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详案
适用教材版本: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1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家乡的民间艺术,初步感受家乡民间艺术的特点;了解当地的民间艺术,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感受和表达等方式,初步了解和掌握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产生背景,培养学生对民间艺人的尊重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热爱和认同,增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家乡的民间艺术特点;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意义;如何让学生理解民间艺术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多彩多姿的民间艺术》这一课,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家乡的民间艺术呢?它们有哪些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视频。(播放与民间艺术相关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探究家乡的民间艺术(10分钟)
教师:我们的家乡有很多民间艺术,比如地方戏曲、民歌舞蹈、民间工艺等,你们都有听说过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和视频,感受一下家乡的民间艺术。(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哇,好漂亮的图案啊!这个舞蹈很有节奏感!
教师:对,民间艺术的形式丰富多样,每种民间艺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你们觉得家乡的民间艺术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举手)老师,我觉得我们家乡的民间艺术很有节奏感,而且很有传统特色。
教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家乡的民间艺术往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不仅是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民间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三、讨论民间艺术的产生原因(10分钟)
教师: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家乡的民间艺术是怎么来的呢?它们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举手)老师,是不是因为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呢?
教师:非常好!历史和文化背景是影响民间艺术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地方戏曲往往是受到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的影响,而民歌舞蹈则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等紧密相关。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学生:(举手)老师,可能也跟人们的情感和信仰有关吧?比如庆祝节日、祭祀祖先等。
教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民间艺术往往是人们生活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它们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信仰,是人们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民间艺术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四、感受自己的家乡民间艺术(10分钟)
教师:好了,现在我们来到了活动环节。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感受一下自己家乡的民间艺术。你们可以选择画一幅民间艺术的画,或者跳一段民间舞蹈,或者唱一首民歌等等。你们也可以自己创作一些有关家乡民间艺术的作品,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创作)
教师:非常好!我看到大家都很投入,很有创意。你们的作品都很棒,都反映了家乡的民间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一起欣赏和感受家乡的民间艺术。(学生依次分享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感受和表达家乡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总结(5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多彩多姿的民间艺术》这一课,你们觉得收获了什么?
学生:(齐声回答)我们了解了家乡的民间艺术,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和自豪感。
教师:非常好!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关注家乡的民间艺术,了解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历史文化背景,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我们的民间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环节,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回顾,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板书设计:
主题:多彩多姿的民间艺术
内容:
民间艺术的形式:地方戏曲、民歌舞蹈、民间工艺等
民间艺术的特点: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民间艺术的产生原因: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情感、信仰等
感受家乡的民间艺术:画、舞蹈、歌曲等创作方式
珍惜和传承民间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和自豪感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的方式呈现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同时也方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解释。
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多彩多姿的民间艺术》,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形式、特点、产生原因以及感受和表达自己家乡的民间艺术。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创作、分享等,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
在教学中,我觉得本次课程的亮点在于活动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表达和分享家乡的民间艺术,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此外,通过学生的作品分享,也能够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班级的凝聚力和氛围。
不过,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有些学生在创作和表达时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其次,由于时间有限,我没有能够详细讲解每种民间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也限制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最后,我也需要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总的来说,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也表现出了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力的培养,也会更加细致地讲解和解释民间艺术的背景和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