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指导思想:课题:第三课《我认识您了》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同学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约束力差,通过本教材学习,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团结互助,热爱生活的儿童。教材分析(可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 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 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 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 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 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 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 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教学目标:1学生对学校老师的认识,遵从老师的教导。2学习人与人的基本交往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增强自信心。3锻炼文明礼貌,学会口头表达情感的能力,练习使用文明用语。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如何增强自信心,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教学重点:增强自信心的方法。教学难点: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的方法。三、教学策略(教学法可选):“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新教材从以往单纯规定和建议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想,那就是主体性教学思想和反思性教学思想。优点: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不足: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② 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⑵ 替代式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优点: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② 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不足:① 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② 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志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为指导,教师应该运用新的教学策略,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四种:⑴主动参与教学策略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师激励、引导的含义应该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动机、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的全面性、为学生提供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必要的参考意见等。⑵“探究——发现”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关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素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发展智力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教学策略。这时特别注意探究教学也必须一定的程序。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而问题产生于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的仔细观察。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符合教学活动要求的认知意义,即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有与问题相适应的观念,而且学生的已有观念又不能对问题情境作出完全理性的解释。⑶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以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主要区别是: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合作目标是组内成员合作的动力和方向;组内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评价指标。⑷联系生活教学策略联系生活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生活或通过对生活的模拟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策略。新教材“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新教材从以往单纯规定和建议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想,那就是主体性教学思想和反思性教学思想。以此为指导,教师应该运用新的教学策略,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四种:⑴主动参与教学策略 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师激励、引导的含义应该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动机、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的全面性、为学生提供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必要的参考意见等。⑵“探究——发现”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关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素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发展智力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教学策略。这时特别注意探究教学也必须一定的程序。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而问题产生于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的仔细观察。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符合教学活动要求的认知意义,即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有与问题相适应的观念,而且学生的已有观念又不能对问题情境作出完全理性的解释。⑶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以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主要区别是: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合作目标是组内成员合作的动力和方向;组内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评价指标。⑷联系生活教学策略联系生活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生活或通过对生活的模拟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策略。四、教学过程:活动一你会请谁来帮忙?我们刚刚成为一名小学生,可能会在校园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当遇到这些困难时,你会请谁来帮忙呢?再说一说你的理由吧。新课导入教学导入:播放视频或图片:提问教师:同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里,日常都会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遇到困难时,当时心情是什么感受?还有那个时候又是什么想法?最后都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当时可能伤心,可能当心,可能害怕等(自由讨论)学生:遇到麻烦和困难想逃避(自由讨论)学生:最后自己勇敢承担责任或请同学一起帮忙解决或报告老师(自由讨论)过渡:1老师每天和我们在一起就是我们的大朋友,遇到困难和麻烦可以第一时间向老师求帮助。每位老师都会帮助我们一起解决问题。2我们也可以把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的家长,向家长求帮助。小结:学会积极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活动二我来送红花在学校,老师和校工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应该怎么对他们呢?请你看一看,下图中同学们的做法对吗?对的话,送给他/她一朵小红花;不对的话,请你帮帮他/她。小结:能通过送红花的活动,懂得尊敬师长,学会如何与师长相处。随堂练习:连一连,说一说活动三“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观察画面,认识封面,看上面有谁 她拿的什么 她在干什么 请同学为这个主人公起一个名字,发展一下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播放ppt课件,讲述故事绘本《点》文本 美术课结束了,但是瓦斯蒂的画纸上还是一片空白。 老师俯身去看那张白纸。“哦!一场暴风雪中的北极熊。”她说。 “真滑稽!”瓦斯蒂说,“我压根就没画!” 老师笑了,“随便画个线或点,看它能指引你去哪儿。” 瓦斯蒂猛然抓起墨水笔,在纸上潇洒地用力一戳:“这里!” 老师把纸推到瓦斯蒂跟前,淡淡地说:“现在,签上你的名字。” 瓦斯蒂思考了一下:“好吧,尽管我不会画画,但是我会签名。 ” 到了下周,瓦斯蒂惊奇地发现,悬挂在老师办公桌前的,正是她画的那个点!而且,她的画还镶嵌在金色的画框里! “我可以画比这个更好的!” 她拿出以前从来都没用过的水彩,开始画画。 她画了又画,画了又画。一个黄点。一个绿点。一个红点。一个蓝点。 蓝色和红色混合在了一起,她发现,她弄出了一个紫色的点。 她挥舞着一支大画笔,颜色四溅,她想画一个大大的点。 她甚至可以营造出一个点的氛围,而不是直接画出一个点。 几星期后,在学校的美术展览会上,瓦斯蒂画的点赢得了好多的称赞声。 瓦斯蒂发现一个小男孩仰望着她,他说:“你真是一个艺术家。我好希望我也能画得这么好!” “我打赌你肯定没问题。” “不,我不行的。没有尺子我不可能画这么直的线条。” 瓦斯蒂笑了,她递给小男孩一张纸。“画给我看看。” 小男孩画线的时候,他的笔抖个不停。 瓦斯蒂注视着男孩的画。过了一会儿,她说:“请……签上你的名字。”后记: 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充满了畏惧的心理,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是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能力,但孩子充满了信心的时候,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可是这样的老师实在太少了!这本书的最后有一句话,献给我七年级的数学老师——马特森先生,是他鼓励我“画一笔”。正是这画一笔,最后成就了一位绘本大师——彼德雷诺兹,这本该是美术老师的任务,最后竟然由一个数学老师来完成,让我们不得不敬佩这位伟大的数学老师马特森先生。 作者Peter Reynolds 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它不只是一本有关艺术的书。这是一本书,鼓励我们,要有勇气表达自己。它轻轻地提醒我们要从小处着手,并努力去实现这一想法。同时,这也是一个伟大的教师的故事,他知道如何使用幽默,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愿景。” 那么,孩子,你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么 家长,你要鼓励孩子么 老师,你给孩子机会了么 1.“ 美术课结束了,但是瓦斯蒂的画纸上还是一片空白。” 此处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瓦斯蒂没有画 2. 继续观察画面,听故事。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会不会画画,愿意的话请到前面来尝试一下画给大家看看。 大胆的尝试之后,请幼儿说说自己还会干什么 继续播放讲述故事,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会有什么惊喜等着主人公么 让幼儿讨论得出画点也可以画出很多种的变化,里面贯穿一个科学知识:蓝色和红色混合变成紫色。 故事结束,小结。 故事讲完后,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是很伟大的!很能干的!如果有一件事情需要我们去尝试,我们应该勇敢的去实践!教学新课:道德与法治《我认识您了》介绍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提问《我认识您了》概念: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改进措施:1.我们要多提问学生,应多关注学困生。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他们的视野。小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七、课后练习学习沟通技巧。在各种场合的交流中,能说会道已经成为一门艺术,沟通技巧在日常生活中乃至职场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与人沟通是锻炼胆量和树立自信的重要方法。学会树立自信,为锻炼胆量奠定基础。往往胆小并且缺乏自信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结果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从而对生活也消极怠慢,此时我们要树立自信,克服胆小,最终会成功,越来越敢尝试新事物。不畏失败,总结失败的原因。失败也是锻炼胆量和自信的绊脚石,失败对于胆小没有自信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每当遇到失败的时候都会垂头丧气,耿耿于怀,把失败归结于自己不聪明,能力不够,对自己自信无疑也是个打击,这时候我们要对失败进行积极的归因,从中吸取教训,不畏失败,勇于承担,给自己锻炼胆量和树立自信奠定基础。回家思考:1如何锻炼自己的自信心?2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心中的胆怯?(说出2个以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