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学会作文的构思方法2023中考作文指导(一)一字(词)贯穿构思法一字(词)贯穿,是提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如《背影》一文,就是采用一词贯穿构思法,文章从始至终以“背影”一词贯穿全文,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一颗慈父心,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运用此法,要注意文章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二)悬念设置构思法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文章中提出问题,摆出矛盾,或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其特点是先将疑问摆在那里,然后,或“顾左右而言他”,或作出种种猜想,令人对其念念不忘。总之,作者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解决矛盾,而是在酝酿比较长的时间后再解开“悬念”,写出结局。悬念是作品中引起读者急切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西门豹》一文中就多处设置了悬念。此文开头就介绍“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对此,西门豹要问个为什么,我们读课文的也会产生疑问:这地方是怎么回事儿呢?再往下读,新的疑问又产生了:河伯真要娶媳妇吗?今年又轮到哪个姑娘?她的命运怎么样?再往下来,我们又会想:西门豹也相信河神娶媳妇吗?他怎么也会去送新娘呢?这些问题吸引着我们不能不往下读,急于知道事情的结果。直到西门豹用计惩治了巫婆官绅,谜底解开了,我们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并由衷地赞叹西门豹的足智多谋和破除迷信、严惩恶势力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悬念”的作用。悬念运用得好,文章就能抓住读者的心,使他们一直要看到结局才放下。古代的章回小说每一回的结尾,现代的连续剧每一集的结尾,都设置了悬念。(三)对比构思法对比,是指将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法能使文章所要表现的人、事、物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或动静对比,或美丑相映,或真假相衬,或善恶对立,或冬夏对比,或天地对照等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并使文章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的方法(1)横向对比,让各种人物都在同一事件中“亮相”,以显示各自的性格。(2)纵向对比,自己这个人物从小到大的性格变化。如:《送给老师的礼物》,不同的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不同,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我变了》一文,从作者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到今天是个什么样子,说明自身变化,从一个不懂礼貌变成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再如,小学课文《少年闰土》中的“我”与“闰土”的对比,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闰土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有一学生作文《第一次考试作弊》中写的是自己以前在考试中作弊的经过,文中小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构思方法,文章生动地再现了小作者“做假”和“求实”这两种对立的思想斗争的过程。习作中,小作者不但留意到前后的思想对比还留意到了前后的动作对比——最后划去了正确的答案,这样也就完成了作文表现当代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的主题。(四)由此及彼法这是一种由一种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的和这一事物有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落花生》由花生想到做人。《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可由国旗想到无数先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的事,或想到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或是看到的关于国旗的故事。在运用这种构思时,要留意这两种事物一定要有某种联系,不能主观上硬性搭配。(五)情境特设法在选定作文材料之后,我们的作文材料可能是单调的,可能是枯燥的,但假如我们想要把作文写好,就不能完全真实地对所选的材料进行摹写,必须要再加工。那设定情境是必不可少的,这情境设定,就好比是用一副精美的框架,镶嵌上一幅精美的图画,使画在框架中显得更为精美。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夜色》中的夜晚,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大年夜等。情境一般有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自然情境又有天气、地理等,比如,有些同学在《我的妈妈》这一类作文时,常写那一次生病了妈妈送他上医院,在作文中我们又有些同学会设定,当时的天气——风雨交加,妈妈独自一人把我背上多少层楼。我们这里不说这个作文材料怎样,单看他们这样的设定情境是成功的。因为这更能反映出妈妈对孩子的爱,妈妈的伟大。社会情境的设定也是很重要的,再举个俗点的例子——捡到钱包交失主,在写时我们同样有同学会想到写这个人不贪钱,可能又有人说他呆,可能还会受到家人的批评等。当然在设定情境时,情境与内容要配合自然,不能为设定而设定。(六)欲扬先抑构思法欲扬先抑,就是为了肯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方法和嘲讽的态度尽力加以贬低和否定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先“抑”后“扬”。“抑”的目的在于“扬”,“抑”下去是为了“扬”得更高。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变,形成波澜起伏之势。如《白杨礼赞》中写道:“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就是欲扬先抑法的典范。(七)画面组合法(片断组合构思法)画面组合法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这种方法构思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先后举了“评论《水浒传》”“谈论‘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四个事件来写鲁迅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我的家乡宁夏》,宁夏景物太多了,只写了三个重点的片断,沙湖、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的景物来写宁夏的风貌。又如《好人李大大》,通过写他的一好、二好、三好三个片断来组织材料。《瞧我这一家子》可以写爸爸一个片断,妈妈一个片断,姐姐一个片断,我一个片断。(八)小中见大法小中见大就是指从写“小题材”入手,以小见大,由点及面,见微知著。这类文章,都是要写一些平凡细微的人与事,但微处见精神,如同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一样,同样可以表现时代的风貌。我们可以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细致、平凡的题材,从生活侧面、某一生活片断折射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的光辉,反应我们的思想状态。反映人与社会之间,从个人的小事反映社会的大事。如:写我家的电脑能上网了,不是单纯写电脑能上网了这件事,而是写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又如写我家买了新汽车了,也不是单写买车这件事,而是要写出国家昌盛,人民富裕。(九)捕捉形象构思法用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和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通过写表哥的外貌等其他描写,写了表哥师范毕业后不愿留在大城市,宁愿回家乡代课,表达了他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爱心。又如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通过对老师的各种描写表达了老师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十)内心独白构思法通过自言自语来展现人物形象。如写《我的爸爸》一文,主要通过你自己的话语来展现你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又如《自我介绍》,也是通过你自己的话语说出你的特点及其他。(十一)误会构思法引人入胜。利用生活中发生的矛盾、误会来构思,塑造人物。如:车上有一位穿着讲究的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人们都说他,后来下车时才知他是一位残疾人。又如:书店有人拿书,原来是大学生帮忙打工,误会解除,助人为乐。(十二)彩线串珠构思法以一件事为线索,贯穿全文。例《一副眼镜》,这副老花眼镜是太爷爷送给爷爷奶的,爷爷又送给爸爸,在灯下批改作业,反映了一家三代热爱教育事业。又如《我的十一岁》,以爷爷那年的十一岁是如何过的,爸爸那年的十一岁是如何过的,我的十一岁又是怎样过的,以十一岁为一颗珠子,贯穿全文,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变化。(十三)触景生情构思法描写外界景物以引起人们的情思,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情。(1)可以先写景后抒情。(2)可以先抒情后写景。(3)也可以边写景边抒情。如《我的家乡》一文,通过写贺兰的景,来抒发你对贺兰的感情,如写广场、公园、热闹的集市等。又如《一件小事》,写自然景物,今天是一个雨天,那件事也是发生在这样一个雨天……以雨天为背景来穿插这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情。(十四)移情构思法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本来不具有人的思想的“物”上去写。如《小狗》,通过写小狗的外形、习性、特点等,表达自己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又如写绿树、白杨树、青松等植物,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十五)分类构思法对事物分类叙述,对道理分条陈述。如《怪人牛二叔》,从名字怪、外貌怪、语言怪,行为怪四个方面来写。又如《雨》,可以从四季的雨不同来写,春、夏、秋、冬四个方面。(十六)因果构思法说一件事的始末时,总是先说事情发生的原因,再说出结果。如《学习与考试》,好好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不认真学习,所以考不好。又如: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充足、水分充足、气候土壤等方面,没有这些条件,植物就无法生长,有原因,有结果。(十七)对话构思法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如《我的星期天》,早上,妈妈叫我起床:“小玉,快起床了”。我对妈妈说:“您快去休息一会吧!”“我不累。”“今天我来做早饭”我又说。又如《班长》,班长常说:“要努力学习,要助人为乐。”班长又对我们说:“老师病了,我们一同去看看吧。”“这几天,老师不在,我们也要像老师在那样好好学习。”正确使用精巧的构思方法,能使文章变化曲折,首尾呼应,引人入胜。构思新巧,就是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事物。写记叙文,要使情节的设计和材料的安排新奇巧妙;写议论文,要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从新的角度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构思新巧,主要是就结构而言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应当引人入胜,以巧取胜,不落俗套,它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创新。练习: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要求:(1)选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2)阅读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3)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通俗易懂。思路一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空气、土地、水果、文具、生活用品等等,按自述式作文的一般思路去写,即通过自报家门,自述遭遇,“家”史,变化,愿望等,告诉读者有关知识。其一般思路或写作步骤如下:首先是自报家门,告诉读者是谁(是什么),归属及名称的判断或由来。接着介绍自己的家属或同类,一般采用分类说明和诠释说明,要求简洁明确。再接着是介绍“自己”的特征,包括形状、色彩、大小、本质特点及与众不同之处。然后,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或说明介绍功用价值;或介绍发展史及变化;或介绍生存利用的条件与方法;或介绍“自己”受到的遭遇与将形成的后果,或向人类提出“自己”的要求与愿望。最后,也要让上述事物进行自我介绍总结,或点明自我介绍的动机。思路二既然赋予事物生命与情感,可以通过对话交流,即物与物的对话,物与人的对话来说明要说明的内容;或者编写一个故事或寓言,来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设想对话交流,首先要设想一个对话的情境,以期引起对话。接着,就这一情境或问题,两者(物与物,或物与人)根据各自的认识,结合各自的遭遇,说出自己的认识理解或感受,摆出自己的理由,诉说自己的愿望,或者展开争论,评价对方的发言,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要说明介绍对话的结果或对话产生的影响。但无论如何要记住:对话的中心要围绕写作动机,或扣住需要介绍的知识,真正做到“说明白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