稳定的赞歌。56个民族的代表将国旗手手相传,他们双眸注视国旗,心中充满敬意。无论哪个民族、无论何种身份,他们都是奋进中国的一分子。这说明了( )
①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各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④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讲话:“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①体现了各民族相互交错的分布特点
②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③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④有利于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4.习近平主席于2022年3月5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请你谈谈对“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理解
答案
D 2.A 3.D
4.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兑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各民族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义。
⑤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⑥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忸国才能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