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

资源简介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册)
1 植物的根
1.观察凤仙花,说说它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到室外任意观察一株植物,说说这种植物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种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吗?
2.说说下面都是什么类型的根?并说说根的作用。
任意观察一株植物说说它是什么类型的根。
3.植物的根能否吸水实验
活动目的 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活动材料 玻璃瓶、水、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笔等。
活动步骤 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没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活动现象 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活动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为什么要在水面覆盖一层植物油?
2.一段时间后,瓶中水减少了,说明了什么?
2 植物的茎
4.下面都是植物的茎吗?说说茎有什么作用?
任意找取一种植物的茎,横切和纵切,说说茎的内部构造。
5.茎运输水分的实验
活动目的 探究茎是否能运输水分。
活动材料 凤仙花、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等。
活动步骤 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活动现象 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活动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浸泡在红色水里的凤仙花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由此推想:植物茎的内部有什么?
3 叶的蒸腾作用
6.下面是什么实验?两种实验会有什么不同现象?说说其中的原因。
以上实验相同的条件是什么?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7.探究叶表面是否有气孔的实验
活动目的 探究叶的表面是否有气孔。
活动材料 刚采摘的叶子、热水、玻璃杯、镊子、水温计等。
活动步骤 把热水倒入玻璃杯中。等热水的温度达到70℃左右时,把叶子浸入水中。观察叶的表面有什么现象。
活动现象 浸入热水中的叶子表面有气泡。
活动结论 叶的表面有气孔。
根据以上探究说说什么是叶的蒸腾作用?
4 植物的花
下面是一朵完全花吗?说说它有几部分组成?
1
解剖一朵完全花,说说解剖的顺序和方法是什么?
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9.说说花粉是怎样传播的?
1. 以上有几种花粉的传播方式?
2.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授粉的相关知识。
5 植物的果实
10.任意找一种果实横切和纵切,观察果实的构造。
1.把一种果实进行纵切和横切,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2.把不同的果实切开,如黄瓜、桃子、西红柿等,又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11.说说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
1.果实的哪些特点有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
2.你还能举例说明吗?
6 固体、液体和气体
12.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状
活动目的 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状,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活动材料 木块、石块、水、气球。
活动步骤 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描述形状。按压固体、液体和气体,观察形状的变化。把液体(水)倒进不同形状的杯子中,观察液体的形状。挤压气球中的空气,观察气球的变化。把气球中的空气排出来,观察空气散到空气后的形状。
活动现象 略
活动结论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玩玩塑料袋,说说空气有哪些特点?
7——8 固体、液体、气体的体积和质量
13.固体、液体、气体都占据空间吗?做实验验证一下。
14.玩玩注射器、气球,说说空气有固定的体积吗?
15. 你会正确使用天平吗?做一做。
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气体的质量,说说它们有没有确定的质量?
9 影子
制造影子,怎样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10 太阳和影子
17.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做个模拟实验。
11 日晷
18.展示和说说你做的日晷模型。
12 怎样加快溶解
19.做一做,怎样使食盐在水中加快溶解?
13 谁在水中溶解得多
20.向一杯水中不断加食盐,食盐是否一直溶解?
活动目的 探究一定量水中食盐的溶解度。
活动材料 烧杯、食盐、玻璃棒、水。
活动步骤 先把食盐分成若干小份。每次向一定量水中加1份,搅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1份。持续观察,看有什么发现。
活动现象 加入最后一份食盐后,长时间搅拌也不能溶解了。
活动结论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21. 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
活动目的 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弱
活动材料 食盐、小苏打、50ml水两杯、玻璃棒
活动步骤 用天平分别称出7包食盐和7包小苏打,每包3克。取两杯50ml温度相同的水,分别同时向两杯50ml水中加入一包食盐和小苏打,同时搅拌。待食盐和小苏打都完全溶解后,在加入下一包。重复步骤3,直到不能溶解。
活动现象 食盐加入第7包后就不能溶解了;小苏打加入第2包后就不能溶解了。
活动结论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14 把它们分离
如何将下列物体分离?
1.米中混进了沙子,怎样将它们分离?
2.怎样分离木屑和铁屑?
3.怎样分离沙子和白糖?
4.能不能举一个生活中分离物体的例子?
15 浮和沉
23.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用实验验证一下。
制作一个浮沉子,说说其中的奥秘。
16 弹簧里的学问
24.玩一玩弹簧,说说发现了些什么?
说说你是怎样设计鸡蛋保护装置的?
25.如何正确使用测力计?做一做,说一说。
26.说说弹簧秤的构造,并测量物体进行正确读数。
17 鞋底花纹的启示
27.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做一做,说一说。
对比实验(一):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猜想:
■不变量:
■可变量:
■结论:
28.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做一做,说一说。
对比实验(二):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上物体的重量有关
■猜想:
■不变量:
■可变量:
■结论:
18 地球上的水
29.指着地球仪,找一找海洋和陆地是怎样分布的?
陆地名称 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海洋名称 海洋面积(万平方千米)
亚欧大陆 5071 天平洋 18134.4
非洲大陆 3020 大西洋 9431.4
北美大陆 2400 印度洋 7411.8
南美大陆 1800 北冰洋 1225.7
南极大陆 1400
澳大利亚大陆 769
根据以上面积分布资料,用涂格子方式比较海陆面积。
19 水蒸发
30.如何用水温计测量水的温度 做一做,说一说。
31.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做一做,说一说。
怎样让水蒸发得更快?
20. 水沸腾
32.给水加热,有什么发现?
■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水烧开后,继续加热2——3分钟,温度会
怎样变化?
■把加热时水温度的变化过程,按下面方法在图表上表示出来。
21 水蒸气凝结
33.验证小水珠形成的原因
活动目的 探究小水珠形成的原因。
活动材料 火柴、酒精灯、烧杯、玻璃片、试管夹。
活动步骤 将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半杯等量热水。用试管夹夹取一片玻璃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回移动玻璃片让其均匀受热,再加热4到5分钟;另一片玻璃不加热,放在一旁备用。将两片玻璃同时盖在烧杯上,观察两块玻璃片表面的变化。
活动现象 加热过的玻璃片表面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没有加热的玻璃片表面有小水珠出现。
活动结论 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形成小水珠。
22 水的三种状态
34.测定水结冰时的温度
活动目的 测定水结冰时的温度。
活动材料 小铁桶、塑料杯、温度计、冰块、食盐
活动步骤 在校铁桶内放入少量的水和一层冰块。把装有约2/3杯水的塑料杯放入小铁桶中的冰块上,将塑料杯放在小铁桶中间部位。在铁架台上挂一支水温计,将水温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塑料杯的水中。往塑料杯周围继续放入冰块,让冰块包裹着塑料杯,注意冰块的高度不要超过塑料杯杯口。往冰块上撒食盐,注意观察塑料杯中水的变化,每隔一分钟读取温度计示数,记录水的相应温度。记录水结冰是的温度,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现象 塑料杯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
活动结论 一般情况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
23 量筒
35.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做一做,说一说。
36.怎样用量筒量取70毫升的液体?做一做,说一说。
24 天平
37.认识天平,说说指指各部分的名称。
38.怎样使用天平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做一做。
24 沙漏
39.展示自己制作的沙漏,并说说是怎么做成的?玩一玩制作的沙漏,说说沙漏有什么作用?
25 面团长大了
40.讲一讲跟妈妈学用酵母做馒头的一次经历。
( )
( )
( )
( )
( )
( )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观察实践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