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3 重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90%知道重力的存在和怎样产生的2、85%知道重力的方向及作用点3、75%会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 ,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与思考,联系实际的能力。2、经历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体会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测量数据的基本方法3、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对应生活现象的能力,对有的学生能运用此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具有感知和观察身边物理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难点: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重力的作用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 引入 提问: 力的三要素 什么是力的作用效果? 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出示图片 苹果自由下落 投掷出去的铅球的飞行轨迹 跳水运动员从起跳到落入水里 提问: 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不考虑空气阻力,是什么力改变了它们的运动状态。 回答问题 思考 回答问题 知识的承上启下 引入重力新授课 重力的概念 2、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实验: 一.重力的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就是重力。 提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 什么物体要受到重力? 提问:记得弹力产生条件吗?是什么? 想一想,重力与弹力是同一类型的力吗? 结论:重力不需要物体接触 感受重力 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提起一个铁块和一块泡沫塑料。 提出: 1、把物体提起,要克服物体所受的重力,通过提起不同的物体,你有什么感受? 2、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指导学生猜想 归纳总结出合理的猜想因素,排除无关因素 问:物体的质量可用天平测得,那么物体的重力如何测得它的大小? 把物块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质量\Kg重力\N问:怎样从同学们测得的数据中发现重力和它的质量的关系呢 我们用数学中图像处理的方法:在坐标系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连接这些点你会发现什么? 板书: 重力的大小、关系式、各量单位及g值 简单说明: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和质量的比值一般不同。 例题: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 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 N/kg) 练习: 1、计算50g鸡蛋受到的重力。 2、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450N,那么它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g取10N/kg 思考问题 回答: 地球 地球表面的所有物体 回答: 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思考讨论 学生实验 分别拿起桌上书本,砝码 物体所受重力不同。 学生配合完成实验 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①物体的体积; ②物体的质量; ③物体的形状; ④物体的密度有关… 回答所猜想的对应关系 讨论并给出测量重力的方法 设计实验 分组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 在坐标图上描点、连线、计算比值,从数学角度加以重力和质量关系的讨论 分组实验,交流汇报 熟悉公式、单位及解题规范 练习 学生对重力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在对重力概念的教学中,不必过于深挖。 让学生对于刚学的知识,现学现用,并制造思维碰撞。 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分析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有意识并熟悉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 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作用点 4、练习画重力的示意图 提出:通过实验,我们已经会计算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了,那重力的方向如何确定呢? 演示实验: 地面水平,与水平面重合,观察重锤线的方向 用木块搭起斜面,使地面与水平面不重合,观察重锤线的方向,还与地面垂直吗? 逐渐改变地面的倾斜程度。 得出重力的方向: 与水平面垂直—竖直向下 演示实验:用支撑法找签字笔和羊角锤的重心 指出: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各个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又不影响实际情况,人为规定了重心。 介绍几种规则物体的重心和重心在生活中的体现PPT 回答: 向下 垂直向下 竖直向下 回答: 垂直向下 与地面不垂直,但与水平面垂直。 模仿教师实验,找签字笔的重心。】 重心并不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更不能认为地球只吸引物体的这一点。 观看 练习画重力的示意图 重心的引入时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使学生用此知识能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小结 1 重力的产生 2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板书设计重力重力: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2、符号 :G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用公式表示为:G = mgg=9.8N/k: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粗略计算时 取g=10 N/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