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3.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3.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详案
适用教材版本: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过程,理解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农业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劳动者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树立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学习策略:通过情景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过程。
2、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工具和材料。
2、整理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
3、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解答方案。
学情背景: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与农业有关的内容,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学习兴趣较高,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较为贪玩。
教材分析:
1、本课程是道德与法治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接触面广,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3、教材内容涉及一定的农业知识和生产技能,需要通过情景体验和讲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说:“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我们的衣食之源的内容。首先,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吃过水稻呢?”
学生回答:“有/没有。”
老师说:“真好,那你们知道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吗?”
学生回答:“不知道/知道一些。”
老师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
老师说:“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稻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过程。选种、耕地、施肥、播种、管理、收割,这些环节都很重要。”
老师展示图片,详细讲解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老师说:“农业劳动者在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操作,才能让我们吃到健康、美味的食物。他们的劳动是辛苦的,但我们却经常忽视或者忘记了他们的付出。”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种植与生产过程的具体步骤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
三、情景体验(15分钟)
老师说:“为了更好地感受农业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我们来进行一次模拟种植的活动。”
老师将学生分组,每组扮演农业劳动者,进行模拟种植的活动。
老师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种植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农业劳动的辛苦和付出,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识。
四、总结(5分钟)
老师说:“现在,每个小组可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看看谁的种植技能最优秀。”
学生展示成果,老师进行点评。
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农业劳动的知识,也进行了一次模拟种植的活动,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农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们的付出。”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农业劳动的理解和认知,强化他们珍惜农业劳动成果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观念。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老师说:“作为作业,我希望大家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一下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以及我们如何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老师提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和家长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延伸本课所学知识,与家长一起关注农业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加深他们的珍惜和尊重意识。
板书设计:
农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过程
农业劳动者的付出和辛苦
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
教学评价:
1、学生在情景体验环节积极参与,表现出了一定的种植技能。
2、学生在知识点讲解环节中,对农作物种植与生产过程的理解和认知有了一定的提高。
3、学生在活动探究环节中,能够合作探讨,表达出对农业劳动者的尊重和珍惜的态度。
4、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和参与度,课堂气氛良好。
教学反思:
在情景体验环节中,学生对种植水稻的过程很感兴趣,但有些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需要教师更好地组织活动。
在知识点讲解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和形象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
在活动探究环节中,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评价环节中,需要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