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8.4机械能守恒定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8.4机械能守恒定律》

资源简介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8.4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为《8.4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介绍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和应用。
2.教材内容包括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机械能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机械能守恒与能量守恒的关系等。
3.本节课的知识点与前几节课的知识点有较强的关联性,特别是与动能和动能定理密切相关。
4.教材中的示例问题较多,需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过动能和动能定理等相关知识,对物理概念和公式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困惑,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例演示。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思路不清晰、计算错误等问题,需要进行反复练习和指导。
4.学生在物理实验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强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
①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基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提出的,学生需要掌握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②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机械能守恒的基本规律,学生需要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以及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③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动力学与能量学结合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两者的关系及其应用。
2.科学思维
① 学生需要理解物理规律的基本特征,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普适性、可逆性和连续性,培养对物理问题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② 学生需要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机械能守恒的实验现象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③ 学生需要理解科学研究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通过不断实验和探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更新自己的科学观念。
3.科学探究
① 学生需要运用实验方法,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② 学生需要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规律等方法,研究机械能守恒的本质和应用。
③ 学生需要积极探究物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思考和实践,深化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4.科学态度与责任
① 学生需要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习惯,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探究物理问题。
② 学生需要遵循科学精神,诚实守信,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
③ 学生需要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面临的挑战,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四、重难点
重点:
① 机械能的概念及表达式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系统内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K1+U1=Wnc+K2+U2,其中K和U分别代表动能和重力势能,Wnc代表非弹性势能损失。
②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下,系统内机械能的总量不变,但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只有满足能量守恒且没有非弹性势能损失时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③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选取系统和确定系统的初始和终止状态,然后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程式,进行代数计算求解。
难点:
① 非弹性势能损失的考虑
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需要考虑非弹性势能的损失,这是一个难点。非弹性势能的损失包括热能、声能等形式,通常需要通过题目描述或实验数据来判断是否有非弹性势能损失。
② 选取系统的正确性
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需要选取系统,并且选取的系统必须满足能量守恒的条件,这是一个难点。如果选取的系统不合适,可能会导致能量守恒不成立,从而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③ 题目的复杂性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解题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重力势能、动能、非弹性势能损失等,题目可能会涉及多个物体、多个系统、多个状态等,因此题目的复杂性也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1).用力将弹簧压缩,然后释放时,弹簧会推开物体,使其运动,此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①动能,②弹性势能)
(2).打篮球时,篮球在空中运动,当它到达最高点时,动能变为重力势能,然后随着下落又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①动能,②重力势能)
(3).在过山车上,当它下滑时,由于速度变快,动能也随之增加,当它上升时,动能减少,转化为重力势能。(①动能,②重力势能)
(4).摩托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越快,动能也越大,制动时动能被转化为热能散发出来。(①动能,②热能)
(5).一个挂有弹簧的小球被抛到空中,当小球被抛到最高点时,它的动能为零,只具有弹性势能,随着下落又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①动能,②弹性势能)
2.主干知识导引和详解
(1)追寻守恒量
①在物理学中,守恒量是指在某些条件下始终保持不变的物理量。
②守恒量的引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并简化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
③机械能在一些条件下是守恒的,因此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守恒量。
(2)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①当物体做功时,动能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例如物体被抬到一定高度时,它具有的动能就转化为重力势能。
②反之,当物体受到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例如物体下落时,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转化为动能。
③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是机械能守恒的重要表现。
(3)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①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性势能。
②当物体释放弹性能量时,弹性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例如橡皮筋被拉紧后释放,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转化为动能。
③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也是机械能守恒的重要表现。
(4)机械能的概念
①机械能指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用符号E表示。
②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5)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解决各种物理问题,例如自由落体、弹簧振子等。
(6)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①机械能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
②外力做功会使机械能发生改变,从而不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3.知识总结
①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在只有重力做功和弹力做功的力场中,机械能守恒,即系统机械能的总量在运动过程中不变。
②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力场中。
③ 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而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4.课后拓展
① 滑翔伞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会不断地调整身体的姿势和位置,以实现机械能守恒,保证滑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② 滑雪运动员在滑行下坡时,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在向上滑行时则利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③ 机械钟的摆锤运动,同样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在机械钟内部不断地转化。
④ 摩托车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也是不断转化的。当摩托车启动时,燃料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摩托车前进。
⑤ 弹簧秤的使用也涉及到弹性势能和机械能的转化,当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时,物体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而弹性势能又转化为指示器的机械能。
六、教学反思
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和理论化,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比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②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③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在评价和反馈学生学习成果时,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