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 教案 一年级美术手作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早餐 教案 一年级美术手作上册

资源简介

小学美术《早餐》课程
《早餐》课程全国通用自编
课题 《早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不同民族、地域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认识早餐食物的形状、
色彩、表现方法等表现元素,能够利用多种材料结合多种方法设计表现营养早餐。
过程与方法:在回忆、观察早餐形状、色彩的基础上,分析特色早餐作品,进一步理
解营养膳食、搭配合理的早餐,探究早餐的设计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设计表现活动,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进而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关注文化与生活,养成设计意识。
课前学习任务
任务一 :观察、回忆自己喜欢吃的早餐的形状、色彩。
任务二:和家人一起讨论、交流早餐的种类、形状、色彩特点,感悟我国悠久的饮食
文化。
课前知识导入:
早餐(breakfast/the morning meal),又叫早点、过早、早饭,是指在早上享用的餐。一般集中在早上六点至八点。
俗话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每当我们吃过饭后,大约经过4个小时,食物通过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将全部排空。因此,为了不断给人体补充能量,必须4~6小时安排一次用餐。早晨,当我们经过8个小时的睡眠后,会感到特别的精神,自然上午的工作、学习效率要比下午的要高。但是,许多人为了赶时间,就把早餐“省略”了。其实,这是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不吃早餐,工作、学习的效率会下降,我们的胃就好像一个食物加工的袋子,我们所吃进的食物都要经过胃, 消化吸收。当胃里没有了食物,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胃痛,再加上没有食物供给能量,常常会出现头昏、无力、心慌、出冷汗等。另外,如果早晨不吃早餐,一天就只有两餐了。这样,空腹的时间就会变长,每餐的饭量也就会增多了,从而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吃进去的食物就会被完全吸收。日本的相扑运动员就是这样来增加体重的。因此,不吃早餐的人也容易发胖。所以早餐一定要吃饱,以使身体得到正常发育并保持健康状态。长期不吃早餐易发胆结石。
吃早餐三大原则:
一、必须有丰富的品种类型,均衡饮食,营养全面;
二、必须有碳水化合物,用以补充足够的能量;
三、必须要补充维生素,那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营养物质,而且早餐摄入吸收率最高。
早餐前应先喝一杯温水,人经过一夜睡眠,从尿、皮肤、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营养,早餐起床后处于一种生理性缺水状态。如果只进食常规早餐,远远不能补充生理性缺水。因此,早上起来不要急于吃早餐,而应立即饮500—800毫升温开水,既可补充一夜流失后的水分,还可以清理肠道.但不要在吃早餐前喝较多的水。
【学习任务一】学习重点和难点
当然,早餐的选择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只要满足三大“必需”原则,你也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做一份简单又营养的早餐。
1.奶+菜包/肉包+蔬菜:酸奶含丰富的乳酸菌,对人体的贡献甚至大于牛奶。但是酸奶不能早上空腹喝,最好和包子、馒头等搭配吃。如果是素包如香菇菜包等,营养就比较齐全了;如果喜欢吃肉包,必须再补充些蔬菜、水果,或者用蔬菜汁、水果汁代替,最好是鲜榨的。
2.养颜八宝粥:女性白领如果有条件,可以头一天晚上做好八宝粥,放入大米、红豆、花生米、枸杞子等,第二天早上热了吃,便捷又养颜。
3.降血糖牛奶麦片:把麦片先用开水冲好,再加入牛奶。这一搭配比较适合血糖高或有糖尿病家族遗传的人。
儿童正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注重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相当重要。首先要少量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以防引起龋齿和肥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儿童的早餐通常以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和一两片面包为最佳。牛奶可与果汁等饮料交替饮用。面包有时也可用饼干或馒头代替。
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较快,常常肌肉、骨骼一齐长,特别需要足够的钙、维生素C、A等营养素来帮助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青少年合适的早餐是一杯牛奶、一个新鲜水果、一个鸡蛋和二两干点(主要是馒头、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
人到中年是“多事之秋”,肩负工作、家庭两大重任,身心负担相对较重,为减缓中年人的衰老过程,其饮食既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等,又应保持低热量、低脂肪。可以选择脱脂奶、豆浆等饮料,粮食方面比较简单,不过不要吃油条,比较甜的(加了糖的)等粮食,一般的馒头、面包都可以,不过面包不要加了油的那种就好了。还可以选择吃个水果,如果要吃鸡蛋的话,就不要吃蛋黄。
生活在紧张忙碌的大都市,大部分人都可以用睡懒觉、来不及准备等诸多借口作为不吃早餐的理由。那么,让我们看看,营养学家自己的早餐是怎样安排和准备的 也许可以为许多白领或家长提供借鉴。方法很简单,就是做三明治加喝牛奶,前一天晚上做好白水煮蛋或卤蛋,对半切,黄瓜切片,樱桃番茄洗净,第二天早上直接将鸡蛋/卤蛋、黄瓜片、樱桃番茄夹入两片面包中。孩子的那份,把虾皮用微波炉转一下再放进三明治中,既补充了钙,又增加蛋白质,味道带点咸,也比较爽口。如果要调味,还可以放些番茄酱。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但是营养要素都具备了。如果时间还是不够,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就把三明治做好,早上直接用微波炉转一转便可。一杯牛奶加一片三明治,孩子不到10分钟就能吃完。需要提醒的是,最好在漱完口后、进餐前先喝一杯温开水,这样可以补充一个晚上消耗的水分。
回忆自己喜欢吃的早餐,从形状和色彩方面分享介绍。
同学1:购买:小馒头、豆浆、豆腐干、咸鸭蛋、鲜橙。
制作:取两个小馒头加热,咸鸭蛋切两半,食用其中一半,取豆腐干50克盛在盘里,鲜橙切开,搭配250毫升豆浆一起食用。
中式早餐
标准配置:豆浆、油条、馄饨、包子、煎饼(北方);河粉、烧麦(南方)。
同学2
购买:三明治面包、肉松、花生酱、早餐奶、番茄。
制作:取两片三明治面包,在一片上抹一小匙花生酱,在另一片上抹约20克肉松,将一个番茄切片加在中间食用即可。牛奶饮用量为250毫升。
同学3
购买:全麦面包、香肠、酸奶、鸡蛋和黄瓜。
制作:取全麦面包两至三片,鸡蛋煮熟,再取1/2根黄瓜切成小条并加少许盐,配一根香肠,饮用200毫升酸奶。
同学4
购买:汉堡面包、奶酪、果酱、早餐奶、营养麦片、猕猴桃。
制作:汉堡面包横切两半,抹一小匙果酱,中间加两片奶酪;一个猕猴桃切片,加在面包中或直接食用均可。牛奶倒入杯中加适量营养麦片饮用。
同学5
购买:豆沙包、豆浆、腐乳、鸡蛋、苹果。
制作:取两个小豆沙包加热,鸡蛋煮熟,取腐乳少量,与豆浆、苹果搭配一起食用。豆浆250毫升。
德奥式早餐:
标准配置:咖啡、面包类、鸡蛋类(水煮鸡蛋)、香肠、火腿、培根。
法式早餐:有类似卡布奇诺的咖啡 café au lait、热巧克力,法式面包棍切片、牛角面包,还有一种传统的面包叫pains aux raisins,就是有葡萄干的甜面包卷。
意式早餐:喝拿铁咖啡、卡布奇诺咖啡,面包和面包卷。意大利人也爱聚在咖啡店里吃早餐,因此咖啡店成为人们的一个社交场所。
英式早餐
这种早餐除了一般的咖啡、牛奶、面包、鸡蛋、培根和香肠外,传统英爱式早餐还有炖肚子( haggis,用猪肝、肺放肚子里炖) 、黑布丁(black pudding,用猪血、燕麦、香料灌制的香肠)、白布丁(用猪肉、动物板油、燕麦灌制的香肠)土豆煎饼(potato scones)、炖黄豆。英爱式早餐庞大且内容繁杂,热量过高,因此,英国政府倡导健康饮食概念,很多人放弃食用传统早餐项目,改为食用简单健康的早餐。
美式早餐
美国是移民国家,因此美式早餐汇集了欧洲各国的早餐精华,内容多而被称为“复杂式早餐”又叫“全早餐”(full breakfast)。
美式早餐中,除了与欧陆式早餐相同的项目比如咖啡或茶、黄油、果酱、面包和果汁外,还包括英爱式早餐中的煮黄豆、德式早餐中的香肠,还有麦片、谷物粥类、鸡蛋类、肉食类等食品。
麦片:一般是指已经预熟的膨化麦片,包括:小麦丝、全麦康、玉米片、燕麦片等。吃的时候,只要将麦片和牛奶(冷热均可)混合,或者麦片与水果、酸奶混合,略加搅拌即可食用。
谷物粥:一般指需要煮的麦片,比如燕麦片,须加水煮制,出锅时再倒入一些鲜奶。
鸡蛋类食品包括:
1、水煮蛋:带皮鸡蛋整煮。
2、水泊蛋:把鸡蛋壳敲开,让整个鸡蛋泊入开水中
3、黄油煎荷包蛋
4、黄油炒鸡蛋
5、鸡蛋卷:把鸡蛋打碎,就如同中餐里的摊鸡蛋一样摊入热油平底锅,摊成鸡蛋饼,加奶酪、蘑菇、洋葱、青椒、西红柿等等的各种碎粒,然后把鸡蛋饼卷起来,略翻压紧成卷即可。
肉食类主要是火腿、培根。
泰式早餐
标准配置:泰式米粉
去泰国旅游的时候,只能在酒店吃星级早餐,越是高档酒店,早餐越相似,都是面包、水果、果汁等。而泰国人常吃的早餐是小摊小店的牛肉米粉,有一种特制的粘稠状的汁儿,浇上之后美味无比。也有喜欢早上吃汤饭的,里面加上咸菜和花生碎,比较接近中国闽南地区的口味。
日式早餐
标准配置:牛奶、米饭、咸菜和酱汤
日本人早餐也有两种吃法,传统型会吃一些米饭,搭配咸菜和汤。忙碌的上班族没有时间准备的话也经常吃两片面包,喝点牛奶,匆匆了事而已。
【学习任务二】实践步骤
要求:利用材纸,泡沫,牛皮纸等设计一份“营养早餐”,并口头介绍。
注意:设计中用剪刀,小刀的安全。用完后材料要及时整理。
【学习任务三】注意事项
牛奶不要搭配巧克力:巧克力中的草酸与牛奶结合形成草酸钙不易被吸收。
【学习任务四】中国特色早餐介绍和鉴赏
兰州牛肉拉面
兰州牛肉面,外地称兰州牛肉拉面,是甘肃兰州的风味小吃。兰州牛肉拉面传说起源于唐代,但已因历史久远已无法考证。真正的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博爱县)清化小车牛肉老汤面演变而成的,煮牛肉时放凉已经成了肉冻的胶体状物,也就是老汤,是小车牛肉里最入味儿的,鲜美无比,此汤乃是做牛肉面的上品。兰州的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系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仔等人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成为餐饮业的一束奇葩。这其间凝聚着陈马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兰州不愧为是世界牛肉面之乡。
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是湖北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西安糊辣汤
糊辣汤,陕西关中平原一带经典的小吃之一,可以说凝聚了陕西关中小吃的精华。几乎在西安,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糊辣汤。早上穿行在背街小巷,随处可以闻到一口口大锅散发出肉汤的香味,听到卖糊辣汤的师傅用很有特色的坊上陕西关中话喊着:糊辣汤、热馍等等,看着木勺拉起的汤的线条。熬糊辣汤是西安回民的绝活,几乎卖糊辣汤的店都会有清真的牌子,而往往一些回民的泡馍馆早上也会客串卖糊辣汤。因为糊辣汤的精华在于汤,必定要用好的肉汤,而泡馍馆的那些纯正的羊肉或者牛肉汤正好能满足那些饕餮者挑剔的口味。糊辣汤里面的菜很杂,几乎每一家卖糊辣汤的菜都各不相同。这就让很多喝糊辣汤的人忽略了糊辣汤里的菜,但是糊辣汤里面的菜的选材和质量绝对直接影响到糊辣汤的品质。喝着糊辣汤,菜确实都没有了自己的味道,所有的味道都融入在那浓浓的汤里,以及牛肉丸子中.但是菜的口感却往往能给食客愉悦的感觉。好的糊辣汤里,白菜帮子,土豆,豆角必不可少。糊辣汤的另一个主角便是馍了,而在西安除了在一些坊上的老字号,绝大多数店都用得是烧饼或者托托馍。正宗的糊辣汤应该用半发面烙的大饼,吃时切开,按角卖。好的馍应该在掰完扔入碗中捞起时吃感觉馍就如菜一样,已经是汤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糊辣汤已经成了不少西安人生活的一部分。
北京油条豆汁
豆汁是北京独具特色的民间小吃,已流传了上千年。它是以绿豆为原料制成的,颜色暗淡,味道甜酸。人们在喝豆汁的时候,常常佐以焦圈、油条、薄脆、排叉一类油炸的食品或辣咸菜。
上海糯米团
在老上海的传统早餐是一种糍饭团子。先把一团糯米擀成薄薄的一张面饼,在上面放点榨菜,夹一根油条,卷成一个团子,这就是老上海人的传统早餐,在宁波和上海的一些地摊上,均可以见到这些特色的传统早餐。
宁波汤圆
汤圆是浙江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宁波人在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宁波汤团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
山东煎饼
大饼卷大葱是众人皆知的典型山东小吃,这里的大饼实指的是煎饼。大饼和煎饼的区别除了做法上不同,主要还在于其用料有异,前者为面烙成,后者为粗粮所作。在大饼卷大葱成名之时,白面还是稀有之物,粗粮煎为主食。 山东人称“摊煎饼”。工具也是特有的,几乎家家必备。首先是一个鏊子,实际上为铸铁制成的圆形铁板,上面平整光滑,下面有三支角可以作为支撑,也可以在鏊子和地面间留下空间以便加柴烧火。再就是一个耙子,为一个木板,上面垂直按上一个把手,可以用手拖曳,也就是“摊”。当鏊子烧热以后,可以用勺子舀上一勺煎饼糊放到鏊子上,用耙子沿着鏊子摊一圈。由于鏊子是热的,煎饼糊所到之处就迅速的被凝固一层,就是所谓的煎饼。没有凝固的就被耙子带着向前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整个鏊子摊满。耙子的长短正好等于鏊子的半径,所以耙子绕场一周,煎饼就成。为了煎饼质量更好,在上层的煎饼糊还没有完全凝固煎熟之前,用一块木板(称为刮子)在上面刮一下,可以使上面平整和厚度均匀。因为煎饼很薄,很容易熟,这一过要非常的快,否则就会焦了。待成熟以后,就可以揭起来了。
长沙米粉
湖南长沙人最爱吃的早餐就是米粉。每一家米粉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味,给人的感觉大不相同。端上来时,只见一根根雪白透亮的米粉互相缠绕在一起,上面放着特制的酱汁,黄的豆角、绿的葱、深红的辣椒粉、褐色的牛肉片、淡红的脆花生,卤香扑鼻,让人不禁想流口水。迫不及待地把米粉搅拌好了,也不管冷热就开始吃。厨师先把米粉用漏勺装好,再放进浓烈的童子骨汤里去,大约煮个3分钟就好了。然后放进大碗里,加上特制的卤汁、黄的豆角、绿的葱、深红的辣椒粉、褐色的牛肉片、淡红的脆花生。一碗热气腾腾的卤菜粉,就做好了。
重庆酸辣粉
酸辣粉很早以前流传于四川、重庆一带的民间,它取材当地手工制作的红薯粉,味以突出酸辣为主而得名,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和调制而正式走上街头,成为大街小巷的一种特色小吃。
重庆酸辣粉经过精心改进秘制,主原料仍采用民间手工制作的红薯粉在辅以辣椒、醋等二十多种上等调味料,在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的情况下,把酸辣粉的味道演绎的淋漓尽致,吃了叫人流连忘返
西安汉中热面皮
汉中热面皮,是位于秦岭以南、长江流域的陕西汉中著名特色米制小吃。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上笼蒸成薄皮儿,趁热抹上菜籽油,切成条状,依个人口味调入油辣子、味精、精盐、醋、酱油、蒜泥等佐料,趁热拌匀即可食用。配菜(底垫子)主要有豆芽、土豆丝、芹菜、菠菜等时令小蔬,口感软糯,香辣可口。
汉中面皮可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定位是热面皮,特点为切的要宽,辣椒要大,辣椒籽完整,各类调料齐全,调料水要多,吃起来酣畅淋漓。婉约派的面皮要放凉,根根细如丝,晶莹剔透,辣椒、调料精工细作,具有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无论何种流派,面皮所拌配菜颜色必须讲究,豆芽、菠菜、红箩卜丝、黄瓜等,要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讲究的是赏心悦目。
北京油条豆汁
观看早餐图片,感悟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学习任务五】教学重点
从形状、色彩、材料等方面尝试探究早餐的设计表现方法,在赏析探究中突出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早餐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早餐的重视。
我们国家的早餐大部分讲究吃热的。
【学习任务六】
在设计表现中突破难点,学习利用多种材料结合多种技法设计表现营养早餐。
【学习任务七】
从样式、色彩、方法等方面评价作品,在展示评价中培养设计意识和提升文化素养。
其他同学纸上画的早餐
【学习任务八】
中国的早餐文化渊源:
先秦最重视早餐
先秦的饮食以主食的种类和副食的多寡来区别尊卑之地位,而且各个等级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从而导致可享用的食物有所不同。
这一时期人们所食用的主食不外乎黍、稷、稻、麦、粱等,王公贵族可根据适宜的饭菜予以搭配,在副食上,王公贵族才可享用肉食,所以就有了“肉食者谋之”的说法。对于普通百姓就有很大约束了,如《礼记》上严格规定:“庶人无故不得食珍”。由此可见,在先秦时期从可享用的食物品类来说,等级制也非常森严。
先秦时期一日两餐,早餐在7点左右,吃的较多,主要应付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称为“大食”即主餐;下午三四点再吃一顿,然后天黑回家休息,称之为“小食”。
平民百姓的主食以豆饭为主。到了两汉三国时期,谷物种类多了麦、稻、粱、黍等十几个品种,主食也开始出现饭、粥和饼,豆子也从主食逐渐成为副食。实际上,粥的历史要比饭早一些,当人们发明陶器之后,便开始将粮食煮为粥了。甲骨文中没有“饭”字,却有“鬻”字,其字形如鬲中煮米,热气升腾之形。
随着中国统一局面的完全诞生,汉朝皇帝拥有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负责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属职官中,与饮食活动有关的有太官,汤官和导官,他们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相当于现在的营养师。这是一个人员庞大的官吏系统,皇帝和后宫膳食开支相当于汉代中等水平百姓二万户的家产。
唐人爱喝粥
唐朝最常见的早餐就是馎饦,即面片汤。有句谚语,叫做“巧夫做不得无面馎饦”,意思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馎饦是唐人比较常见的主食,做法就是面片扯成拇指大小,水煮加调料。
另一种常见的早餐——粥。既简单又营养,是古代人最爱的早餐之一。白居易在《春寒》中写到:“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唐朝的医学著作《食医心鉴》记载了各种粥的做法,原材料从米到白粱米、粟米、薏仁米、大麦、小麦、粳米,辅料从蔬菜到肉到水果到干果,堪称包罗万象。
尽管有米饭,但唐朝的主食以面食为主,确切的说是以饼为主。各种饼多达几十种,在笼蒸出来的面食,都可以叫蒸饼。其中包括了馒头,但不限于馒头,做法不仅限于蒸的,还有加油、放入干果、馅料蒸的等。
明代陈继儒《辟寒》一书,提及唐代官至宰相的刘晏,有一次五更时去早朝,因为天气寒冷,看到一处卖蒸饼的铺子,叫人买饼以袍袖裹着,悄悄在朝堂上吃。
大臣们每天一大早就要上朝议事,到中午方才退朝。由于朝臣的工作时间很长,饮食多有不便,为显优恤,唐太宗下诏每天提供一顿工作餐,官员退朝后在朝堂的外廊集中进餐,称为“廊下食”。后周世宗柴荣下过一道诏书:“文武百官,今后凡遇入阁日,宜赐廊餐。”
宋人吃早茶
在宋朝,几乎每个人都有早上喝一盏“煎茶汤”的习惯,因为煎茶汤带有中药味,所以又叫做“煎点汤茶药”, 也就是最早的保健茶。
宋朝百姓认为茶是药的一种,对煎茶汤的品质丝毫不马虎:百钱茶叶嫩芽,加上差不多一升的去壳绿豆和细磨的山药粉,搅拌一起,窖藏三日后于水中煮成茶汤。除了这种常见原料外,茶楼和客栈还会根据顾客的不同喜好加入各种辅料:盐豆豉、桂圆、龙眼、香苏、紫苏、酸梅、桂花、豆蔻等,多到让人挑花眼。味道暂且不论,至少当时的民众对煎茶态度执着,视烹煮煎茶为高雅之事。
推荐的学习资源
同学们,在学习了设计表现【招牌早餐一——风味汉堡包】、【招牌早餐二
——葱香烧麦】、【招牌早餐三——原汁家常面】,学会了剪、贴、揉、捏、粘、
画、卷等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设计表现中
国美食;也可以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中国美食。
【学习任务六】名画欣赏
《最后的晚餐》是以《圣经》中耶稣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在这次进餐当中,耶稣对十二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十二门徒,耶稣从诸门徒中特选了十二个门徒,即彼得、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多马、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又作雅各的儿子犹大)、奋瑞党的西门以及加略人犹大。犹大出卖耶稣后死去,门徒补选了马提亚,仍为十二人。)听后,脸上情绪各异,有震惊、有愤怒、激动或者紧张。这幅作品描述了善与恶,爱与恨,忠诚与背叛,卑鄙与高尚。
《最后的晚餐》----莱奥纳多·达·芬奇
认识画家:莱奥纳多·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语:Leonardo da Vinci,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公历4月23日]-1519年5月2日)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又称“美术三杰”)。
达·芬奇在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师从韦罗基奥,逐步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同时是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公国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受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礼遇。1519年病逝。
达·芬奇思想深邃,学识渊博,擅长绘画、雕刻、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是人类历史上少见的全才。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最大的成就在绘画领域,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其精湛的艺术造诣。此外,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Mona Lisa)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1952年,德国发行首枚《蒙娜丽莎》邮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