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资源简介

课题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三星堆青铜面具、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相关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导学卡 【独学】1、长检查独学情况(导学案预习填空部分)的和书本的p25-28页需要划的重点。 2、进行加减分并给予评价。 3、朗读精学精练知识点。 【讲授新课】全班认真聆听老师讲授重难点,并且做好详细笔记,标出疑难点。 【对群学】结合老师所讲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5分钟完成【课堂展示】,完成后,站起来首先与对子进行对学,然后小组间进行群学,归纳总结答案,并进行分工准备展示。 【展示】上台展示小组讲解题目,并解答其他同学疑问(学生按照安排的位置站好,并做好笔记) 【检学】学生完成练习册
教师活动 【导入方式】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夏、商、周的更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中国这些早期王朝有哪些恢弘的历史文明,有哪些突出的成就,这一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学习。 【独学】学生阅读书本时巡查学生笔记,并适当提示圈出重难点,记录发现的问题 【新课讲授】对新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精细分析和讲解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概念解读: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时代又指什么? [多媒体展示概念] 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回答,教师多媒体呈现我国青铜器发展的阶段。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 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归纳总结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宏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独特造型。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彰显了怎样的作用呢? [多媒体展示青铜器功能发展变化的图文材料] 生:青铜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多媒体展示“鼎”所体现的等级制度] 师:“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 生:一言九鼎、人声鼎沸、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革故鼎新等。二、甲骨文记事 [图片展示甲骨、兽骨] 师:同学们,知道它是哪一种文字吗?观察图片,看看这种文字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生:甲骨文刻写在龟甲或者牛、羊等兽骨上。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有4 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多媒体展示郭沫若的评价、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资料] 师:因为商代占卜之风盛行,当时的国王贵族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占卜,以问吉凶。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生: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师:甲骨文的发现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生: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教师补充说明:由于甲骨卜辞几乎涉及殷商政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卜辞汇集起来,就成为一部由殷商人自己留下的记载殷商政治、社会全方位的百科全书。因此得出甲骨文是了解殷商文明的重要一手资料。 师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了解了甲骨文这种古老的文字,那么从甲骨文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它有哪些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中寻找答案吧!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多媒体呈现甲骨文单字]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甲骨文都是什么字?你觉得这些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是什么? 生:什么字(略),象形字。 师: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它使用了许多造字方法,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 [多媒体分别展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甲骨文,让学生感受其特点] 师:甲骨文单字已经有4 500个左右,从造字方法来说,六书都有了。所以说甲骨文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群学】巡查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适时点拨,并且记录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学生错误率较高的或者普遍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且注意本学科群学时学生不需要移位,学生站在座位上完成),安排小组展示。 【展示】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就导学案展示部分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组织学生展示,认真聆听学生展示,适时点拨,避免学生偏离题目范畴;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问题详细分析,并且设疑追问,延伸知识。 【检学】巡查学生的完成情况,适时点拨,并且记录发现的问题,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 板书设计: 1、二次备课: 2、课堂问题记录:
小组表现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