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新课导入《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想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不仅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而且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科学的学习方法究竟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短文或许会让苦苦追寻的你茅塞顿开,柳暗花明。虽有嘉肴美味的肉食(古人所说的“肴”指的是鱼肉等做的荤菜)虽然有美味的肉食虽然教学目标01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文章句式工整的语言风格。02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03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04积累《礼记·学记》中的名言警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从中汲取智慧。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虽有嘉肴》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文化自信感知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创造掌握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能够准确翻译并诵读全文。语言运用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色,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壹贰叁肆作者简介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郡治在今河南商丘)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作品简介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听范读虽有/嘉肴(jiā 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ɡ)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1.示范朗读,读出节奏2.同桌互读,评价指正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文章释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美味的菜肴味美最好的道理好类比论证:类比亲身学习的重要性。【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困惑自我反思自我勉励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译文】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教”和“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发生作用,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表示猜测引用论证: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的关系。【译文】《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精读细研1.“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主要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教”的重要性,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委婉含蓄。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用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二者是主从关系。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对举“学”与“教”分别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教学相长类比论证层层递进引用论证3.师生共同讨论: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见解一:“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学与教相互促进。见解二:“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4.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①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②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5.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结构梳理虽有嘉肴类比引入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弗食”不知“嘉肴”之旨“弗学”不知“至道”之善层层推进学然后知不足→能自反教然后知困→能自强得出结论——教学相长引用补证——引《兑命》语印证总结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写作特色1.运用类比手法。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文言积累《兑(yuè)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通假字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2.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穷苦,艰难)3.然后能自强也(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健壮的,有力的)4.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提高 今义:增长)古今异义学其学学半( )学学半( )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动词,教导动词,学习代词,它的副词,表示推测一词多义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惟读书是务( )助词,用在句中,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不必译出“是故”“是以”连用,相当于所以、因此等是是非君子之道( )近指代词,相当于“这”“此”人不知而不愠不知其善也了解,理解知道知1.弗食,不知其旨也名词用作动词,吃。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2.不知其善也用作名词,好,好处。词类活用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其此之谓乎。(“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强调宾语。)文言句式课堂检测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B.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不独亲其亲B.使老有所终C.不独子其子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D谢谢观看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课件.pptx 虽有佳肴 视频导入.mp4 虽有佳肴 音频.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