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材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此单元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教材编者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旨在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今天要说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既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生平、思想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感悟形象,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用典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法和学法:)
教法: 本课拟采取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及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朗读实质上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借助文字,共同参与的思想交流活动,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多朗读才能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合作探究法,调动学生思维,学生相互讨论,主动鉴赏诗词,提高鉴赏能力;此外,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词与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探究。
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轼在词中描写赤壁之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作者简介:上节课我们在学习第一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已对词人有了初步了解。
三、写作背景:当时正值韩佗胄当政,当权者一心急于抗金立功,辛弃疾对这种政治局面忧心忡忡,本词可看作是他向宰相韩佗胄递的谏书。但是他抗金的意见没有被韩佗胄一伙采纳,反倒招致了一个降官的处分,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四、整体感知: 
1、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2、跟着录音朗读,把握词的节奏和气势
3、自读课文,感受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词中总共写了几个历史人物? 
孙仲谋 寄奴 刘义隆 佛狸祠下 廉颇
六、文本研习:
上片分析  
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英雄”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向往。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下片分析
1、学生讲刘义隆之典故,师补充明确。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回想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企盼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
4、“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学生谈此句的意思。“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5、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反衬自己沉重的心情。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6、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师补充典故,以廉颇自比,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7、小结下片: 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8、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七、课堂小结: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八、课后作业:《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思考这两首词的异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