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航空工业版《PLC基础与实训》课题一电动机的单向连续运行控制课件(共1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航空工业版《PLC基础与实训》课题一电动机的单向连续运行控制课件(共1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29张PPT)
课题一
电动机的单向连续运行控制
课题一
1
典型工作任务
2
理论知识平台
3
项目实施
4
总结与练习
5
项目拓展
目 录
Contents




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和特点,熟悉PLC的分类和发展现状。
2
掌握PLC的软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3
掌握PLC的外部接线。
4
了解PLC的5种编程语言,掌握梯形图的画法。
5
熟悉FX2N系列PLC的型号及接线。
6
7
掌握GX Developer编程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掌握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控制的编程、安装、调试方法。
1
实际生产中,如鼓风机、砂轮机(见图1-1)等很多生产机械的运转都需要应用电动机的单向运行。
(a)砂轮电动机 (b)控制电路图
图1-1 砂轮电动机的单向运行
图1-2所示是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行控制的实物安装图。
其中,图1-2(a)所示是常见的采用继电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实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行控制实物;
图1-2(b)所示是采用PLC控制系统实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行控制实物。
(b)PLC控制系统
(a)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
通过通电操作试机,可以看到当分别按下图1-2(a)和图1-2(b)中的绿色启动按钮SB2后,两台电动机都会启动并连续运行;当分别按下图1-2(a)和图1-2(b)中的红色停止按钮SB1后,两台电动机都会停止运转。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比较两种控制系统对电动机的控制,学习PLC的基础知识。
目 录
Contents
1
典型工作任务
2
理论知识平台
3
项目实施
4
总结与练习
5
项目拓展
一、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二、PLC的结构
三、PLC的工作原理
四、PLC的编程语言
五、PLC控制系统与继电接触器
逻辑控制系统的比较
六、FX2N系列PLC的型号
七、PLC的接线
理论知识平台:
可编程控制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
PLC的分类
PLC的特点
PLC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一、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我国可编程控制器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1)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
(2)维修方便,采用插件式结构;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盘;
(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盘;
(5)数据可直接送入计算机管理;
(6)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盘竞争;
(7)输入可为市电;
(8)输出可为市电,要求2 A以上,可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
(9)扩展时原系统变更少;
(10)用户存储器大于4 K;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汽车制造业竞争激烈,为了适应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的需要,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首先公开招标,对控制系统提出的基本要求为:
归纳后其核心为:
(1)用计算机代替继电器控制盘;
(2)用程序代替硬件连线;
(3)输入/输出电平可与外部装置直接相连;
(4)结构易于扩展。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上述要求,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并在GM公司汽车生产线上首次试用成功,实现了生产的自动控制。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或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但由于PC容易和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混淆,故人们习惯用PLC作为可编程控制器的缩写。
2.PLC的定义
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相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PLC特点
3.PLC的特点
功能完善,品种齐全,适用性强
编程方便,易学易用
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从PLC的内部系统来看,一方面在系统硬件中,PLC带有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号,另一方面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大大降低了系统故障。
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的可靠性很高,原因如下:
从PLC的机外电路来看,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与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大大降低了机械故障;
抗干扰能力是电气控制设备的一个重要性能。PLC的抗干扰能力很强,原因如下:PLC在主模块部分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在结构上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在内部电路中采用了隔离、屏蔽、滤波、接地等抗干扰措施。
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极强的抗干扰能力也就不奇怪了。目前,各生产厂家生产的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都很长。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
2)功能完善,品种齐全,适用性强
PLC中含有数量巨大的用于开关量处理的继电器类元件,可轻松地实现大规模的开关量逻辑控制。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还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以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
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随着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简单。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品种齐全,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适用性强。
3)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方便。编程中采用梯形图语言或面向工业控制的简单指令。
编程方便,易学易用
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深受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4)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一方面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使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
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另一方面使同一设备通过改变程序来改变生产过程成为了可能。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5)
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PLC的体积和重量较小,能耗较低。例如,超小型PLC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 mm,重量小于150 g,功耗仅数瓦。
PLC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PLC产品种类繁多,其规格和性能也各不相同。对PLC,通常根据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功能的差异和I/O点数的多少等进行大致分类。
PLC
的分类
A
B
C
1)按结构形式分类
2)按功能分类
3)按I/O点数分类
4.PLC的分类
(1)
按结构形式分类
整体式
模块式
叠装式
1)按结构形式分类
(1)整体式PLC
整体式PLC是将电源、CPU、I/O接口、与I/O扩展单元相连的扩展口以及与编程器或EPROM写入器相连的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装在一个机箱内,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小型PLC一般采用这种整体式结构。整体式PLC由不同I/O点数的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组成。
基本单元又称主机,即包括装在机箱内的电源、CPU、内有CPU、I/O接口等元件;扩展单元内只有I/O接口和电源等,没有CPU。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一般用扁平电缆连接。整体式PLC一般还可配备特殊功能单元,如模拟量单元、位置控制单元等,使其功能得以扩展。
(2)模块式PLC
模块式PLC是将PLC各组成部分,分别作成若干个单独的模块,如CPU模块、I/O模块、电源模块(有的含在CPU模块中)以及各种功能模块。
模块式PLC由框架或基板和各种模块组成,模块装在框架或基板的插座上。模块式PLC的特点是配置灵活,可根据需要选配不同规模的系统,而且装配方便,便于扩展和维修。大、中型PLC一般采用模块式结构。
(3)叠装式PLC
还有一些PLC将整体式和模块式的特点结合起来,构成所谓叠装式PLC。叠装式PLC的CPU、电源、I/O接口等也是各自独立的模块,但它们之间是靠电缆进行连接,并且各模块可以一层层地叠装。
这样,不但可以灵活配置系统,还可将PLC的体积做得小巧。
根据PLC所具有功能的差异,可将PLC分为低档、中档、高档三类。
分类
低档PLC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移位以及自诊断、监控等基本功能,还可有少量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比较、通信等扩展功能,主要用于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或少量模拟量控制的单机控制系统。
中档PLC除具有低档PLC的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比较、数制转换、远程I/O、子程序、通信联网等功能。有些还可增设中断控制、PID控制等功能,适用于较复杂的控制系统。
高档PLC除具有中档PLC的功能外,还增加了带符号算术运算、矩阵运算、位逻辑运算、平方根运算、其他特殊功能函数的运算、制表及表格传送功能等。高档PLC机具有更强的通信联网功能,可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或构成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实现工厂自动化。
2)按功能分类
(1)小型PLC——I/O点数<256点;单CPU,8位或16位处理器,用户存储器容量4 K字以下。常见的小型PLC产品系列及其生产厂商如下:
3)按I/O点数分类
根据PLC的I/O点数的多少,可将PLC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
SR-20/21——中外合资无锡华光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EX20、EX40——日本东芝公司
S7-200——德国西门子公司
C20、C40——日本立石公司(欧姆龙)
F、F1、F2——日本三菱电气公司
TI100——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GE-I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
(2)中型PLC——I/O点数256~2 048点;双CPU,用户存储器容量2~8 K。常见的中型PLC产品系列及其生产厂商如下:
GE-Ⅲ——GE公司
C-500——日本立石公司
SU-5、SU-6——德国西门子公司
SR-400——中外合资无锡华光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S7-300——德国西门子公司
(3)大型PLC——I/O点数>2 048点;多CPU,16位、32位处理器,用户存储器容量8~16 K。常见的大型PLC产品系列及其生产厂商如下:
S7-400——德国西门子公司
K3——日本三菱公司
C-2000——日本立石公司
GE-Ⅳ——GE公司
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新一代的可编程控制器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关键技术
(1)
(4)
(5)
(6)
(2)
(3)
执行多任务功能的出现。
集成化软件的大力发展。
网络能力的强化。
微型可编程控制器异军突起。
信息技术渗入可编程控制器。
高速化处理功能的实现。
(7)
安全技术的加强。
5.可编程控制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
所谓执行多任务,就是在一个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可同时安装几个CPU模块,每个CPU模块执行各自的任务,控制与其执行任务相关的I/O模块的存取。
1)执行多任务功能的出现
执行多任务功能的出现是PLC的革命性变化。
网络能力的强化,使可编程控制器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引入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无线网络及Internet等技术后,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已今非昔比。
2)网络能力的强化
典型的可编程控制器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设备控制层、过程控制层和信息管理层3个层次。
在设备控制层中,引入了现场总线,使得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现场检测仪表、变频器、MCC控制柜等一切现场设备都可直接与可编程控制器相连;
在设备控制层中
在过程控制层中
在信息管理层
在信息管理层,向工业以太网的扩展,使控制与信息管理融为一体。
在过程控制层中,传统意义上的人机界面的功能已经焕然一新,使可编程控制器能实现跨地区的编程、监控、诊断、管理,实现整个车间及全厂范围的控制;
随着网络能力的强化,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的控制功能在增强,控制范围在扩大,这就要求可编程控制器实现高速运行和实时通信功能。
3)高速化处理功能的实现
为了实现高速化,有些可编程控制器已在其内核中设计有通信功能,借助于无源数据总线,使系统的瓶颈得以消除,这种结构允许多个处理器、网络在一个机架中使用而没有限制,从而提供了高性能的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
高速化包括运算速度的高速化、与外部设备交换数据的高速化、编程设备服务处理的高速化、外部设备响应的高速化。
目前,可编程控制器生产厂商用于开发系统硬件费用的比例逐年下降,而用于开发软件、集成等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
4)集成化软件的大力发展
现在的成套软件将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操作员界面、运动控制、程序调试、故障诊断和处理、通信等集成为一体。
人-机界面及监控软件集成了所有开放的标准接口,可直接从生产中获得大量实时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打包,然后传送到管理层;
同时它能将过程优化数据和生产细节的参数迅速地反馈到控制层和现场,从而为集成ERP系统铺平道路。
传统的微型可编程控制器一般为8~64点数字量I/O,1~4点模拟量I/O,体积很小,可直接安装在机器内。
5)微型可编程控制器异军突起
但现在的微型可编程控制器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在网络功能和人机接口功能上已可与大、中型的可编程控制器相比,这一类微型可编程控制器是目前发展最快的。
信息技术渗入可编程控制器是为了适应工厂控制系统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日益有机结合的发展趋势,适应在控制层面上让不同品牌的可编程控制器之间、可编程控制器与分布式控制系统之间有效交换数据的要求。
6)信息技术渗入可编程控制器
实际上多任务系统的实现、网络能力的强化、软件集成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融为一体。
随着可编程控制器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可编程控制器的安全技术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7)安全技术的加强
内藏冗余的CPU系统的过程控制器也已出现,这种过程控制器利用内部测试电路检查、诊断I/O模板的运行状况,而不是采用冗余的I/O模板。
具有容错和冗余性能的故障防止型可编程控制器已经出现,它具备能在线插拔的双通道的信号模板和电源模板。
6.我国可编程控制器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在国际上可编程控制器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还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可编程控制器产品。
一是技术层面上的
目前我国的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
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整个基础工业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芯片制造、模具加工等方面的不成熟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实际上也是一个经济竞争的问题。现在95%的国内市场由国外的可编程控制器产品所占领,大、中型可编程控制器中,几乎全部由国外几大公司垄断。
二是竞争层面上的
随着我国使用可编程控制器领域的不断扩大,市场越来越大,然而国外几大公司几乎每年都会针对市场推出新的产品,一旦人们使用了新的产品,他们就会逐渐提高产品的市场价格,而我国没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经济竞争中就只能处于被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巨大地市场份额极大的吸引了国外的大公司,他们开拓市场的方法都是采用大范围建立代理销售渠道,每个公司的分销商、系统集成商都会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之多,造成了我国的分销商、系统集成商之间的激烈竞争,而这些无序的竞争为国际大公司分而治之、获取稳定的高额利润创造了条件。
三是市场秩序层面上的
(1)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南大傲拓高举国产PLC大旗,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打造自主民族品牌。汲取国际主流PLC的成功经验,改进其不足之处,瞄准当今PLC的最新发展方向,研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A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
随着整个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芯片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很多公司的产品不断改革创新,一定能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编程控制器。
(2)继续发挥我国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的优势,扩大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过程正在加速。
我们在努力将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同时,还要凭借技术和劳动力优势,进入可编程控制器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应用,并逐渐进入国际上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市场,让我国的应用技术优势形成真正的增值服务,从而带动我国相关成套设备和软件产业的发展。
(3)在扩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的同时,我们还在软件集成化上下功夫,开发出针对NA-PLC的遵循IEC-61131国际标准的NAPro软件。
NAPro软件可以从缩减开发成本、优化运行等多方面保证优化客户的软件投资,降低培训成本,在开发和兼容性方面有着无可匹敌的潜力。
NAPro软件集成IEC的全部五种编程语言及原创流程图语言,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及自定义类型,支持多种函数功能块,全部中文界面,具有控制程序仿真软件,系统及应用诊断功能,完整的在线硬件及软件帮助,特殊功能块可以定制,多文档结构等功能。
可编程控制器主要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单元、电源、编程器等几部分组成。模拟其硬件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3 PLC的硬件结构
二、PLC的结构
CPU在地址总线上给出地址,在控制总
线上给出读命令,从数据总线上读出存
储单元中的指令,存入CPU的指令寄
存器。
CPU执行完一条指令后,能自动生成
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以便取出并执行下
一条指令。
CPU除顺序执行程序外,还能接受内
部或外部发来的中断请求,并进行中
断处理,处理完返回断点,继续顺序执
行程序。
4)处理中断
1)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
CPU是PLC的核心,它按PLC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其主要作用有:
1.中央处理单元(CPU)
对存放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进行译码,识别并执
行指令规定的操作,如算术运 算或逻辑运
算,并将执行结果送输出相关部分。
3)顺取指令
2)执行指令
存储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用来存储系统程序、用户程序、逻辑变量、系统组态等信息。
2.存储器
可编程控制器配有系统存储器和用户存储器。系统存储器存放系统管理程序,用户存储器存放用户设计编辑的应用程序。
常用的存储器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主要存放用户程序和系统参数。
当可编程控制器处于编程工作状态时,用编程器或编程软件设计、编辑的程序和参数存放在RAM中;
当切换到运行方式时,CPU从RAM中读取指令并执行。
程序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结果也在RAM中暂时存放。
只读存储器可以用来存放系统程序,PLC失电后再加电,系统程序内容不变且重新执行;只读存储器也可以用于固化用户程序和一些重要参数,以免因偶然操作失误而造成程序和数据的损失或破坏。
按编程方式不同,只读存储器分为ROM、EPROM和EEPROM。ROM是掩膜只读存储器,也可以代表一般的只读存储器;EPROM是紫外线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也可以写作E2PROM,是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实际生产中信号电平是多样的,外部执行机构所需的电平也不同,而可编程控制器的CPU所处理的信号只能是其标准电平,因此,需要通过输入/输出单元实现这些信号电平的转换。
3.输入/输出单元
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单元实际上是PLC与被控对象之间传送信号的接口部件。
通过接口电路将这些器件产生的信号转换为CPU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信号,并送入输入映像存储器。
运行时CPU从输入映像寄存器中读取输入信息并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存放到输出映像寄存器中。
输入/输出单元有良好的电隔离和滤波作用。连接到PLC输入端的输入器件是各种开关、操作按钮和传感器等。
输入/输出映像寄存器由相应的输入/输出触发器组成,输出接口将其弱电控制信号转换为控制现场所需要的强电信号输出,驱动显示灯、电磁阀、继电器、接触器等各种被控设备的执行器件。
下面简单介绍常见的输入接口电路和输出接口电路。
输入接口电路为了防止各种干扰信号和高电压信号进入PLC,一般用RC滤波器消除输入端的抖动和外部噪声干扰,用光电耦合电路进行隔离。光电耦合电路由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组成。
3.输入/输出单元
1)输入接口电路
通常PLC的输入可以是直流、交流或交直流信号。输入电路电源可以由外部提供,也可以由PLC内部提供。采用外部电源的直流、交流和交直流输入接口电路如图1-4所示。
图1-4(a)所示为直流输入电路,当输入开关闭合时,发光二极管发光,表示输入端接通。
同时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二极管使三极管导通,信号进入内部电路,此输入点对应的电平由0变为1,即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对应电平由0变为1。
(a)直流输入电路 (b)交流输入电路
图1-4(b)所示为交流输入电路,电路中设有隔直电容器C来减小高频信号串入。
(c)交直流输入电路
图1-4(c)所示为交直流输入电路,它的外接电源除直流电源外,还可用12~24 V的交流电源,而其内部电路结构与直流输入电路基本相同。
2)输出接口电路
继电器输出最常用。当CPU有输出时,根据输出映像区对应的电平状态,接通或断开输出电路中的继电器线圈,使继电器的触点闭合或断开,通过该触点来控制外部负载电路的通断。
输出接口电路有三种输出形式: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晶闸管输出。
图1-5所示是PLC的输出电路图。每种输出都采用了电气隔离技术,电源由外部供给,输出电流一般为0.5~2 A,输出电流的额定值与负载的性质有关。
继电器输出利用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实现了PLC的内部电路与外部负载的电气隔离,如图1-5(a)所示。
(a)继电器输出 (b)晶体管输出 (c)晶闸管输出
图1-5 输出接口电路
晶闸管输出采用了光触发型双向晶闸管,并通过它实现PLC内部电路与其驱动的外电路电气隔离,如图1-5(c)所示。
晶体管输出是通过光电耦合器使晶体管饱和或截止以控制外部负载电路的通断,同时利用光电耦合原理实现PLC与外部电路的电气隔离,如图1-5(b)所示。
为了避免PLC受到瞬间大电流的作用而损坏,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由于PLC的输入和输出端采用光电耦合,在电气上是完全隔离的,输出信号不会反馈到输入端,也不会产生地线干扰和其他串扰,因此PLC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一是在输入、输出的公共端接熔断器;二是采用保护电路,对直流感性负载用续流二极管回路,对交流感性负载用阻容吸收回路。
PLC的电源一般采用交流220 V市电,电源部件将交流电转换为供PLC工作所需的直流电,使PLC正常工作。
4.电源
小型PLC电源和CPU单元整合为一体,大、中型PLC有专用的电源模块。部分PLC电源部件可提供直流24 V输出,用于对外部传感器供电,最大输出电流为500 mA。
编程器是PLC最重要的外部设备。利用编程器可以将用户程序输入PLC存储器,可以检查、检修、调试程序,还可以监视程序的运行及PLC的工作状态。小型PLC常用简易型便携式或手持式编程器,这两种编程器只能联机编程,不能直接输入和编辑梯形图程序。
5.编程器
计算机添加适当的硬件接口电缆和编程软件,也可以对PLC进行编程。计算机编程器也叫智能型编程器,可以直接显示梯形图、读出程序、写入程序、监控程序运行等。
可编程控制器属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它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计算机工作原理基础上的,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实现。
三、PLC的工作原理
执行用户程序时需要各种现场信息,如果这些现场信息(例如按钮SB接通或断开状态)已送到PLC的输入端口,PLC将采集所有输入信号并存放到输入映象寄存器中,执行用户程序时所需输入状态均在输入映象寄存器中取用。
PLC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扫描的过程。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按顺序逐条地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用户程序结束,然后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新的一轮扫描。
同样,PLC对外部的输出控制也是先把CPU执行用户程序后的输出结果存放在输出映象寄存器中,等执行完用户程序后,输出映像寄存器将所有输出结果一次性向输出端口或输出模块输出,使输出设备的部件动作。
图1-6 PLC工过程示意图
当PLC处于正常运行时,PLC会不断循环扫描地工作下去,其工作过程示意图如图1-6所示。每一次扫描过程有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3个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首先扫描所有输入端子,并将各输入状态存入对应的输入映象寄存器中。
当输入映象寄存器被刷新后,进入程序执行阶段,在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阶段。
1)输入采样阶段PLC
因输入锁存器的存在,无论输入信号如何变化,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容都保持不变,直到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开始,才重新向输入端写入新内容。
在输出刷新阶段,当用户程序执行结束后,PLC将元件映象寄存器中所有输出继电器的状态转存到输出锁存器中,并通过一定方式输出,驱动外部负载。
每一次扫描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
3)输出刷新阶段
PLC在程序执行阶段,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句扫描程序。当指令中涉及输入、输出状态时,PLC就从输入映象寄存器“读入”上一阶段采入的对应输入端子的状态,从元件映象寄存器“读入”对应元件(“软继电器”)的当前状态。
然后进行相应的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存入元件映象寄存器中。对元件映象寄存器来说,每一个元件(“软继电器”)的状态都会随着程序执行过程而变化。
2)程序执行阶段
四、PLC的编程语言
PLC使用的编程语言共有5种,即梯形图、指令语句表、步进顺控图、逻辑符号图、高级编程语言。
1.梯形图
梯形图是最直观、最简单的一种编程语言,它类似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形式,逻辑关系明显,是在继电接触器控制逻辑基础上使用简化的符号演变而来的,具有形象、直观、实用等优点,容易被电气技术人员接受,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PLC编程语言。
梯形图左右两端的母线是不接任何电源的。梯形图中流过的并不是真实的电流,而是假想电流(概念电流)。假想电流只能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流动,是执行用户程序时满足输出执行条件而作出的假设。
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图和PLC梯形图有对应关系,如图1-7所示。由图可见,两种控制图逻辑含义是一样的,但具体表示方法有本质区别。梯形图中的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不是实物,而是PLC存储器中的存储位,因此称为软元件。若继电器线圈相应的状态位为“1”,表示该继电器线圈通电,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a)控制线路图 (b)梯形图
图1-7 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图和PLC梯形图
梯形图由多个梯级组成,每个梯级由一个或多个支路和输出元件构成。右边的输出元件是必须的。例如,图1-7(b)所示的梯形图是由三个梯级构成的,梯级一有4个编程元件X0、Y0、X1和Y1,Y0和Y1是输出元件。同一个梯形图中的编程元件,不同的厂家会有所不同,但它们表示的逻辑控制功能是一致的。
2.指令语句表
指令语句表是一种与计算机汇编语言类似的助记符编程语言,简称指令表,它用一系列操作指令组成的语句描述控制过程,并通过编程器传输到PLC中。
不同厂家的指令语句表使用的助记符可能不同,因此,一个功能相同的梯形图,书写的指令语句表可能并不相同。表1-1是用三菱FX系列PLC指令语句表完成图1-7(b)控制功能编写的程序。
序号 指令操作码(助记符) 操作数(参数) 说明
1 LD X0 输入X0常开触点,逻辑行开始
2 OR Y0 并联Y0自保触点
3 AND X1 串联X1常闭触点
4 OUT Y0 输出Y0,逻辑行结束
5 LD Y0 输入Y0常开触点,逻辑行开始
6 OUT T0 输出驱动定时器T0
7 K20 设定定时器参数K20,逻辑行结束
8 LD T0 输入T0常开触点,逻辑行开始
9 OUT Y1 输出Y1,逻辑行结束
表1-1 FX系列PLC指令语句表
指令语句表编程语言是由若干条语句组成的程序,语句是程序中的最小独立单元。每个操作功能由一条语句来表示。PLC的语句由指令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操作码由助记符表示,用来说明操作的功能,告诉CPU做什么。
例如,逻辑运算的与、或、非等,算术运算的加、减、乘、除等。操作数一般由标志符和参数组成。标志符表示操作数类别,例如输入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
参数表示操作数地址或预定值。
3.步进顺控图
步进顺控图,简称步进图,又叫状态流程图或状态转移图,是使用“状态“来描述控制任务或过程的流程图,是一种专用于工业顺序控制的程序设计语言。
它能完整地描述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功能和特性,是分析、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控制程序的重要工具。步进顺控图的例子,如图1-8所示。
图1-8 步进顺控图
4.逻辑符号图
逻辑符号图与数字电路的逻辑图极为相似,模块有输入端、输出端,逻辑符号图使用与、或、非、异或等逻辑符号描述输出端和输入端的函数关系,模块间的连接方式与电路连接方式基本相同。逻辑符号图编程语言直观易懂,容易掌握。图1-9所示是一个先“或”操作后“与”操作的逻辑符号图。
图1-9 逻辑符号图
5.高级编程语言
在大型PLC中,为了完成具有数据处理、PID调节、定位控制、图形操作终端等较为复杂的控制,往往使用高级计算机编程语言,使PLC具有更强的功能。
五、PLC控制系统与继电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的比较
下面以“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行控制”为例,将PLC控制系统与继电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进行比较,可以知道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成的器件不同
继电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是由许多硬件继电器和接触器组成的,而PLC则是由许多“软继电器”组成的。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触点,使系统可靠性大大降低。
例如,在本项目中继电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实现电动机的单方向连续运行,就是通过接触器KM的一辅助常开触点实现自保的,一旦触点接触不良,将会影响电动机的正常运行。PLC则采用无机械触点的逻辑运算微电子技术,复杂的控制由PLC内部运算器来完成,故寿命长、可靠性高。
2.触点的数量不同
继电器和接触器的触点数较少,一般只有4~8对,而PLC内部的“软继电器”可供编程的触点数是无限的。
3.控制方式不同
继电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是通过元件之间的硬件接线来实现控制功能的,而PLC控制系统是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控制功能的,即它通过输入端子接收外部输入信号,然后将输入端子接内部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的触点接到PLC的输出端子上,由事先编好的程序(梯形图)驱动,通过输出继电器触点的通断,实现对负载的功能控制。
如图1-10所示是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行控制的PLC等效控制系统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按下启动按钮SB2后,内部输入继电器X1的等效线圈接通(ON),在程序(梯形图)中的X1的常开触点接通(ON),驱动内部输出继电器Y0工作,与输出端子相连的Y0常开触点接通(ON),使与输出端子相连的接触器KM得电动作,与此同时在程序(梯形图)中的Y0常开触点接通(ON)。
需要停止时,按下停止按钮SB1,内部输入继电器X0的等效线圈接通(ON),在程序(梯形图)中的X0的常闭触点断开(ON),驱动内部输出继电器Y0停止工作,与输出端子相连的Y0常开触点断开(OFF),使与输出端子相连的接触器KM失电;
与此同时在程序(梯形图)中的Y0常开触点断开(OFF)。当松开停止按钮SB1后,内部输入继电器X0的等效线圈失电(OFF),X0的常闭触点复位(OFF)。
图1-10 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行控制的PLC控制系统框图
从上述控制过程中可以看到,PLC控制系统实现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行,主要是通过PLC的程序(梯形图)来驱动,如想将本线路的控制功能改成断续(点动)控制,只需修改原来程序就可实现,不用改变外部接线。
因此,PLC控制系统具有只要改变控制程序,即可灵活改变控制功能的特点。
4.工作方式不同
在继电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中,当电源接通时,线路中各继电器都处于受制约状态。在PLC中,各“软继电器”都处于周期性循环扫描接通中,每个“软继电器”受制约接通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
六、FX2N系列PLC的型号
FX2N系列PLC的基本单元、扩展单元和扩展模块的型号规格分别见表1-2、表1-3和表1-4。
输入输出
总点数 输入
点数 输出
点数 FX2N系列
AC电源DC输入
继电器输出 三端双向晶闸管
开关元件 晶体管输出
16 8 8 FX2N-16MR-001 — FX2N-16MT-001
32 16 16 FX2N-32MR-001 FX2N-32MS-001 FX2N-32MT-001
48 24 24 FX2N-48MR-001 FX2N-48MS-001 FX2N-48MT-001
64 32 32 FX2N-64MR-001 FX2N-64MS-001 FX2N-64MT-001
80 40 40 FX2N-80MR-001 FX2N-80MS-001 FX2N-80MT-001
128 64 64 FX2N-128MR-001 — FX2N-128MT-001
32 16 16 FX2N-32MR-D FX2N-32MT-D
48 24 24 FX2N-48MR-D FX2N-48MT-D
64 32 32 FX2N-64MR-D FX2N-64MT-D
80 40 40 FX2N-80MR-D FX2N-80MT-D
表1-2 基本单元一览表
输入输出
总点数 输入
点数 输出点数 AC电源DC输入
继电器输出 三端双向晶闸管开关元件 晶体管输出
32 16 16 FX2N-32-ER — FX2N-32ET
48 24 24 FX2N-48-ER — FX2N-48ET
表1-3 扩展单元一览表
输入输出
总点数 输入
点数 输出点数 输入 晶体管输出 三端双向晶闸管
开关元件 输入信号
电压 连接形式
8(16) 4(8) FX0N-8ER — — DC24V 横端子台
8 8 — FX0N-8EX — — DC24V 横端子台
8 0 FX0N-8EYR — FX0N-8EYT — — 横端子台
16 16 — FX0N-16EX — — DC24V 横端子台
16 0 FX0N-16EYR — FX0N-16EYT — — 横端子台
16 16 — FX2N-16EX — — DC24V 纵端子台
16 0 FX0N-16EYR — FX2N-16EYT FX2N-16EYS — 纵端子台
表1-4 扩展模块一览表
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型号的格式如图1-11所示。
图1-11 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型号格式
七、PLC的接线
PLC控制系统可由可编程控制器和电源、主令器件、传感器设备以及驱动执行机构相连接而构成。
1.电源部分
PLC的电源接在图1-12所示的L端子和N端子之间,接线时要注意:
(1)电源电压不能超过电压的允许范围AC 85~264 V。
(2)为避免发生无法补救的重大事故,应有急停电路。
(3)为防止发生短路故障,应选用250 V,1 A的熔断器。
(4)为防止过大的电源电压波动或过强的噪声干扰引起整个控制系统瘫痪,可采取使用隔离变压器等有效措施。
(5)不能将外部电源线接到内部提供24 V直流电源的端子上。
(6)PLC的接地线应为专用接地线,进行单独接地。
图1-12 PLC电源接线示意图
电源部分
2.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
输入部件是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部分,主要由按钮、行程开关、光电开关等主令电器构成,用于发送控制指令。
PLC常用输入、输出部件的实物图如图1-13所示。
可编程控制器输出接口电路带负载的能力是有限的,它是通过执行装置,即接触器或继电器、执行器和气动与液动电磁阀,来带动生产机械工作的,这些执行装置就是PLC的输出部件。
图1-13 PLC常用输入、输出部件的实物图
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接线时要注意:
(1)输入部件导线尽可能远离输出部件导线、高压线及电动机等干扰源。
在PLC的本体上还可以连接多种功能扩展单元,例如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高速计数模块等。
(3)PLC的各“COM”端均为独立的,当各负载使用不同电压时,可采用独立输出方式;当各个负载使用相同电压时,可采用公共输出方式,这时应使用型号为AFP1803的短路片将它们的“COM”端短接起来。
(2)不能将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接到带“ ”的端子上。
(4)若输出端接感性负载时,需根据负载的不同情况接入相应的保护电路,即在交流感性负载两端并接RC串联电路;在直流感性负载两端并接二极管保护电路;在带低电流负载的输出端并接一个泄放电阻以避免漏电流的干扰。
(5)在PLC内部输出接口电路中若没有熔断器,为防止因负载短路而造成输出短路,应在外部输出电路中安装熔断器。
3.PLC接线图
1)输入器件的接线
FX1s系列PLC的输入回路采用直流输入,且在PLC内部,无源的开关类输入不用单独提供电源。接近开关指本身需要电源驱动,输出有一定电压和电流的开关量传感器。
根据其信号线可以分为3类:两线式、三线式、四线式,如图1-14所示。
图1-14 PLC输入端接线实物图
图1-15 PLC输入端接线原理图
PLC输入端接线原理图如图1-15所示。
2)输出器件的接线
PLC有3类输出: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晶闸管输出,如图1-16所示。
(a)继电器输出
(b)晶体管输出
(c)晶闸管输出
图1-16 继电器、晶体管、晶闸管输出接负载电路图
图1-17 PLC输出端接线示意图
晶闸管输出只可接交流负载,晶体管输出只可接直流负载,继电器输出既可接交流负载也可接直流负载。PLC输出端接线实物示意图如图1-17所示。
图1-18 PLC输出端接线原理图
PLC输出端接线原理图如图1-18所示。
1
典型工作任务
2
理论知识平台
3
项目实施
4
总结与练习
5
项目拓展
目 录
Contents
一、程序运行与仿真
1.通过分析控制要求,分配输入点和输出点,写出I/O通道地址分配表
根据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的控制要求,可确定PLC需要2个输入点,1个输出点,其I/O通道地址分配见表1-5。
表1-5 I/O通道地址分配表
输 入 输 出
元件代号 作用 输入继电器 元件代号 作用 输出继电器
SB1 停止按钮 X0 KM 正转控制 Y0
SB2 启动按钮 X1
2.画出PLC的I/O接线图
PLC接线图如图1-19所示。
图1-19 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I/O接线图
3.程序设计
根据I/O通道地址分配表及对项目控制要求的分析,画出本项目控制的梯形图,并写出指令语句表。
编程思路:当按下启动按钮SB2时,输入继电器X1接通,交流接触器KM线圈得电,输出继电器Y0置1,这时电动机连续运行。
当按下停止按钮SBl时,KM线圈失电,输出继电器Y0置0,电动机停止运行。
此时即使松开按钮SB2,输出继电器Y0仍保持接通状态,这就是“自锁”或“自保持”功能;
(a)梯形图 (b)指令表
图1-20 PLC控制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行
从以上分析可知,满足电动机连续运行的控制要求,由此可设计出本项目的梯形图及指令表,如图1-20所示。
4.程序输入及仿真运行
三菱GX Developer编程软件是应用于三菱系列PLC的中文编程软件,可在Windows XP及以上操作系统中运行。
运行安装盘中的“SETUP”,按照逐级提示即可完成GX Developer的安装。安装结束后,将在桌面上建立一个和“GX Developer”相对应的图标,同时在桌面的“开始/程序”中建立一个“MELSOFT应用程序/GX Developer”选项。若需增加模拟仿真功能,在上述安装结束后,运行安装盘中LLT文件夹下的“SETUP”文件,按照逐级提示即可完成模拟仿真功能的安装。
1)GX Developer编程软件的安装
2)程序输入
(1)新工程的建立
双击桌面上的“GX Developer”图标,或单击“开始”>“所有程序”>“MELSOFT应用程序”>“GX Developer”,即可启动GX Developer。程序启动几秒后即可进入程序主界面,如图1-21所示。
图1-21 程序主界面
单击工具栏中的 按钮,弹出如图1-22所示的对话框,将PLC系列设置为“FXCPU”,将PLC类型设置为“FX2N”。
图1-22 指定PLC系列和类型
在“创建新工程”对话框中,勾选“设置工程名”复选框,输入工程名“123”,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再在弹出的提示框中单击“是”按钮,如图1-23所示。
图1-23 创建新工程
工程建立完毕后即进入图1-24所示界面。
图1-24 编程界面
(2)程序输入
依次输入图1-20所示梯形图中的各软元件,图1-25所示为 的输入方法:单击 按钮,出现“梯形图输入”对话框,选择所要输入的元件符号,输入元件名称,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其他元件的输入方法与之类似。
图1-25 程序输入
工具栏中各元件的按钮都标注了对应的快捷键。如 表示 的快捷键为F5, 表示 的快捷键为F6等。
在梯形图中新建一行的方法如图1-26所示:将光标移至的空白位置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行插入”(或直接单击“编辑”菜单下的“行插入”)。
图1-26 新建一行
程序输入完成后,单击“变换”菜单下的“变换”,对程序进行变换。
(3)程序对错检查
在程序主界面单击“工具”菜单下的“程序检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好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然后单击“执行”按钮,即可对程序的对错进行检查,如图1-27、图1-28所示。
图1-27 程序检查结果(没有错误)
图1-28 程序检查结果(有错误)
3)程序模拟仿真运行
单击“工具”菜单下的“梯形图逻辑测试起动”,即可开始仿真,运行界面如图1-29 (a)、(b)、(c)所示。
(a)
(b)
(c)
图1-29 梯形图逻辑测试起动
若需要强制执行一些输入条件ON,可单击菜单下的“调试”>“软元件的测试”,打开“软元件测试”窗口,如图1-30所示。
图1-30 软元件测试
在“位软元件”的“软元件”编辑框中选择或输入与案件名称,单击“强制ON”按钮即可。若强制元件X1“ON”,则输入X1,单击“强制ON”按钮。测试完成后,单击“工具”菜单下的“梯形图逻辑测试结束”来结束测试,如图1-31所示。
图1-31 结束测试
4)程序保存
单击工具栏中的 按钮,或选择“工程”菜单下的“保存工程”,即可完成程序的保存,如图1-32所示。
图1-32 程序保存
5)程序下载
(1)PLC与计算机连接
PLC一般设有专用的通信口,通常为RS485口或RS422口,FX2N型PLC为RS422口与计算机的COM1串口连接。
(2)程序写入
首先接通系统电源,将PLC的“RUN/STOP”开关拨到“STOP”的位置,然后通过单击GX Developer软件中“在线”菜单下的“PLC写入”,就可以把仿真成功的程序写入PLC中。
二、PLC线路安装与调试
1.PLC安装常识
PLC应安装在环境温度为0~55℃,相对湿度小于89%、大于35%,无尘埃和油烟,无腐蚀性及可燃性气体的场合中。
PLC的安装固定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利用机箱上的安装孔,用螺钉将机箱固定在控制柜的背板或面板上;二是利用DIN导轨安装,这需先将DIN导轨固定好,再将PLC及各种扩展单元卡上DIN导轨。安装时还要注意在PLC周围留足散热及接线的空间。如图1-33所示为FX2N机及扩展设备在DIN导轨上的安装情况。
① 35 mm宽的DIN导轨
② 安装孔4个
③ 电源、供给电源、输入信号用脱卸式(16点形式的除外)端子排(带盖板)
④ 显示输入用的LED ⑤ 扩展单元、扩展模块、特殊单元、特殊模块、连接接口、盖板
⑥ 输出用的脱卸式端子排
⑦ 显示输出动作用的LED
⑧ DI导轨脱卸用卡扣
⑨ 面板盖子
⑩ 连接外围设备的接口盖板等
动作指示灯
图1-33 FX2N机及扩展设备在DIN导轨上的安装
2.安装接线板
根据I/O接线图,在模拟实物控制接线板上进行元件及线路安装。
(1)检查元器件
根据表1-5配齐元器件,检查元器件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并用万用表检测元器件是否完好。
(2)固定元器件
固定好本项目所需元器件。
(3)配线安装
根据配线原则和工艺要求,进行配线安装。
(4)自检
对照接线图检查接线是否无误,再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的阻值是否与设计相符。
(5)通电调试
① 经自检无误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方可通电调试。
② 首先接通系统电源开关QS,将PLC的“RUN/STOP”开关拨到“RUN”的位置,然后通过计算机上GX Developer软件中“在线”菜单下的“监视”>“监视模式”来监视程序的运行情况,再按照表1-6进行操作,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检查电路或梯形图并分析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进行重新调试,直到系统功能调试成功为止。
表1-6 程序调试步骤
操作步骤 操作内容 观察内容 观察结果 思考内容
第一步 将程序下载到PLC后,合上断路器QS “POWER”灯 理解PLC
的工作过程
所有的“IN”灯
第二步 将“RUN/STOP”开关拨到“RUN”的位置 “RUN”灯
第三步 将“RUN/STOP”开关拨到“STOP”的位置 “RUN”灯
第四步 按下SB2 接触器KM
第五步 按下SB1
1
典型工作任务
2
理论知识平台
3
项目实施
4
总结与练习
5
项目拓展
目 录
Contents
1.总结
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实施和观察,你对PLC控制系统有哪些初步的了解?请将你的体会和认识记录下来。
2.作业
(1)可编程控制器有哪些主要特点?
(2)可编程控制器开关量输出接口按输 出开关器件的种类不同可分为几种形式?
(3)简述PLC的扫描工作过程。
(4)PLC常用有哪几种编程语言?
(5)简述梯形图和继电器控制图的区别。
3.技能拓展
(1)试编写两地控制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行控制电路的梯形图和指令表。
(2)楼上、楼下各有一只开关(SBI、SB2)共同控制一盏照明灯(1EL)。要求两只开关均可对灯的状态(亮或灭)进行控制。试用PLC来实现上述控制要求。
1
典型工作任务
2
理论知识平台
3
项目实施
4
总结与练习
5
项目拓展
目 录
Contents
一、常用的PLC产品简介
1)美国的PLC产品
美国有100多家PLC厂商,规模最大的式A-B公司。
2)欧洲的PLC产品
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电子产品以性能精良而久负盛名,在大、中型PLC产品领域与美国的A-B公司齐名。
3)日本的PLC产品
日本的PLC产品在小型机领域颇具盛名。日本有许多PLC制造商,如三菱、欧姆龙、松下、富士、日立、东芝等,在全世界小型机市场上,日本产品约占70%的份额。
三菱公司的PLC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其小型机F1/F2系列是F系列的升级产品,早期在我国的销量较大。F1/F2系列加强了指令系统,增加了特殊功能单元和通信功能,比F系列有了更强的控制能力。
继Fl/F2系列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三菱公司又推出了FX系列,在容量、速度、特殊功能、网络功能等方面都有了全面的加强。FX2系列是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高性能整体式小型机,它配有各种通信适配器和特殊功能单元。FX2N系列是近几年推出的高性能整体式小型机,它是FX2系列的换代产品。
近年来三菱公司还不断推出了满足不同要求的微型机PLC,如FX0S、FX1S、、FX0N、FX1N等系列的产品,本书主要以FX2N系列机型介绍PLC的应用技术。
欧姆龙(OMRON)公司的产品,微、小、中、大型规格齐全。微型机以SP系列为代表,小型机有P型、H型、CPMIA、CPM2A系列及CPMIC、CQMI系列等。中型机有C200H、C200HS、C200HX、C200HG、C200HE及CSI等系列。
松下公司的PLC产品中,FPO为微型机,FPI为整体式小型机,FP3为中型机,FP5/FPIO、FPIOS、FP20为大型机。
二、PLC的应用领域
PLC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应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开关量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PLC的用户程序取代了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实现了逻辑控制和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又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2)模拟量控制
PLC利用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算法可实现闭环控制功能,例如对温度、速度、压力及流量等过程量的控制。
3)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定位控制。近年来,许多PLC厂商在自己的产品中增加了脉冲输出功能,配合原有的高速计数器功能,使PLC的定位控制能力大大增强。
此外,许多PLC品牌具有位置控制模块,可驱动步进电动机或伺服电动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使PLC广泛地用于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领域。
4)数据处理
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除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外,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
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5)通信及联网
PLC通信包括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他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的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
新近生产的PLC,无论是网络接入能力还是通信技术指标都得到了很大加强,这使得PLC在远程及大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能力大大增强。
谢谢观看,
我们下章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