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社会思品临阵押题系列——27 历史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4年中考社会思品临阵押题系列——27 历史部分

资源简介

2014年中考社会思品临阵押题系列
——27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1.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区(右图)成立,上海再次站在时代的 “潮头”。下列事例,能体现上海站在时代潮头的有( )
①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上海成为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1915年新青年杂志首刊在上海出版
③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④1990年中共中央决定开放上海浦东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21cnjy.com
A.英国:我们可以亲自核定关税啦!
B.美国:我们可以在山海关驻兵啦!
C.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D.俄国:我们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3.“图说历史”活动中,某同学找到下列图片,请为他选择一个最适合的主题( )
A.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 B.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史
C. 近代中国经济工业化史 D.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
古代中国在很多方面曾经“改变世界”;但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而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据此回答4—5题【来源:21cnj*y.co*m】
4.下列事件最能说明“古代中国改变了世界”的是( )
A.北宋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宋朝发明指南针
5.下列事件中,属于近代“改变中国”与“自我改变”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虎门销烟——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C.《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D.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
6.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秦以来,疆域不断扩大、巩固,直到清朝我国疆域基本奠定。以下地区归属中央政府统治的先后顺序是( )
①敦煌地区 ②岭南地区 ③西藏地区 ④山东地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7.右图反映出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B.元朝的行省制
C.西周的分封制
D.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8.“戊戌维新,看其精神,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对于“更一国之政”, 正确的理解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封建君主制
C.封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9.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文化大革命
C.庆祝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粉碎“四人帮”
10.流行歌曲往往带有时代烙印。金大娘提供的四句歌词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③生产大跃进哪,大家一条心,农业纲要四十条,五年来完成,嘿五年来完成。
④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11.右边资料卡片中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帝王在位期间的一些大事。据此推断他是( )
A.北魏孝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金大娘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经历了共和国的风风雨雨,几十年来金大娘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变化。请你根据金大娘提供的信息完成12—13题。
12.下图是金大娘手绘的年代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丁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图一 黄埔军校 图二 南昌起义 图三 重庆谈判 图四 大决战
A.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B.国共关系的变化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毛泽东思想形成
14.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将一个特地制作的地球仪赠送给18位勇士并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褒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
A.首航非洲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道 B.穿越三大洋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C.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的海上航路 D.发现美洲打开西欧的海外市场
15.古城西安是中国历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③光绪年间的“公车上书” ④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6.秦朝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B.“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江东,延袤万余里。”
C.“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D.“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17.年代尺是整理历史知识的常用方法。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表述排序正确的是( )
①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②开国大典,党领导人民站起来
③遵义会议,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改革开放,党带领人民富起来
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18.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下列两幅图片,这节课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19.2014年2月,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去世。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尔,我们的国家就没事。”材料所还原的历史场景有( )21教育网
①银行业的大批倒闭经济衰退?? ②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
③这场范围广,时间长久的危机让美国人民意志消沉④邓波儿的电影根除了危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右图反映出的信息有:( )
①体现了法家思想 ②沿用了三省六部制
③地方的分封制度被废除 ④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机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1949—1956年应该填( )
时期
主题词
1894—1921年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1956年
1978—2001年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分雷,抗日烽火 B.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日 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二、非选择题:
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历史学家说,“对外开放的过程亦是世界各民族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国古代文化向外辐射,同时也吸取和借鉴外来文明成果……”
材料二: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21·cn·jy·com
材料三:1757年,乾隆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须与外夷互通有无”,下令关闭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剖外国人在华的活动。2·1·c·n·j·y
(1)请举两例中国对外交流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中那位历史学家的观点。 (4分)
(2)材料二中“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面对这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英国政府和后来的清政府分别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4分)【版权所有:21教育】
(3)从强盛的汉唐到衰落的清朝,再到民族复兴的今天,绘制了一幅中华民族兴衰史的画卷。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华民族兴衰历程给我们的启示?(2分)
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1895年4月日本马关; 图二:1945年9月中国南京; 图三:中国某岛屿。
材料二:2014年 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说出造成图一、图二两种场景的中国方面的主观原因各一点。(2分)
(3)图三是我国某岛屿它与图一、图二有怎样的关系?(4分)
(4)上述材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
(2)败: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收回台湾。
(4)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  21*cnjy*com
3.(8分)观察下面三幅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请为以上图示拟定一个主题(1分)
(2)图一美国共和政体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来的?(1分)
(3)图二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请与图三作对比,分析当时政府设置的目的。(3分)
(4)从图三中你解读到哪些信息?(该图示是如何体现其目的的)(3分)
参考答案:
(1)中外政治制度(1分)
(2)美国独立战争或者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
(3)秦朝(0.5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0.5分),图二加强中央集权(1分),图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写出3点得3分)
4.(10分)阅读材料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1750—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整个欧洲
23.2%
28.1%
34.2%
英国
1.9%
4.3%
9.5%
中国
32.8%
33.3%
29.8%
——摘编自郭成康著《康乾盛世的成就与隐患》
材料二:(177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受到乾隆帝接见,)事后,马戛尔尼感慨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www.21-cn-jy.com
——摘自(法)阿兰 佩雷菲特著《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1)根据材料一,1750—1800年,与欧洲相比,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50—1830年间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原因。(4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在“盛世”的局面下,王朝却被马戛尔尼看成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例举一例这艘“旧船”在近代中国历史长河中遇到的大风浪。(6分)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1)处于领先地位;(2分)
原因: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逐步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分)
(2)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外交:闭关自守;思想文化:文化专制,实行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等。(任写两个方面即可得4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任选一例即可得2分)
5.(10分)“冲击——反应”是部分国内外史学界学者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洋务运动(反应)。
(1)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历史事件。(2分)
(2)请结合所学史实,再举两例对“冲击——反应”这一模式加以论证。(4分)
(3)从两个方面分析史学界学者认为中国缺乏突破传统框架比较保守的原因。(4分)(提示可以从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1)鸦片战争(2分)
(2)甲午战争(冲击)——戊成变法(反应);八国联军侵华(冲击)一一辛亥革命(反应);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冲击)一一五四运动(反应)
(3)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政治:封建专制统治黑暗腐败,闭关自守,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严重束缚;思想文化:中国狂妄自大,愚昧无知,文化专制,科技落后。
6.(8分)“幸福”是当前社会热词之一,不同时代民众的幸福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等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村民张大爷别样的幸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张家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起来了。张大爷除了承包土地耕种外,家里还开了一个小卖部,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也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以来,爆发的禽流感使张大爷儿子办的养鸡场面临着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通过申请小额贷款解了燃眉之急;政府还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着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明繁荣的绿色新农村,张大爷可以在绿树成荫,环境整洁的老家安度晚年。
(1)从图片看出,20世纪50年代张大爷的幸福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2分)
(2)20世纪80年代,张家村面貌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哪一农业政策?张大爷家的小卖部属于哪种经济形式?(2分)
(3)结合材料三说说,要使新世纪的农民更加幸福,政府该做些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2分)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支持、引导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言之有理即可,写出2点4分)
7.(8分)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过程中,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们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决择,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并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历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2分)
(2)材料二中“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3分)
(3)材料三中 “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形成标志是什么?在这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引下,21世纪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将实现哪两大跨越?(3分)
8.(8分)以下是某校九年级(1)班刊出的以“ ▲ 历史上的一天”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结所学知识将其补充完整。
(1)请为板报中“胜利的一天”的照片配上简要文字说明(2分)。并将板报标题“ ▲ 历史上的一天”补充完整。(填写城市名称,1分)
(2)板报中的“一天”都曾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请在“屈辱的一天”和“新生的一天”中任选“一天”加以说明。(3分)
(3)“历史在此沉思”。请为板报续写你从中获得的启迪。(2分)
参考答案:
(1)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分),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1分) 南京(1分)
(2)①《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任选“一天”,答出历史事件1分,意义2分。)
(3)本题开放,言之有理即可。但必须从“这一天”的历史走向中得到的启迪。如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等。(2分)
9.(11分)【船的历史】
历史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友谊之船】图①是郑和下西洋时的海船。郑和曾率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郑和船队最远曾到达 洲东海岸和 沿岸。 在当地,郑和看到连绵的沙漠,而纬度大体相同的我国南方地区却绿野相连。形成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分)
【侵略之船】图②是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乘坐的兵船。它载着侵略者的贪欲,也载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1分)请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差异角度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2分)
【革命之船】从图③的南湖红船开始,中国革命的航船起航,一路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3)“南湖红船”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简要说明其影响。(3分)
【强国之船】2013年11月30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在4艘驱护舰的伴随下,经过3天多航行,于今天首次靠泊三亚某军港。(图④)
(4)几代人的“航母梦”在今天成为了现实。请分析梦想实现的原因。(两个角度)(2分)
参考答案:
(1)非洲;红海;季风气候(的影响)。(3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从政治上看,中国专制皇权高度加强,政治腐败;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从经济上看,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英国实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分)
(3)“南湖红船”:中共“一大”召开。(1分)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分)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研力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加强国防建设,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等等。(言之有理,两点即可)(2分)
1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统一规划,合并乡邑为县,共设立31县,县设令、丞,由国君直接任免,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废井田,开阡陌……变法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主要内容?(2分)
材料二:近代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掀起“实业救国”浪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但实践证明,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制度改革……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强民富的。
(2)读右图分析A、C两段促进民族工业近代产生、快速发展分别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它们对政治制度的不同态度说说前者失败、后者促进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生产积极性,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3)材料三中“前所未有的成就”得益于哪些政策措施?上述材料和相关分析,给我们什么启示或思考?(4分)
参考答案:
(1)建立县制;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分)
(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制度(主张维护封建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4分)
(3)土地改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分)
制度建设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正义的制度亦可,2分)
1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21*cnjy*com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自《大国崛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如图
(3)图11中的机器以什么为动力?(2分)
(4)材料三反映了英国的崛起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分)
(2)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革命。(4分)
(3)蒸汽机。(2分)
(4)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②客观上,迫使清政府开始了洋务运动,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过程。(2分)www-2-1-cnjy-com
12.(10分)某校九年级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搜集了以下材料:2-1-c-n-j-y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并且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历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2分)
(2)分析材料一所述的“共和之路”的性质及其积极影响。(3分)
(3)请从国内因素分析中国人民取得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完全胜利的原因。(2分)
(4)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什么?从“鸦片战争使中国坠入近代的屈辱”到“开创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启示?(3分)
13.(12分)学好历史方法探讨:
(1)构建知识结构——基本方法之一

上图为我国政体的演变过程。请你写出上表中事件A和事件B的名称(2分)
(2)以图说史——基本方法之二

(图一) (图二)
图一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与图二文字中概括出来的什么样的革命指导思想有关?(1分)
(3)联系比较法——基本方法之三
你能用具体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吗?(3分)
参考答案:
(1)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2分)
(2)民族、民权、民生或者“三民主义”(1分)
(3)民族方面: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
民权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民生方面: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平均地权;改革开放的实行,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三个方面,每个方面1分)
14.(10分) 1500年以来,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拒绝融入世界——被动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敕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引自《粤海关志》卷二十三
材料二:
(1)材料一表明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受到冲击以至破产,请例举一则相关史实说明。(4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联系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潮流是什么?为了顺应这股潮流、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4分)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积极融入世界。试举两个具体实例。(2分)
参考答案:
(1)闭关自守。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或答: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也可给分)(4分)
(2)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4分)
(3)加入WTO、举办奥运会、APEC会议、世博会等。(2分)
15.(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当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全球通史》中有关中国文明的论述
材料二:1904年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曾称誉美国:“美国之政治,实世界中不可思议之政治也……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照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又在欧美留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来到,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材料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请例举不同历史时期的各一个典型史实来论证材料中“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这一观点的可信度。(2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所称誉的政体的理论基础跟西方的哪次思想运动有关? 请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谈谈你是否赞同英国某报报道中的观点 。(3分)
(3)材料三中“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开创了一条怎样的救国救民道路?(3分)
(4)综合以上三个问题和相关知识,你认为我们中华民族怎样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2分)
参考答案:
(1)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或入主中原)后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实行汉化政策(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加快了民族融合;宋元时期的契丹族、党项族建立辽、西夏政权后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等(只要写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汉族相互融合即可)(2分)
(2)启蒙运动(1分)
当时的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比较薄弱,所以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分)
(3)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3分)(要求分别指出新的社会力量,先进理论和特色革命道路的确切含义)
(4)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立足国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坚持改革开放等(2分)(要求结合上面三个思考题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