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西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 2.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把握太平天国起初进军顺利及最终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重难点 重点: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失败的原因
导学卡 【独学】1、组长检查独学情况(导学案预习填空部分)的和书本的p13-18页需要划的重点。 2、课代表进行加减分并给予评价。 3、朗读精学精练知识点 【讲授新课】全班认真聆听老师讲授重难点,并且做好详细笔记,标出疑难点。 【对群学】结合老师所讲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5分钟完成【课堂展示】,完成后,站起来首先与对子进行对学,然后小组间进行群学,归纳总结答案,并进行分工准备展示。 【展示】上台展示小组讲解题目,并解答其他同学疑问(学生按照安排的位置站好,并做好笔记) 【检学】学生完成练习册 (导学案1—4题)
教师活动 【导入方式】 视频导入: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激起学习兴趣。 【独学】学生阅读书本时巡查学生笔记,并适当提示圈出重难点,记录发现的问题 【新课讲授】对新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精细分析和讲解 “天国梦”起——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1.起义原因 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银价持续上涨。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①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②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③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洪秀全与拜上帝教 教师出示材料,学生讨论。 ④主观原因: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推动起义; 特点: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天国梦”兴与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 教师:(展示《金田起义形势示意图》)请大家说一说金田起义的经过和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归纳) 教师:(分别讲评) 意义:标志着太平天国的爆发。 2.永安建制。 教师:结合思维导图和课本知识,分析永安建制的意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学生:(讨论、分析) 意义:初步建立政权。 特点: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定都天京 建都时间:1853.3 建都地点:天京(南京) 影 响: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3) 1)内容:平均分配土地;“圣库”制度; (2)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3)特点:平均主义;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 (4)影响:①进步性: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有利于调动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②局限性:严重脱离实际,难以实行;追求小农经济,违背社会发展潮流。 5.北伐、西征 目的: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结果:①北伐失败,全军覆没;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意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但太平天国的美梦并没有持续太久,而是逐渐走向破灭。 三“天国梦”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天京事变 定都天京后,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让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开始迷失自我。 人们在加入太平军后要解散家庭,将财产全部上交,而洪秀全将天京城内原本的两江总督府扩建成自己的天王府,有88位娘娘,后宫还有2300多名女子服侍,王冠、浴盆、夜壶等纯金打造,还规定“看主单准看肩”“起眼看主是逆天”进一步强化等级,森严的等级伴随着严酷的惩罚,一位低级官员没有礼让兵部尚书被处死,南京酷热,有人头生虱子,被指“通妖”处死。后期更加吸收了一些无业游民、地痞流氓。 副板书:太平军—腐化、严酷、流氓、争权(这个讲完事变再写) 除此之外,领导人之间也是争权夺利:前面我们说过,杨秀清曾借天父下凡,替天父代言。这样一来他就成了洪秀全的——爸爸。 就经常利用代天父传言的权力,去责难洪秀全,甚至有一次让洪秀全下跪,还用棍棒打他——屁股。两人的矛盾不断激化。1856年,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逼杨秀清到东王府封他为万岁,杨秀清迫于形势,表面答应,一转头马上调了韦昌辉、石达开回天京,准备诛杀杨秀清,韦昌辉率先悄悄赶回,包围东王府,将杨秀清一家老小,还有部下全部斩杀。石达开回来,看到这样的惨况,劝告韦昌辉不要滥杀无辜,结果引起韦昌辉的杀心,石达开见情况不妙,连夜逃出天京城,但是留在天京的一家老小全部被杀。韦昌辉经过这一事,权力渐大,引起洪秀全不满,洪秀全联合天京军民加上石达开又将韦昌辉杀了。结果,原本的天团6人组就剩了两人。洪秀全疑心石达开,石达开率领部将出走,兵败受降被处死。这一个事件后人称作天京事变,经过这一事,起义之初的核心团队、将领几乎丧失殆尽。最为可怕的后果在人心。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民谣 太平天国信仰逐渐崩塌。自此由盛转衰。 2.天国梦的“回光返照”——重建领导团队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回来的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陈玉成、李秀成协同作战取得部分地区胜利,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不利的局面。从香港回来的洪仁玕,写成了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太平军后期军事不利的局面除了本身因素,还有外部原因。当时的清政府认识到原本的八旗兵、绿营兵已经腐朽不堪,放开让地方办团练,训练地方军。其中练兵练得比较好的就是一个湖南人——曾国藩。 近代军阀的鼻祖——曾国藩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以镇压太平军发家,官居一品,以文人之身封武侯,最后去世清政府赐谥号:文正,这是古代文人梦灭以求的,也是文人死后的最高荣誉。为何曾国藩能够以文人之身封武侯,并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呢?就不得不提他所练的军队——湘军。从名字可以看出来这支军队的组成主要是湖南人,这就是曾国藩军队的特殊性,以宗法为纽带,说白了就是老乡拉老乡,这样军队在前线冲锋时,大家更加团结默契。除此之外,注重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忠君卫道,用儒家学说治理军队,经常在军中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这就使得湘军成为一支有纪律、团结默契、听从上级安排(主要是曾国藩)的私人性质武装力量,所以有人认为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军阀的鼻祖。湘军也成为了太平军自起义以来最强大的敌人。 1860年,湘军包围安庆,第二年安庆陷落,太平天国丧失了重要的粮饷基地,让他们的情况雪上加霜。之后陈玉成被杀,李秀成领军逼近上海,遭遇了李鸿章率领的淮军还有美国人华尔领导的洋枪队的抵抗和反扑,也就是说,太平天国要面临清政府和英法美等侵略者的合力的围剿。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太平军大部分战死,部分突围,天京陷落,意味着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失败? (可从自身与外部等角度去分析) 自身: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统治阶级腐败、争权夺利) 外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作为以此失败的农民起义,为何人民英雄纪念碑会刻有金田起义的浮雕呢?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太平天国运动是走投无路之下的中国底层百姓的又一次反抗,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这是多么朴素的愿望。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本身的经历、见识,限制农民阶级的起义难以有很大的发展,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情况更是让农民起义的成功率降低,究竟谁才能带领中国走出这水深火热的生活?还中国人民一片太平?也许通过近代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小结】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群学】巡查学生的完成情况,适时点拨,并且记录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学生错误率较高的或者普遍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且注意本学科群学时学生不需要移位,学生站在座位上完成),安排小组展示 【展示】认真聆听学生展示,适时点拨,避免学生偏离题目范畴;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问题详细分析,并且设疑追问,延伸知识。 【检学】巡查学生的完成情况,适时点拨,并且记录发现的问题,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 板书设计: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二次备课: 2、课堂问题记录:
小组表现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