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与唯物辩证法 教案-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辩证思维与唯物辩证法 教案-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辩证思维与唯物辩证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主体,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使课本知识生活化、通俗化,追求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的有机统一。充分利用德育资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课以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三境界为主线,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总—分—总”的提高。结尾以“三境界”自创试题,以达到“画龙点睛”、升华知识的效果。
教学目标:
在议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辩证思维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跨模块构建知识体系,以使复习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突破重要考点,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综合运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生成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与实际中全面而有重点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辩证思维的特征。
2.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3.质量互变规律。
教学难点:
构建跨模块知识体系,理清辩证思维与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联系。
2.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 具:视频资源、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导 新:
图片《登高望远》,引出课题——跨模块复习。
授 新:
第一阶段: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初见:看山是山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知识体系,达到站在高处看森林的效果。)
一、构建知识结构:
学生自主构建模块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搭建知识间的联系网,形成一片总体的“知识森林”。
第二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
——再见:看山不是山
(设计意图:走进森林看树木,突破重要考点。)
问题情境一: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只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才能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
谈谈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特点的?
(学生思考作答,师生整理答案)
以情境导出重要考点一。
牛刀小试: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摘自臧克家《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
①违背了思维一致性的要求,出现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②断定“有的人”具有某种属性,同时又断定其不具有该属性
③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有的人”的认识
④认为“死”与“生”是对立统一的,并致力于在思维中正确反映这对矛盾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感悟高考:
(2022年山东卷13.)科技赋能北京冬奥令世人惊叹。北京冬奥组委选择了全球范国内还较少被使用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相较于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传统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无毒无害,非常环保,其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仅为1。北京冬奥会为推广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提供了契机。选择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体现出北京冬奥组委( )
①运用超前思维,创造制冰技术发展的趋势
②坚持辩证思维,分析制冰技术运用的内在矛盾
③运用发散思维,围绕环保轴心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
④遵循逻辑推理,把握制冷剂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因果关系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问题情境二: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强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毫分,修复生态不打折扣。湖南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以“一湖四水”为主战场,继全部清理洞庭湖黑杨林后,将洞庭湖区被围圈的湖面“还湖于湖”,全部退出湖区造纸产能,推进重点工矿区转型升级,……2021年长江湖南段两岸种植营造林1786.6万亩、......恢复湿地面积3.49万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中彰显新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知识,谈谈如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美丽的万里长江。
(改编自2022湖南卷19.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谈谈如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美丽的万里长江。11分)
(设计意图:改编高考题,一题多做,让学生了解高考题的命题思路;选用保护长江的案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家国情怀。)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以情境引出重要考点二:
【易错诊断】
只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分析与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
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
问题情境三:
播放视频《十年转型发展,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思考:我国航母的十年转型发展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
学生思考作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中,感悟知识,生成知识。)
以情境引出重要考点三:
【易错诊断】
3.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量上发生了变化。
感悟高考:
(2021河北卷14. )《史记 滑稽列传》记载,战国时楚军攻打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kūn)前往赵国搬救兵,解了被围之困。齐威王大喜之下请淳于髡喝酒。淳于髡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齐威王接受了劝诫,决意改掉彻夜饮酒的习惯。下列选项与淳于髡的话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①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②相生相克,相辅相成
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④万物有度,过犹不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三阶段: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还见:看山还是山
(设计意图:在突破重要考点的基础上,跳出树木还看森林,形成更高层次的跨单元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1.(原创题)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写道: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喻义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喻义做学问成大事业者,必须坚定不移,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喻义做学问成大事业者经过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运用《逻辑与思维》,说明材料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哪些道理?
2.(2022北京卷17.)【记忆】北京雨燕春天来到北京筑巢繁衍,夏末带着新生的小雨燕跨越中亚远赴非洲,待来年再准时飞回北京。古建筑上空北京雨燕飞舞的景象,是人们美好的记忆。
【两难】为了避免污损和破坏,古建筑的屋檐斗拱加装了防护网,却无意间把在此筑巢的北京雨燕挡在了“家门”外。既要避免古建筑受损,又要保证北京雨燕安居,成为难题。
【共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指导和相关技术支持下,文物、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北京雨燕在古建筑上留出“繁殖窗口”。同时,志愿者积极为北京雨燕搭建新家,帮助它们向现代建筑迁移筑巢。在多方呵护下,北京雨燕的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雨燕和古建筑在城市中实现了和谐共生。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北京雨燕保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6分)
参考答案:
问题情境一:
谈谈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特点的?
①客观事物是以整体的方式存在的,决定了辩证思维要整体地认识事物。材料强调了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领悟党领导的必然性,体现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
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必须用动态性思维看问题。
牛刀小试:D
感悟高考:C
问题情境二:
结合材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知识,谈谈如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美丽的万里长江。
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作准备,综合的结果指导人们继续进行新的分析。
②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
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③治理好长江,要把长江独特的生态系统及其将来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综合);要分别研究长江上、中、下游在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研究造成生态破坏的各种问题,“因病施策”解决问题(分析)。
④湖南在治理污染、严控空间“还湖于湖”、修复生态种植营造林、恢复湿地面积等方面,扛牢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沿江各省份也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协同推进长江的生态保护,“打好一套组合拳”,这样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美丽的万里长江。
【易错诊断】
1.改: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2.改: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
3.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
感悟高考:(2021河北卷14. ):B
巩固练习:
1.(原创题)
运用《逻辑与思维》,说明材料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哪些道理?
(1)“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体现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动态性。
(2)“必须坚定不移,孜孜以求”,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正确把握量变、渐进性与连续性”。
(3)“经过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确把握质变、飞跃性与间断性。”和“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2.(2022北京卷17.)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北京雨燕保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6分)
①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北京雨燕保护,在实践中认识北京雨燕生存和繁衍的规律,对保护的总体效果作出合理推断,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更新保护理念、改进保护措施,体现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思维的整体性。
②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古建筑保护和北京雨燕保护的关系,将两者统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
③多角度思考如何实现北京雨燕与古建筑的共生,发掘北京雨燕的文化价值,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创新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