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科学立法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科学立法 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9.1 科学立法 学案
【学习目标】
1.科学立法的内涵
2.科学立法的标准
3.怎样推进科学立法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可科学立法的标准,认同我国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支持国家的立法工作。
科学精神: 通过教学,正确认识科学立法的内涵和要求,知道立法的科学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法治意识:增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推进科学立法。阐述严格执法的含义,阐明严格执法的意义,明确实现严格执法需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执法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完成、各组组长检查、科班长抽查完成情况并计入小组评价)
一、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的内涵:就是尊重和体现 ,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科学立法的标准(要求):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 。
(3)立法必须遵循 。
3、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1)要 。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2)要 。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客观地认识、确认和保护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小组讨论
三.课堂展示
分区一: 科学立法的内涵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解决立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完善立法体制,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党领导立法工作,是完善立法体制的核心和根本。
材料二 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立法,要坚决做到科学规范、务实管用。要善于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作出更精细、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要坚持严字当头,严格落实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筑牢民族地区生态屏障。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吸纳各方意见,努力提高立法质量,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共同参与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
[探究] (1)结合材料一,分析科学立法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说明召开立法座谈会对于推动立法工作有什么意义?
分区二: 推进科学立法
材料一:在父母眼里,安全是一条不可退让的底线,尤其在出行过程中,交通安全最重要。近年来,将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纳入全国性法规的呼声日渐高涨。当然。全国统一立法后,执法难题不容忽视,但不宜过于夸大具体执法的难度,过于纠结如何查处的问题,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创新执法方式等途径,可以弥补执法短板。总之,尽快立法是目前破解儿童安全座椅“叫好不叫座”难题的最有效手段,立法机关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本着儿童权益最大化、优先化的原则,加快立法进程,为孩子出行安全撑起“保护伞”。
[探究] (1)立法机关应如何应对日益高涨的立法呼声?
(2)针对执法难的问题,在法律内容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分区三:3、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四、小结:
五、效果检测:
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它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事关每个公民漫长人生岁月的切身利益保障,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可见( )
①民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性地位 ②民法典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③民法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 ④民法典开创了法典编纂司法的先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据调查,育龄夫妇中愿意接受三胎的只占8%,大多考虑经济负担太重,教育成本过高。这说明生育三胎,往往跟现实条件、政策支持、措施落实关联在一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法律规定,国家将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并提出相应的举措。人大用法律规定支持人口生育是基于( )
①通过人大立法,确保提高人口素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②调整生育条件,推动我国人口生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法律回应人民关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行使人大立法权,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下列有助于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举措有( )
①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②健全立法体现公众意志的机制
③赋予国家机关更大的立法自主权 ④坚持法律的立、改、废、释并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在历经多次公开征求意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专家论证后,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最终获得通过;9月,来自四川省雅安县基层立法联系点一份“关于种子法修正草案的修改意见”的传真发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雅安百姓的声音直达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对代表们每年提出的建议和议案“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全国人大的工作缩影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人民民主实现了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有机统一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 ③开展立法协商,有利于提升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水平 ④完善立法程序,赋予了人民群众更多参与立法的权利
A.①③ B.①① C.②③ D.②④
5.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某些应用软件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大数据杀熟”、导致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等问题凸显。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为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行为加上了“紧箍咒”。这表明( )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③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④坚持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科学立法内涵的是(  )
A.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
B.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C.满足全体公民的需求,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D.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
7.为了进一步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浙江省人大将《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在地方立法网公布,再次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 )
①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③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④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在推进数字经济地方立法的过程中,要明确划定各级政府部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更具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其次,应结合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特色,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围绕当地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突出问题和迫切需求提出解决措施。这说明提高立法质量需要( )
①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②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③根据治理和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和责任
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实施过程中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持续深度融合,某些软件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大数据杀熟”、滥用盗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凸显。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给这类违规行为“安上紧箍咒”。这表明( )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科学立法 ②科学立法要符合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③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④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是针对实践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餐饮环节为切入点,聚焦食品消费、销售环节,反浪费、促节约、严管控,对减少粮食、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浪费作出原则性规定。这表明科学立法( )
①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必须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
③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④要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各种诉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姓名: 班级: 学号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A 5.B 6.C 7.D 8.C 10.C 10.B
分区一:
(1)①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②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③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④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2)有利于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志,提高立法的民主性;有利于全面了解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水平;有利于立法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有利于开门立法,增加立法的透明度。
分区二:
(1)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坚持依法、科学、民主立法,为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2)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分区三:
(1)要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2)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客观地认识、确认和保护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