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青春有格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青春有格 教案

资源简介

青春有格
【教材分析】
《青春有格》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最后一框内容,是引导学生把对青春的关注从身体、心理上升到精神层面,是单元的升华与提高。本框题设计立意在于让学生在青春探索、自我证明的道路上,既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又有向往“至善”的精神追求。
【学情分析】
前需知识掌握情况:(一)青春的力量在青少年的身体里生发,促使他们渴望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来证明自己。如果青春的能量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和转化,年轻气盛的青少年就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二)当前社会出现了一些是非模糊、善恶不明、荣辱错位的问题,而青少年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最容易受到影响,出现价值混乱等问题。
【学习目标】
1.分析图片,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出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视频中人物的言行总结出如何做到“行己有耻”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2.分析视频与榜样的力量,总结“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向榜样学习,体会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行己 有耻,止于至善
难点:理解行己 有耻,止于至善
(一)视频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马上到》相关视频,给大家更直观的感受。
出示问题:
从这两段视频中你能提炼出哪些信息?快递员与网约车司机前后的变化你得出什么结论?对于规则你又有哪些了解?
PPT呈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分析图片,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出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视频中人物的言行总结出如何做到“行己有耻”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2.分析视频与榜样的力量,总结“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向榜样学习,体会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环节一:行己有耻
活动一 看图片 知荣辱
出示一组图片,
思考:你觉得这些行为光荣吗?你也做过这些事吗?你对自己做了和他人做了的看法一样吗?为什么这么想?应该怎么做?
总结:什么是“行己有耻”?
活动二 观视频,思自身
重温视频,合作探究:
1.第一段视频中快递小哥为什么不愿违反公司规定?请举例有类似不能违反的规定有哪些?
2.快递员与网约车司机在见到收件人与乘客前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你得出什么结论?
要求:
1.自主思考要独立,自主回答(2分钟)
2.合作探究要积极参与交流分享。(3分钟)
3.表达思路要清晰,语言简明扼要。
小结:
请一组的同学为大家系统解读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笔记区:
环节二:止于至善
理解“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活动三 视频《你好,陌生人》
1.播放视频思考:
(1)这些平凡人对社会的表现告诉我们什么?
(2)结合自身经历说一说如果你是遇到麻烦的人你当时如何想?如果你是遇到他人有麻烦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3)请用一个合适的词概括这种思想状态。
2.自主思考 明辨是非
寻找身边的善
社会上:
学校里:
家庭中:
要求:2分钟后,小组抢答
榜样的力量 见贤思齐
见证国家脱贫奇迹的陈贝儿
2023年,由香港媒体人拍摄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破圈”。主创陈贝儿深入热带雨林、戈壁沙滩,跨越6省10地记录下脱贫地区的真实面貌。再次回想这条“无穷之路”时,陈贝儿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许他们可能就是一个老村民,一个扶贫的书记,他们碰到困难时的那种坚持跟他们对于生存下去的那种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
陈贝儿颁奖辞: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自主思考:
思考:
1.我国为什么要举行中国好人榜这样的活动?(理解榜样的作用)
2.说说你身边的你的榜样,他是怎样打动你的?
2.你打算如何向榜样学习?
出示材料: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是乃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1无人值守就闯红灯; 正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 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你认为该怎么做?
总结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小结:
笔记区:
(三)自我建构,领悟内联
请大家梳理本课所学,绘制知识结构图,并在组内展示。
(四)迁移应用,提升素养
1.回归生活
同学们,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要求:每个同学至少说出一个身边的事例。时间不超过3分钟。
2.当堂检测
(1).关于“行己有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B.真正有知耻之心的人必定是有底线意识的人
C.知耻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行己有耻”必然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止于至善”的完美诠释。关于“止于至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它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至善”追求
B.它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C.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直到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不用再审查自己的行为了
D.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解读青春】
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看待问题开始有了更多的见解。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未知而又新奇的事物,需要我们学会独立思考。
(1)请你说说如何做到独立思考。(2分)
【相遇青春】
在最美好的季节,我们相遇,总有一种情愫让我们难以割舍,总有一种选择让我们兴奋或纠结……
(2)相遇青春,我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情感呢?(4分)
【不负青春】
青春需要坚守底线,做到“行己有耻”;青春需要格调,追求“止于至善”。
(3)请依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2分)
①扶老奶奶过马路 ②真诚地面对自我 ③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闻过而终礼
属于“行己有耻”的是 ;属于“止于至善”的是 。
(4)你对“止于至善”是如何理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以实际行动去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呢?(8分)
(五)践行升华情感,学评合一
向青春出发
盾牌有保护自己、应对外界之意。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 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要主宰自己,需要我们为自己打造一个“青 春盾牌”,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每晚睡觉之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填写“青春盾牌”:哪一件应该做的事 情没有完成?哪一件事情本应该做得更好?哪一本该读的书没有读?发现自己有什么 不足?抵御了哪些不良诱惑?在品行方面获得了哪些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