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两只小象》教学案例1、 教材分析《两只小象》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课“长鼻子”中的一个内容,这节课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创设可预约的精彩,探索以音乐为本的课堂综合美。2、 教学目标1、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两只小象》,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以及好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感情。2、强调歌中的衬字“呀”“啰”不要唱得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感受。3、能够准确地运用打击乐器拍击歌曲的节奏,为歌曲的表演增色,同时巩固3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只小象》。能大胆积极地参与表演。教学难点:正确掌握休止符的用法。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师:大森林中的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盛会,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参加呢?(放多媒体课件图片)生:愿意。师:同学们听听是什么动物来了? (教师弹奏《动物狂欢节》──《狮子》《天鹅》《象》等片段,同时让学生感受音乐。比较不同动物的身体动作、神情与外形等有什么区别,学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如:狮子——凶猛,天鹅——轻盈优美,大象──大、慢、笨重,等。)师:最后听的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象》的片段)生:三拍子。师:三拍子的特点是什么?生:强弱弱(用声势、用三角铁来感受三拍子特点,)2复习歌曲师:我们还学过一首关于象的歌曲,一起来唱一唱吧。(复习歌曲《小象》)生:唱《小象》。3学唱歌曲(1) 初听歌曲师:在这次动物狂欢盛会上,有两个小象他们相遇了,你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呢?(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生:看图说话,描述歌词大意。(2)朗读歌词师:出示歌词谱 例: 两 只 小 象 ︳呦 罗 罗 ○ ︳河 边 走 呀 ︳呦 罗 罗 ○ ︳……师与一个学生边说歌词边模仿小象动作,引导学生记忆歌词之后,两人配合,学着老师说说,再配乐按节奏说词,在此渗透文明礼貌教育。(3)声势感受师:我们再来唱一遍歌曲,用拍手拍腿的方法为歌曲伴奏。生:(边唱歌曲边用身体动作伴奏。)(4)学唱歌词师:老师弹琴,你们来唱词,边唱边想小象走路的样子。生:(唱歌曲)师:谁到前面学学小象走路的样子。生:(模仿)师:为什么走得这样慢,这样沉重。生:因为小象很大,所以走路慢。(5)即兴拓展师:很好,象是庞然大物,粗壮的腿能把地踩出大坑,所以走起路来缓慢,沉重。咱们来学小象走路的样子,甩甩鼻子。(边唱边感受小象的形象。)生: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表演唱。三、教学反思新课标提倡学科综合这一基本理念,这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小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音乐课的综合必须以音乐为本,其他学科的内容必须与音乐密切相关,必须对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有帮助,而不是干扰削弱音乐本体。本课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本课教学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纯真而美好的感情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学生通过聆听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入歌曲演唱,不仅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感受音乐中的动物,更加喜爱动物。从聆听体验活泼欢快的音乐为切入点,以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入手,通过听、拍、唱、演、编、创等系列的综合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速度及节拍的意义。另外,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巧妙的环节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学生在展示时,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才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还要精心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思考,在评价中成长。教师要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的学习惯性,使之转变成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创造式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交给学生自我寻找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这样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殿堂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