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资源简介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提高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增强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猜谜游戏:根据图片或文字提示,猜出相应的民族。从而引出民族大家庭进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探究活动:结合图片,思考我国民族分布格局
2.我国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探究活动1: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1名代表。这表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2:在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各民族团结一心抗击外来入侵(例如:鄂温克族抗日骑兵队、抗日英雄马本斋领导回民支队);在灾难面前各民族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克时艰。这表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3:加快西藏地区发展的事例(修筑青藏铁路、援藏干部、援藏教师等)。这表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一直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民族平等强调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四)民族关系
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我国最终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民族关系。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如视频所诉,中国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必定更加繁荣昌盛。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